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卢诗如 [公元1874年-1946年]

  • 卢诗如(1874~1946年) 卢诗如,字牧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今台江区坡尾乡农民家庭,幼年聪颖勤奋,刻苦攻读,在仓前山鹤岭英华书院求学,各科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尤佳,既善会话,又会书译。毕业后,先在仓前山英国人办的屈臣氏药房工作,后由店东介绍往新加坡孟加药房工作。诗如在新加坡时...[详细]

罗云鹏 [公元1910年-1946年]

  • 罗云鹏,原名张会誽,后改名张敬载,化名张西平,1910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殷实的大户人家。由于有个“守财”的父亲,童年的罗云鹏像一个小雇工一样,与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给家里放猪,直到9岁才进本村一所私塾读书。这使他懂得了劳动人民的疾苦,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成为他从剥削阶级家庭脱胎而出的...[详细]

罗世文 [公元1904年-1946年,革命烈士]

  • 罗世文(1904-1946),幼名自元,号特生,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 1920年,罗世文在家乡组织进步青年参加学习新文化的"读书会"。1921年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暑假,罗世文回到威远,改"读书会"为"劳农读书会",组织青年学习进步书刊,传播...[详细]

卢克敏 [公元1917年-1946年]

  • 卢克敏,原名卢保胜,祖籍在广东省东莞县城戴屋庄,191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931年,14岁的卢克敏随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弟弟,回到东莞生活。1932年7月间,小学毕业的卢克敏由于家贫而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在石龙镇一间盐店和莞城一间杂货店当学徒。他勤奋好学,工闲之余常手不释卷。他这种发奋苦读的精...[详细]

卢春兰 [公元1887年-1946年]

  • 卢春兰(1887~1946),女,岐岭乡下山村望森楼人。在民主革命浪潮的引导下,她从土地革命时期起,就一直支持革命斗争,长年累月给活动在金丰大山的游击队送粮送盐送菜送情报。敌人-严密时,她或者假装桃肥下田,把米袋藏在猪牛屎拌的草木灰底下。或者假装上山打柴禾,在捅通了竹节的竹担竿里灌满大米或食盐,...[详细]

李子秀 [公元1922年-1946年]

  • 李子秀,原名吕芳魁,1922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板桥镇的小商人家庭。李子秀的家境比较贫寒,父亲经常到印尼贩茶叶、大米和蔗糖;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李子秀兄弟共四人,他排行最小。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强行从中国手里割走了台湾岛,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李子秀从小就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饱受欺...[详细]

刘作孚 [公元1911年-1946年]

  • 刘作孚,原名清树,字忠本,号谷成,1911年1月25日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太常乡困草坪村。 1929年春,刘作孚考取湖南省第八联合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家里的房屋被土匪烧光了。社会的动荡,生活的困窘,迫使他发奋求学,以期有所建树。1932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平民国学院免费生。在校期间,他积极...[详细]

刘重民 [公元1891年-1946年]

  • 刘重民(1891.11.19~1946.8.10) 涧池镇人。行三,派名鑫家,别名仲平,号静平。青年时代就读于西北大学,受到辛亥革命新思想的影响。 民国16年(1927)三月,曹颂钧任汉阴县长,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百姓不堪其累,积怨渐甚。次年春,刘重民挺身而出,串联各乡镇农民,成立汉阴县驱曹...[详细]

刘仕绥 [公元1924年-1946年]

  • 刘仕绥,1924年生于北京市怀柔县大中富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苦难的生活中度过的。尽管父亲刘春一心想让儿子上学读书,尽管刘仕绥聪明好学,然而由于生活所迫,只上了不到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同父亲到田里劳动,以维持家里的生活。 刘仕绥在贫苦的人们中间渐渐长大,深深地感到人民生活的艰辛...[详细]

刘绍珠 [公元1922年-1946年]

  • 刘绍珠(1922~1946年),女,出生于大田县上京乡溪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热爱劳动,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个善良俭朴的农村姑娘。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成长为对党忠诚、英勇不屈的女共产党员。 民国27年(1938年),绍珠17岁,嫁给武陵林大蕃的侄儿林占庚为妻。当时,林大蕃任武陵小学党...[详细]

