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唐山市> 丰润人物

苏林彦

[公元1908年-1947年]

苏林彦为[公元1908年-1947年]

  苏林彦,原名苏连赓,号林彦,化名祝庸,高风翥,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家庭较富裕。幼年在离村不远的华岩寺小学读书,1925年考入丰润县师范讲习所。学习期间,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
  1928年,苏林彦从丰润县讲习所毕业后相继到迁安县三屯营(现属迁西)、丰润县的黄昏峪、西胡各庄等地教书期间,受一位教书的邢先生影响,对于共产主义思想有了初步认识。
  1933年,日本侵略者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冀东,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苏林彦和广大青年一样投入到这场救国救民斗争中去。这年冬天,中共丰润工委组委彭来介绍苏林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在黑暗中苦斗的勇士找到了光明,开始了自觉为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美好理想而顽强奋斗的革命生涯。
  1934年苏林彦在丰润西胡各庄学校教书。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小学教员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秘密组织“小学教员联合会”,发展党员。利用与农民接触机会多的便利条件,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他和彭来负责丰润东北区开展“教联”的工作,“教联”组织发展很快,苏林彦被称为北半部的“台柱子”。“教联”成立后,中共河北省委派代表到丰润检查工作时,看到“教联”发展快,形势很好,便提出了搞“罢教”斗争,然后再搞武装起义。于是县委拟定了全县总罢教斗争,并通过“教联”发出了罢教通知。
  1935年1月11日,罢教斗争开始。全县各片的小学教员进城集合准备到伪县政府“-”。但因被人泄密,罢教斗争流产,苏林彦被调到丰润南部爽坨(现属丰南)小学。他很快又与县党组织负责人李一夫取得了联系,继续开展党的活动。
  1936年6月,苏林彦被任命为新改建的中共丰滦边委书记。丰滦边委成立后,经费发生了困难。平时苏林彦工资收入微薄,但他省吃俭用,节省的钱都给党组织做了活动经费。有一次,李一夫对苏林彦提起经费实在紧张,连出门的路费都没有了。他沉思了片刻,果断地说:“不怕,我卖地!我家有20亩地,先卖十亩再说。”不久他把卖地的370元钱都交给组织做了活动经费。
  1937年,反动政府开除了苏林彦小学教师的职务,从此,他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3月,经冀热边特委批准,苏林彦调任中共丰北县委书记。他利用人情、地理熟悉的有利条件,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9月,中共北方局调李运昌回冀东,任冀热边特委书记,发动冀热边抗日游击战争。10月,李运昌到冀东后便开始了冀东武装大-的全面准备工作。
  苏林彦和魏春波、杨文汉、张志超、阎锡九及来冀东的红军干部孔庆同、李润民等全力进行抗日大-的准备工作。
  苏林彦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用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广泛宣传中共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的抗战政策,动员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士一致抗日,并千方百计做好争取民团的工作。由于苏林彦等同志的不懈努力,丰润北部的民团后来大都参加了-队伍,大部分成了抗日骨干。
  在争取民团的同时,苏林彦特别注意了争取上层民主人士参加抗日。后刘城子的刘子丹、张庄子村的张品清、珠峪村的李子乔等一些绅士、富户在-时出枪出钱。刘子丹将13支大枪交给苏林彦带走。火石营的王文秀、施家营村的高树轩等上层开明人士120多人带着枪参加了-队伍,成立了特务八大队。
  苏林彦还充分利用社会关系串联了一批骨干参加-。他和张志超等人动员亲朋、家族弟兄参加-。仅苏庄村就有苏延禄等20多人,多数系苏林彦本族兄弟。
  为了给-队伍培养军事人才,苏林彦还和红军营长孔庆同等在东高庄、大岭沟等村举办了游击训练班,训练抗日骨干分子。
  1938年7月7日,苏林彦、魏春波、孔庆同、张志超、阎锡九等,集合了西庄、岩口、铁厂、王官营、新集等地400多名基本队员汇集岩口,举行抗日武装-,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
  1938年10月,抗联西撤受挫,冀东抗日形势一度处于低潮。
  1938年11月,苏林彦与杨文汉、谷云亭等人主持在小岭皀的张庄子村张品清家召开会议。会上,苏林彦分析了西撤后冀东的斗争形势,指明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收容西撤返回的部队,恢复党组织关系,发展武装力量。会后,他们分头行动,联系与坚持抗日的地区取得联系,开展武装的工作。
