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王卓然 [公元1906年-1947年]

  • 王卓然,原名王自力,1906年6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东关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王守身系晚清秀才,终生教书。王卓然5岁随父入塾读书。9岁即熟读了“四书五经”。1919年春,王卓然考入永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开始了他新的学习生活。5月,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永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详细]

王振帮 [公元1881年-1947年]

  • 王振帮,南安丰州长福村人,清光绪七年(1881)出生。其父王鼎卿是当时著名中医,在厦门开设王慎斋药铺,卖药行医。振帮幼年就学于丰州官桥学堂,辍学后随父习医。 光绪三十三年,振邦南渡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到印尼泗水协助解决当地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并问题,同时与...[详细]

王运珍 [公元1919年-1947年]

  • 王运珍,1919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西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第二年,母亲也因贫病交加离开人间。16岁的王运珍靠着家里的一亩薄田和替财主做雇工艰难度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王运珍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热情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活...[详细]

王西兰 [公元1924年-1947年]

  • 王西兰,原名王世兰,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玉河区蒋家河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曾打短工谋生。1935年母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1942年,年仅18岁的王西兰毅然辞别父亲,参加了当地区中队,后调八路军主力部队,成为一名战士。 参军后,王西兰作战机智勇敢,进步很快。1943年10月...[详细]

汪文会 [公元1901年-1947年]

  • 汪文会(1901~1947) 字酉山,号商山野道,寺坪乡胡岭沟人。卒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历任教职。民国二十五年(1931)龙驹寨县佐裁撤,文会曾与郭文玉等撰写设立丹惠县《建议书》。汪精卫-投敌,他赋诗抒怀:“夜闻樵楼更声响,辗转反侧待天光。我今四海云游遍,每到人前愧姓汪”。目击时艰,痛国沉...[详细]

王胜楷 [公元1907年-1947年]

  • 王胜楷,又名王义楷,字玉金,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上土市乡江子河村。童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在上土市小学和霍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当时“二高”是霍山进步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王胜楷在“二高”学习期间,参与创办了圣人会和新衡书店,积极宣传马列主义。 鉴于社会日趋黑暗,霍山“二高...[详细]

王零余 [公元1907年-1947年]

  • 王零余,又名王庆昌,1907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一户农民家庭。1928年在正定师范学校讲习班读书时,先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正定县委宣传委员。因参与组织领导正定县的反-污吏、土豪劣绅的斗争,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遂转移到石门(今石家庄市)以画像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详细]

王林夫 [公元1919年-1947年]

  • 王林夫(1919~1947)乳名丑牛,大名连富,参加革命后改名林夫。陕西绥德人。幼时家贫,只断断续续读过几天私塾。1934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并在绥德县苏维埃政府当勤务员,同年参加红二十六军第三团的少年先锋连。193 5年2月随军由陕甘边北上陕北。红十五军团成立后,被选调到七十八师作警卫员,在红军...[详细]

王春林 [公元1921年-1947年]

  • 王春林,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市(原安国县)王奇庄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时,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战争四起。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王春林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长大,同乡、家人的灾难深深印在王春林的脑海中。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学生-,共...[详细]

郑浩 [公元1863年-1947年,潮阳三学士]

  • 郑浩(1863~1947),字义卿,县廓都兴让(今属棉城)人。幼聪敏好学,青年时喜爱新学,师丘逢甲,不参加科举考试。郑浩的学术思想,趋向变革,曾著《中华民族学术变迁论》,载《新民丛报》,深得梁启超赏识,于是文名大振。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回国,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详细]

田丰年 [公元1910年-1947年]

  • 田丰年(1910~1947)原名折丰年,参加革命后,人民群众、上级领导,甚至反动派都称他“热火朝天”。陕西绥德人。因家贫从小就给地主揽牛放羊,没有上过正规学校。1928年陕北大旱,田在家乡揽不到工,逃荒到延川给地主扛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斗土豪、分粮食,拿起大刀、长矛和下乡...[详细]

谭云保 [公元1910年-1947年]

  • 谭云保,原名谈喜元,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西头村。1930年在鄂豫皖苏区参加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5年夏初,谭云保担任八路军河防支队参谋长,从豫北转战到山西的灵...[详细]

孙宗蔡 [公元1868年-1947年]

  • 孙宗蔡(1868~1947),字次典,号斗生,世居龙溪县城漳州。17岁时父母双亡,坚持读书和兼理小纸店业务。21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又转入霞书院学习。 1905年,他在城西文昌宫修建校舍,创办县立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并担任学堂堂长。后又筹办乡四隅小学堂3所。这些小学堂都设国文、算学、修身、...[详细]

孙子坤 [公元1905年-1947年]

  • 孙子坤(1905~1947)又名新驹。陕西咸宁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15岁到商号当学徒,因不堪老板欺压,弃商从戎,赴陕北考入安边杨虎城的教导队学习,结业后被派往孙蔚如部当排长。1926年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孙蔚如部布防城东北角。孙子坤带领全排英勇拼搏,在八个月的守城斗争中击溃了敌人多次...[详细]

孙德荣 [公元1917年-1947年]

  • 孙德荣(1917~1947) 原名德润,又名玉瑞,龙高乡高村人。3岁丧母,5岁亡父,兄德5抚养。幼时勤奋好学,颇得塾师赞赏,因家境日寒,辍学务农。闲暇苦读古典小说和进步书刊,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34年,应招投入杨虎城的西安绥靖公署教导营,被编入中共地下党员殷义盛任连长的2连。由于吃苦耐劳,...[详细]

苏林彦 [公元1908年-1947年]

  • 苏林彦,原名苏连赓,号林彦,化名祝庸,高风翥,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家庭较富裕。幼年在离村不远的华岩寺小学读书,1925年考入丰润县师范讲习所。学习期间,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 1928年,苏林彦从丰润县讲习所毕业后相继到迁安县三屯营(现属迁西)、丰润县的黄昏峪、西胡各庄等地教书期间,...[详细]

宋志斌 [公元1922年-1947年]

  • 宋志斌,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东关村一个贫农家庭,少时念过五年小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战。在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特派员赵光寅的组织领导下,昔阳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10月中旬,一二九师政委张浩、参谋长倪志亮率师部和三八六旅到达昔阳县城。张浩对昔阳...[详细]

张绍忠 [公元1896年-1947年]

  • 张绍忠(1896—1947),字荩谋,嘉兴马厍汇人。少年时失双亲,在当时浙江省立二中校长计宗型、教师朱叔麟等资助下,完成中学学业。1914年7月后在洪家滩小学教书,一年后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20年考取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留学美国7年,先后入芝加哥、哈佛大学。并从师194...[详细]

施介 [公元1909年-1947年]

  • 施介,名汝显,字介庵。1909年出生于云南省洱源县凤羽街一户贫苦的白族农民家庭,6岁时父母相继病故,不久弟弟又夭逝,接踵而来的不幸,使他成了孤儿。幸好三婶是位明事理的好心人,把他收留抚养,7岁时送他上私塾,三年后转入凤翔两级小学校读书。施介虽是个涉世不深的少年,但他知道求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格...[详细]

石辟澜 [公元1910年-1947年]

  • 石辟澜,乳名尔平,又名海清、鸣球,笔名石不烂,1942年起化名余清,直到牺牲均用此名。1910年7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亲石琢之,忠厚老实,善做手工艺品和布鞋,曾与几个兄弟合办小本鞋庄,不久因海外胶鞋业兴起的冲击生意凋零,卒之倒闭。迫于生计,弃妻儿、别乡井,到香港谋生。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