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东莞人物

卢克敏

[公元1917年-1946年]

卢克敏为[公元1917年-1946年]

  卢克敏,原名卢保胜,祖籍在广东省东莞县城戴屋庄,191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931年,14岁的卢克敏随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弟弟,回到东莞生活。1932年7月间,小学毕业的卢克敏由于家贫而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在石龙镇一间盐店和莞城一间杂货店当学徒。他勤奋好学,工闲之余常手不释卷。他这种发奋苦读的精神,使房东深感其是可塑之材。于是得同村房东资助,卢克敏1934年考进了东莞中学,1937年初中毕业后又考上了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但家庭生活实在困难,无法继续读书,卢克敏只好在莞城鸣风小学当了国文和美术教员。
  七七事变后,东莞的抗日运动如火如荼。被民族救亡之火激动得热血沸腾的卢克敏,经常同何与成等同学到县工委办的联络点“阳光书店”,同共产党一起探讨如何开展抗日运动问题。他耳闻目睹日军的罪恶,联想海外华侨屈辱的生活,往往激动的心潮澎湃,迫切要组织队伍进行抗日。
  不久,卢克敏和近20名爱国青年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军事训练班。他又和爱国青年一道,组织抗日宣传队,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发动侵略华南的战争,家乡面临着沦亡的危险。正在这时,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卢克敏顾不得家里还有需要他照顾的双目失明的祖母以及几个年幼的弟弟,毅然参加了抗日队伍。
  1939年3月,党组织派卢克敏到“东江华侨服务团东宝队”任副队长、党支部宣传委员并兼一分队长,在东莞,宝安的农村中发动群众抗日。卢克敏率领第一分队深入农村,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海外侨胞支援祖国抗战的事迹,揭露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这时,日军横行东莞,身在沦区的弟弟找到他,向他诉说家中的苦难。他劝弟弟一定要坚持住,还鼓励弟弟说:“中国的未来,大有希望,大有希望,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不久,占领石龙和虎门,东莞县城莞城的形势十分紧张,人心惶惶。这时卢克敏被派往“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莞城防守队,与祁烽负责向群众宣传工作,安定人心,募捐支援抗日部队,卢克敏和同志们一直坚持到莞城沦陷。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0,对坚持抗日的东宝队的活动加以诸多限制。卢克敏等是以公开身份活动的共产党员,而活动的地区又是在国统区,时时存在着危险,但他总是泰然置之,机警地化险为夷。1940年3月,在国民党顽固派迫逼下,抗日游击队东移海陆丰。国民党顽固派的-气焰越发嚣张。卢克敏等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直到1940年6月,东宝队被国民党顽固派解散。
  1940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大队回到宝安敌后开创以阳台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初时,王作尧领导的第五队只有一个中队——特务队。卢克敏被任命为特务队指导员。1941年,由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第五大队成立-队。是年3月,卢克敏被任命为-队长。他常领导-队伍在乡村发动群众抗日,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很快地成立了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群众组织,先后成立了八个抗日自卫队、区抗日自卫总队。因而,五大队得到很快发展。5月,成立了三个中队,卢克敏被任命为石龙队指导员。至此,抗日游击队初步建立了以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10日,日军600余人分两路奔袭大岭山中心区百花洞,卢克敏和阮海天带领石龙队,配合友军,夺得百花洞大捷。鼓舞了士气,坚定了抗战必胜的民心。
  1942年2月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主力大队(“五大”),卢克敏被任命为第五大队培训室主任。6月下旬,为配合恢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卢克敏随主力挺进东莞,先后担任中共敌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在宝太路和莞太路的三角地区开辟抗日斗争。1944年2月底,东江纵队成立后,为了开辟新区,组成铁东大队,向广九铁路以东的东江河岸一带挺进。5月,卢克敏被调到铁东大队任政委。
  1945年8月,艰苦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欢庆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便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挑起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东江纵队在抗战中建立的东江抗日根据地,也受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酷围攻。为了贯彻中央的分散坚持,保存干部的方针,东纵成立了四个指挥部。卢克敏被调到东进指挥部,担任第五团政委。当时,在海丰,紫金一带坚持斗争的东纵第六支队,在国民党军队第五九四军三十六师,一九八师的袭击下,损失很大。卢克敏临危受命,被派到海丰任政治特派员,迅速恢复了第六支队,并担任第六支队政委。
  1946年农历二月下旬,卢克敏带领第六支队在汕尾前往海城的路上,与国民党第一八六师遭遇。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安全转移了,但卢克敏不幸左肩中弹负伤,由地方党安置医治。同年农历三月二日,在转移到梧桐杭村时,他被当地的保长告密,被驻汕尾国民党反动军队前来包围。因寡不敌众,卢克敏与部队派出护理他们的王侬,支队参谋长林冲,大队长黄盛,同时落入敌手。
  残忍的敌人,用铁丝穿过他们四人的掌心,对他们进行了野蛮的拷打。尽管反动派耍弄各种手段,进行威迫利诱,但卢克敏等都不为所动,在敌人“审讯”时,他们历数敌人的罪行。
  1946年农历三月八日上午,敌人将卢克敏等人押赴海城猪仔铺刑场,当时卢克敏已经被折磨不能动弹了,敌人是用担架把他抬进刑场的。
  在刑场上,卢克敏顽强地起来,再次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卢克敏就义时年仅29岁。
  (傅泽铭)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雷烨 (1917~1943)
刘连科 (1917~1938)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李荣顺 (1917~1948) 湖北省荆门东宝区
李锡贵 (1917~1949) 陕西省咸阳旬邑县
李培信 (1917~1948)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
+ 更多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
刘仕绥 (1924~1946) 北京市怀柔
刘复生 (1921~1946)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
李混子 (1924~1946)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
刘作孚 (1911~1946)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
刘品鑫 (1922~1946) 云南省昆明晋宁区
李子秀 (1922~1946) 台湾省台北
+ 更多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