  1940年夏,苏林彦担任冀东东部地委组织部长,主要活动在丰滦迁、丰玉遵地区。到1941年底,丰滦迁联合县陆续建立了十个区,向东发展到沙河驿以东、滦河以西地区;向南发展到东西缸窑、开平一带。全县境内除敌人据点内和附近村庄外的区村抗日政权已建立健全。丰玉遵联合县亦有了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在不断巩固和扩大,为以后粉碎敌人的四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2年,日军疯狂推行四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外线作战。苏林彦根据上级反“扫荡”部署,在丰滦迁八区召开紧急应变会议,并针对形势贯彻了五项应敌措施。
  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春,当时冀热辽区党委(后改为冀东区党委)只有张明远(行署主任兼区党委书记)、苏林彦(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主持地方工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苏林彦根据中央指示和区党委的决定,具体布置,大力组织和动员2000名地、县、区级地方干部随我主力军挺进东北,动员县区武装和民兵参与配合冀东的主力队伍,抓紧投入收复冀东的敌占城镇和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新战斗。他结合冀东的具体情况,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解放区进行练兵、减租、生产的三大任务和1946年5月4日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领导了冀东地区轰轰烈烈的清算、0、反霸、减租、土改和大生产运动。
  在上述运动中,一些地区和村庄曾出现滥斗、乱打和“杀猪放树、拉大队吃大户”等“左”的错误。冀东区党委针对这种倾向,下发了纠偏指示。苏林彦坚决执行区党委的指示,对一些错误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使土地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1947年5月20日,苏林彦率代表团参加中共冀热辽分局-会从热河林西(现属内蒙古自治区)返回,晚上宿营于赤峰市西45公里的柴胡栏子村。代表团由冀东区党委、冀东军区、冀东行署和所属地委、专署、军分区选派代表组成,由冀东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苏林彦担任团长。代表团及随行人员共72人,分别住在村中11户人家,苏林彦等19名同志住在了本村地主刘万仓家的四合大院里。
  不料5月21日清晨,解放军攻克围场时漏网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共800多人,将代表团包围在大院里苏林彦带领同志们在大墙上、碾房里、马棚内机动灵活地抗击敌人的冲击,坚持一个多小时。狡猾的敌人抢占了村北的山包,用轻重机枪疯狂地向大院扫射。
  苏林彦见敌人的火力凶猛,命令同志们撤到屋内坚持战斗。十几个人退到屋里,坚守在门窗两侧与屋子过道,继续向敌人还击。
  太阳出来很高了,苏林彦看了看表,已是7点多钟了,他们在这里坚持了两个多钟头。同志们有的牺牲,有的负伤,只剩下12个人,九发子弹。在这紧急时刻,苏林彦沉着地对李中权等同志说:“看来,我们要和敌人决一死战了,咱们开个紧急会议,研究下一步的方案。”
  几分钟后,代表团的紧急会议结束,作出了“全力突围,决不当俘虏”的最后决议。随后,开始焚烧文件、物资。
  突围开始,同志们一涌而出。苏林彦冲出大门不到20米,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腹部,接着头部、腰部也中弹。他跌倒在地上,又支撑着站起来,没等他站稳又一排子弹打来,他又倒下了,再也没起来,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苏林彦等同志牺牲的噩耗传来,冀东党政军民悲愤万分。1947年7月3日下午,冀东党政军民各界1700多人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五·二一殉难烈士。《群众日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题为《冀察热辽人民极大的损失,苏林彦等同志遇难》的文章。文中写道:“苏林彦、平民、克如、里光、冀光等同志,都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是冀东人民与中国人民最忠诚的战士,他们在生前为人民、为党做出了许多不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死,是冀察热辽党与人民的极大损失,冀察热辽全体人民与全党全军,将永远悼念他们。”
  (李佐林)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