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慈溪人物

王振裕

[公元1936年-1965年]

王振裕为[公元1936年-1965年]

  王振裕,1936年10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范市镇的一个职员家庭。他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品学兼优,他于1956年4月被学校团支部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8月初中毕业,被保送到距家30公里的慈溪中学读高中。
  1959年8月,王振裕从慈溪中学毕业,考入某军事院校,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为了早日成材,报效祖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由于勤学苦钻,学习成绩很突出,王振裕被同学们推选为课代表,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都乐意同他研究。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王振裕从雷锋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道路中得到鼓舞和启迪,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学习毛泽东著作。他结合中共党史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在日记里写道:“学习毛主席著作要见之于行动。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制度,每天必做一件好事。从此,他就利用假日和休息时间给别人洗衣服,打扫公共卫生,参加挑煤挑水等劳动。他的出色表现,两次受到学院的奖励。
  1964年7月,王振裕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五年的大学生活,被分配到空军领导机关工作,随即下放到某部五站当兵锻炼。自从王振裕来到五站以后,天还没亮,全排同志洗脸盆里都盛好了水,厕所的大便池刷洗得干干净净。这些都是他默默地干的。有一次,站领导派王振裕背着一个20多公斤重的马达到部队修理,他坐了一天汽车,只住了一夜,第二天照样提前起床,把住地的厕所、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时时处处充满主动进取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王振裕所追求的一个理想境界。在日记里,他用朴素的语言写道:“什么是大事小事呢?——个人再大的事也是小事,集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64年12月7日,驻地生产队场院失火,王振裕和战士们抢着去扑救。他先是挑水,穿梭奔跑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奋不顾身地进火海灭火。一位战士的家属来部队时说他们那地方发生了一点灾情,他知道后便拿出30元钱,又写了一封慰问信寄往灾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每月的津贴除留一元钱交团费、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外,全部节约下来。这年冬天,他看到一位战友没有棉鞋,便把自己的新棉鞋让给战友。战友说什么也不肯要。几天后,天阴沉沉的,海风直刺骨子里,王振裕又提着双新棉鞋来到那位战友跟前说:“你就穿上吧,穿上它,你暖和我也暖和。”那位战友见他脚上那双鞋已破,更需替换,再次谢绝了。又过了几天,天更冷了,王振裕见那位战友还穿着单鞋,便第三次提来了那双鞋。战友为他炽烈的情谊所感动,不得不收下,但他舍不得穿,作为友谊的标志保存下来。中学时的一位同学在杭州大学念书,近视得厉害,王振裕主动寄去10元钱,劝他买副眼镜。
  王振裕对待集体的事极端负责,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去做,并且负责到底,把它做好。如果今天没有为集体做好一件事,就算今天白吃了一天的饭。”王振裕的心中事事处处装着别人和集体,唯独没有自己。
  1965年1月6日,王振裕在日记里写道:“为人民而死比泰山还重,那就是说,要兢兢业业为革命事业干一辈子,一旦需要,我就勇往直前,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1965年1月10日,渤海湾的夜空黑得像一池浓墨,10级狂风怒吼,茫茫大海咆哮。五站的雷达阵地上,天线被狂风刮得剧烈颤抖,却依然不停地转动着。王振裕精神抖擞,一双大眼紧紧盯着天线,准备随时拉紧钢索,保护天线。这是他今天的战斗岗位。
  “发现目标,01!”操纵班长激动的呼叫声传出车外。王振裕一听,顿时精神一振。他知道,一个空中飞贼又被我们千里眼盯住了。
  几乎在同时,一个战士从阵地前沿跑来向副站工报告:“海面发现灯火,有两个黑影爬上海滩。”
  副站长觉得情况异常,决定派两名战士去侦察清楚。可情况紧急,派谁去呢?
  “报告,我去!”王振裕抢先报名。副站长望着这位全站人人称道的五好战士的身影,点头同意。
  王振裕和战友吴泗新立即端起枪,压上子弹,上好刺刀,在漆黑的狂风雪夜,向海边走去。
  海浪撞击在礁石上迸出巨大的浪花,泼到他俩身上,立即冻成冰凌。王振裕想到战友瘦弱的身体,脱下新大衣,要跟战友身上的旧大衣对换。正在两人让大衣的时候,忽然发现离他们30来米的海面上,一根船桅闪烁出微弱的灯光,灯光亮处隐约显现出一面五星红旗,在狂风中飘舞。
  “是我们的渔船,赶快过去搭救!”王振裕说着,拔腿就要往前面的礁石上跳。吴泗新一把拉住他:“不行,赤手空拳,过去也没用。得先回去一个人报告,顺便把缆绳搬来。”王振裕一时情急,竟没有想到这一点,就说:“那你回去,你身子弱,跑路会暖和点。站在这里会把你冻坏。”吴泗新犟他不过,只好向阵地上跑去。
  王振裕荷枪站在一块岩石上,恶浪拍打着他裤管,湿淋淋的,身上落满了厚厚的雪花,但他紧紧盯着那船上的灯光,他的心已飞向渔船,焦虑着渔船和船上人的安全。
  30分钟后,吴泗新和战士徐谋树、祁根源等扛着缆绳赶到。可是怎么才能跨到船上?船,离岸虽只30来米,可船、岸之间,密密麻麻地布满狰狞的礁石,在风浪中忽隐忽现。上船上的唯一通道,只能像跳障碍那样,利用海浪起伏的间隙,从一个礁石跨到另一个礁石上,一步步向前跳跃。这样要遭受无数次劈头盖脸的巨浪不说,而且随时有被恶浪吞入大海的危险!
  “王振裕掉进海里啦!”刚刚蹿上渔船甲板的祁根源听见徐谋树在岸上喊叫,心头像被锥子猛扎了一下。他连忙回身,一头扑进大海,搭救自己的战友。可是,王振裕又被一个漩涡卷得更远。
  这时,入窜的敌机已被击落,雷达阵地的战斗结束了。站长刚缓过一口气,听到徐谋树求救的枪声,立即带着几名战士火速赶来。可是王振裕在海中时间过久,救起后已停止了呼吸。
  为了抢救渔民的财产,王振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王振裕的英勇行为和优秀品质,空军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空军政治部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65年3月11日,《空军报》以《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为题,用一、四两个版面报道了他的光辉事迹。
  (唐武声范子芳)
  
同年(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