刘品鑫 [公元1922年-1946年]

  • 刘品鑫,又名萧霖、刘宗帮、刘少平,1922年8月生于云南省晋宁县广济村(原属云南省呈贡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尽管生活十分艰难,父母希望儿子能有出息,便节衣缩食供他读书。1939年3月,刘品鑫考入呈贡中学初三班。 1940年,呈贡中学聘请西南联大学生许唯宁(徐晃)、陈宜平(陈瑞图)(均系中共...[详细]

刘黑仔 [公元1919年-1946年]

  • 刘黑仔(1919~1946)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广东宝安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先后在伯父家放牛和堂兄开办的药店帮工。民国27年(1938)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刘在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反顽斗争。民国28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惠宝人民抗日...[详细]

刘复生 [公元1921年-1946年]

  • 刘复生,原名刘福生,1921年8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夏甸镇西治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0岁到本村小学读书,后因家庭困难,-退学。其父积劳成疾,不能从事劳动,他17岁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夏甸镇地处招莱边境,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有党组织活动。1939年中共招远县第四区委会成立后,农村中各种群...[详细]

林松龄 [公元1916年-1946年]

  • 林松龄,1916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厦门。他的父亲是台湾嘉义县人,母亲是台南人,他们在台湾饱尝了-奴的痛苦滋味。父亲在医学院一毕业就与新婚的妻子双双离开被日本霸占的台湾,来到厦门开业行医。林松龄就诞生在这个经济上还比较宽裕的医生家庭里。为了让儿了长大成为有用之材,父亲对他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详细]

林冲 [公元1916年-1946年]

  • 林冲,又名文光,字觉魂,1916年3月生于广东省东莞厚街双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又没有兄弟,随着母亲,孤儿寡妇以编织草席为生。1938年11月,他参加中共东莞中心县委领导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部队改编为二大队,他当了班长。1940年初,国民党顽...[详细]

林柏生 [公元1902年-1946年]

  • 林柏生(1902~1946) 林柏生,号石泉,广东信宜人。民国4年(1915)就学于高州中学,民国9年入读广州岭南大学。民国12年因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活动,被校方开除,旋执教于广州执信中学。民国13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经执信中学校长曾醒的推荐,任汪精卫的秘书。民国14年9月,经汪精卫...[详细]

李明信 [公元1927年-1946年]

  • 李明信 (1927-1946),原名李中亮。河北省内丘县人。12岁拜内丘北良屯金钱九官大道中九宫王恩祯为师,道号智生选。王是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特务,以传教为掩护,为日本侵略者搜集情报。满徒后,到内丘县传道,为县伪保安队搜集情报。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投靠驻守临洛关的国民党中央"忠义救国军先...[详细]

李九鹏 [公元1885年-1946年]

  • 李九鹏(1885~1946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哈尔滨当过小贩,后成为开设, 场闻名全市的大恶霸。被处决前住南岗邮政街12号,死时61岁。 李九鹏自"九·一八"事变后,便卖身投靠日伪政府,积极为其效劳。他善于投机钻营,与阴险毒辣的日本特务头子、日.本特务机关长柳田元三拉上关...[详细]

李混子 [公元1924年-1946年]

  • 李混子,1924年4月25日生于河北省新乐县北李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侵华的魔爪由北向南,直指华北五省。在占领了平、津后,迅速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侵。不久,地处平汉铁路沿线的新乐县城,被日军占领。李混子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烧杀抢掠,不...[详细]

梁景儒 [公元1909年-1946年]

  • 梁景儒(1909—1946) 乳名小寅,洛南县古城镇人。 梁景儒出身于农民家庭。19岁辍学回乡学医。民国21年(1932)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领导的“红枪会”。民国23年(1934)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洛南,梁景儒出资援助。抗捐军失败后,梁景儒到龙驹寨(今属丹凤县)一带贩牛,在长期往来中,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