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怀化市> 沅陵人物

刘作孚

[公元1911年-1946年]

刘作孚为[公元1911年-1946年]

  刘作孚,原名清树,字忠本,号谷成,1911年1月25日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太常乡困草坪村。
  1929年春,刘作孚考取湖南省第八联合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家里的房屋被土匪烧光了。社会的动荡,生活的困窘,迫使他发奋求学,以期有所建树。1932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平民国学院免费生。在校期间,他积极抗日救亡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3月31日,北平各校师生为追悼在去年一二九运动中牺牲的郭清,抬棺上街-。刘作孚以北平《世界新闻社》记者身份采访消息,被国民党北平当局视为学生联合会的主要分子及煽动者逮捕入狱。在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声援 之下,北平当局-于10月10日将他释放。
  出狱的当天,刘作孚在家信中写道:“男始终以最大决心,为社会人类努力,以图将来不负双亲及社会人士之期望!如此志未果,虽牺牲一切,都在所不惜也。”10月19日,他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东北军学兵队工作,后在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宣传委员会负责《文化》周刊,积极宣传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1937年2月,《文化》周刊-停办。他于3月底随东北军总部差遣军官一队,东迁安徽蚌埠,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
  七七事变后,刘作孚调任中共豫东特委-部长兼宣传部长。在这期间,他先后争取西华县县长楚博、原西北军将领魏凤楼、河南淮阳第七专署专员刘茂青、国民党政府庞炳勋部的新编四十军与共产党合作,其中楚博与魏凤楼还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1938年夏,豫东沦陷。刘作孚协助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在河南西华、淮阳、周口各地,争取和筹建了一支有3000多人参加的西华抗日自卫军。与此同时,他又在河南淮阳县立师范学校、私立成达中学、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三中组织学生军。他还先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和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豫皖苏区抗日联合中学校长,培养抗日基层领导干部2000多人。
  刘作孚在豫东期间,经常注意进行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的斗争,以期有力地打击日军和团结教育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
  1939年1月2日,他率领游击队协助国民党四十军军长庞炳勋、旅长马法五、李振清先后取得在淮阳于集、太康痛歼日军千余人的战斗的胜利。同年3月,他出任豫皖边区省委宣传部长兼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教育长时,曾在《拂晓报》上发表《开展思想斗争与实行自我批评》一文,尖锐地提出必须克服个别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在1940年1月1日召开的随营学校一周年大会上,他发表了《准备一切力量,向投降反动派做斗争》的讲话,更明确地号召“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凡我抗战同胞、国内抗战阶层、党派,精诚团结,向亲日派、阴谋家做殊死斗争!”他自己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同企图叛变的豫皖苏区保安司令部司令耿蕴斋、第十八团团长吴信容、第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做过坚决的斗争。
  皖南事变后,刘作孚调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政治部主任,在津浦铁路之西痛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激战中,他带政治部工作人员,连续三个月深入前线,把政治工作做到前沿阵地,保证了部队的旺盛斗志。
  1942年,刘作孚调任淮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在5月攻打五河县池家的敌人据点时,他身先士卒,率淮北军区独立第一、二大队乘夜冒着暴雨,仅用20多分钟,就越过据点 的铁丝网、壕沟,攻占池家碉堡,一举全歼守敌,而部队只有五个战士受轻伤,为淮北军区取得攻坚战胜利的先例。11月,当日军平林第十七师团,加上第十三混成旅团一部及伪军约7000人,重点“扫荡”淮北根据地时,他又与淮北军区指战员,率部跳出包围圈,从敌后之侧翼攻占和拔除日军据点,策应新四军第九旅主力部队夺取金锁镇,使日军历时33天的“扫荡”以失败告终。
  1943年初,刘作孚被任命为淮北一地委副书记兼九旅政治部主任。新婚后的第三天,他即赶赴泗(县)宿(县)前线。
  3月17日,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策应津浦路西王仲廉部进犯苏皖边区,刘作孚率部与新四军第四师九旅、十一旅、第二师五旅、第三师七旅,在彭雪枫统一指挥下,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取得生俘韩德勤和粉碎王仲廉东进夹攻的计划,铲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留置在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内的-堡垒。这年8月,他又与新四军第四师以及淮北军区全体指战员,按照延安总部朱总司令关于“接受敌伪投降并歼灭拒降敌伪”的命令,向运河以西纵横500余里的广大地区大举进攻。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打大小战斗21次,收复了约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700百余万人民获得解放。
  歼灭拒降日伪的战斗结束后,刘作孚调任华中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针对当时部分干部战士中存在着“日本投降我回家,天伦之乐等着咱”的思想,反复向他们讲解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要求,激励干部战士要在党的领导下,将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以十万兵力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大举进攻。7月21日,刘作孚率部配合张震的华中野战部队,阻击敌人于安徽灵璧县南。在8月7日的泗县战役中,先后歼灭敌整编第六十九师7700余人。后因徐州、蚌埠国民党军不断增援而撤出战斗。当主力部队转移时,华中军区决定由第七军分区留下四个团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9月14日,刘作孚从淮阴西南华中军区接受任务后,带领卫生部长张贤、警卫员李时君及部分干部于15日晚,由苏北高良间乘船去洪泽湖西半城前线。他们途经洪泽湖老子山的马浪岗时,被敌包围。在激战中,他与张贤、李时君一起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湘烈办)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民珠尔 (1911~1948)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
李家齐 (1911~1949) 布依族 云南省曲靖罗平
罗迎祥 (1911~1947)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
李厚坤 (1911~1949) 湖北省荆州石首
刘文树 (1911~1945)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 更多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
刘仕绥 (1924~1946) 北京市怀柔
卢克敏 (1917~1946) 广东省东莞市
刘复生 (1921~1946)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
李混子 (1924~1946)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
刘品鑫 (1922~1946) 云南省昆明晋宁区
李子秀 (1922~1946) 台湾省台北
+ 更多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