吴觐光(1894~1965),字仲吕,号养缺,又号养拙,今古塘乡白竹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安化县立培英堂,投考安化县立甲种师范,名列榜首。因家贫,未入学,任教于龙安龙氏巨富家校。次年复从当地名师吴步云学习经史,旁及子集。2年后应新化田坪康女生族校聘,声名甚好。此后20年,乡梓与新化...[详细]
王之平(1902~1965)又名王茂臣、王如松。满城王辛庄村人。17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因家庭困难,不能交纳学费,入县立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初加入国民党,并加入共青团,同年3月转为共产党员。时值国共合作时期,王之平以国民党名义进行工作。为援助上海因“五卅”惨案 的工人,发动学生-并向社会募捐...[详细]
王振裕,1936年10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范市镇的一个职员家庭。他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品学兼优,他于1956年4月被学校团支部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8月初中毕业,被保送到距家30公里的慈溪中学读高中。 1959年8月,王振裕从慈溪中学毕业,考入某军事院校,这是他向往...[详细]
王再兴,新中国开国少将、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陕西省米脂县城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20日去世。 ...[详细]
王英贤(1911~1965),山西平顺县人,中共党员。上过小学,务过农。民国21年(1932)参加中共领导的县农会,民国26年起先后任平顺县人民政府供给员、事务员,县财粮助理员,副区长、区长。 1949年,王被抽调编入长江支队,随解放军南下。同年12月在中共南平地委-工作队任副队长。次年2月...[详细]
王文波 原名王佑波,化名余波等,江西省铅山县车盘乡人。生于民国6年(1917年)。民国19年投身革命,担任儿童团分队长。民国20年加入共青团,翌年便被选送到中共闽北分区委接受训练,结业后留在闽北苏区工作,并于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担任中共邵光建县委书记。抗日战争初期,任...[详细]
王寿山(1909~1965) 别名友仁,化名松涛,岚皋县官园人。民国二十年(1931),考入兴安师范,他阅读进步书刊,产生抗日救亡思想。二十五年(1936)一月,在兴师担任《晓岚月刊》主编,以时论、杂文、小说、顺口溜、独幕剧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二十七年(1938)八月,在县城中北街小...[详细]
王丕林(1885~1965) 本县苗家坪乡董家湾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多年,是本县第一个响应毛主席号召搞互助合作的人。他组织的变工队和互助组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表扬。1947年胡宗南进犯时,周恩来在绥德专区副专员杨和亭的陪同下来到董家湾村,了解战备情况,听了汇...[详细]
王吉胜(1921~1965),佳芦镇木场湾村人。清代,“赛赛戏”(详见第二十四编《文学艺术》第三章)在当地民间艺人的精心培育下,久演不衰。王吉胜的父亲王喜喜就是“赛赛戏”在陕北的第二代传人。受父亲影响,王吉胜从小就和这一民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20岁左右,他就能上台演主角,成了“赛赛戏”剧团...[详细]
苏警予(1894~1965年),原名羋,字耕余,别署二庵,南安人,世居厦门。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执教于同文书院、励志女校,擅长诗歌和书法。曾与诗人谢云声合刊《甲子杂诗》,常为厦门《思明报》、《江声报》等报纸撰稿。民国19年(1930年)任新民书社,次年,与陈佩真、谢云声合编《厦门指南...[详细]
苏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东门水漈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父母信仰基督教,乡村医生。苏德安自小进教会学堂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进泉州惠世女医馆学习。毕业后,鉴于当时土法接生造成妇婴感染疾病,初生婴儿常患破伤风、“七日疯”不治死亡,便和在永春医院毕业的丈夫何大年在...[详细]
申增甫,原名增富,1916年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桥头村一个贫农家里。1926年在村办小学读书,1927年后在家务农。194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桥头村财粮委员、村长、区公所民政助理员、县民政科科员、区长、县政府秘书等职。1949年8月奉命南下顺昌工作,先后任第二区(洋口)区长、县人民政府秘书、...[详细]
沈明杰(1925~1965) 安康县人,家住城关下河街,渔民出身,中国芙产党党员。建国后担任安康县渔业社主任和东城办事处治安主任。1951年镇压-运动开始后,湖北郧阳地区一-分子潜逃安康,此人杀害农会会员多人,民愤极大。群众报告该犯在汉江渡口露面,沈明杰即带三名群众前去盘问,经辨认无疑后即扭...[详细]
丘洪辉,又名怀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上杭太平里(今旧县乡尧埔村)。幼年因家贫未能上学,刚满7岁便帮人牧牛、砍柴,15岁在纸寮当学徒,一年出师后,以造纸为业。 民国17年(1928年)秋,参加革命活动。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旧县农民武装-时,在铁场领导农民打土豪、分谷...[详细]
庞国兴(1940~1965),1940年1月生于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 庞国兴7岁时,该上学了,可父亲被侵犯边区的国民党军队抓去当了民夫。母亲气病卧床,双目哭瞎。家里也被洗劫一空。严酷和生活现实,迫使他小小年龄就拿起了放牛鞭、牧羊铲。然而,仇恨的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详细]
倪华銮(1899~1965年),号澹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于琯头镇官岐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资质聪颖,好学不倦,素慕清末中法马江海战中抗击法国侵略军为国壮烈捐躯的英烈,立志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宣统三年(1911年)夏,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民国2~10年(1913~1921年),...[详细]
聂昭良(1897~1965),字进忠,化名志良、佑熙,今湖泉乡川门桥人。民国8年(1919)6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以教书为业。民国16年,任湘乡县农-动讲习所教务主任、湘乡县公法团联席会议主席团主席、湘乡县军事委员会主席。“马日事变”后,与中共湘乡县委书记柳宗陶率领农民武装,于马托铺抗击许...[详细]
李振殿(1874~1965年),字廷芳,海澄海沧(今属厦门)人。少时就读于私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马来亚沙捞越从商,在古晋市自创长城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民国元年(1912年),在新加坡创设长城栈,经营沙捞越土产、橡胶出口业务。日军攻占新加坡时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业。 他早年...[详细]
林植夫 (1891~1965年) 原名葆骙,号翁康,侯官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成城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考入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读工科。福州光复后,植夫任军政府都督局行政科长。民国2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