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周小亮 [公元1907年-1946年]

  • 周小亮,学名周恩亮,1907年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格宜镇大兴办事处法马坡。青少年时期,家庭贫穷,长年靠打工度日。周小亮为人忠厚诚恳,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左邻右舍都喜欢他。后来父母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应该有个妻室。年迈的父亲为了儿子,不顾个人生命危险下井挖煤,不幸死于井下,整个家庭几乎瘫痪,...[详细]

周文乃 [公元1923年-1946年]

  • 周文乃,1923年4月6日生于山东省聊城县一贫苦市民家庭。周文乃6岁随母亲到济南,以后又到浙江嘉兴、山东滨海,小学是在流动中断断续续读完的。1936年,周文乃考入济南第一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文乃随母亲到西安。1937年底他同姐姐周时一起到西北安吴堡青训班学习,第二年2月毕业,转到延安抗...[详细]

郑贻进 [公元1921年-1946年]

  • 郑贻进(1921~1946年),笔名仓夷,生于新加坡,祖籍福清县渔溪镇。民国25年(1936年),考入华侨中学。次年,回国抗战,辗转于南京、上海、武汉等地,考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民国28年,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救国报》和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转任《晋察冀日报...[详细]

赵万成 [公元1916年-1946年]

  • 赵万成(1916~1946) 原名徐志宪,又名雷玉秀,陕西商县人。幼时家极贫,难以度日,逃荒到澄城县刘家洼乡鲁家河村居住,后移居黄龙山区将军庙乡李家坬村(今红石岩乡辖)落户。 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任中共将军庙区区委书记,兼李家爪村支部书记。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详细]

赵顺 [公元1923年-1946年]

  • 赵顺,又名赵万祥,1923年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现土默特右旗)协力气村一个殷实人家。他6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9岁转入萨拉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他回家务农一段时间,又入萨拉齐耶稣堂教会学校读书。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仅品学皆优,成绩出类拔萃,而且胸怀正义感,心存报国志,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夸...[详细]

张孝仓 [公元1874年-1946年]

  • 张孝仓(1874~1946) 乳名金来,留仙坪王沟人,曾礼佛念经看风水,任当地慈善会会首。后在本村创办私塾,教书育人。素以扶急持倾、排患释难,为乡里称颂。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巩德芳、薛兴军率游击队来留仙坪,结识了这位年逾花甲、古道热肠的开明人士,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将他家做为游击队在北...[详细]

张适 [公元1904年-1946年]

  • 张 适(1904-1946)曾用名张有才、张来顺、张适斋、张弓,绰号“黑张”。清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8月22日生,山东省昌乐县城东圈子庄(今昌乐县朱留乡圈子村)人。革命烈士。 张适幼时天赋聪明,7岁能赋诗作文,10岁提笔成章,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在校期间,刻苦学习、阅读进...[详细]

张金镒 [公元1909年-1946年]

  • 张金镒(外号张小胡),1909年生,木兰镇人。1929~1930年在东省特别警官高等学校学习。日伪统治时期,先后在木兰县石河 署、木兰警务局、警务科任职。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活动在木兰县北部山区一带时,张金镒在日寇唆使下,积极进行搜捕,致使抗联张祥小队的联络员张海楼和救国会员柴廷有、李文祥、"...[详细]

张宏飞 [公元1923年-1946年]

  • 张宏飞 (1923-1946) 张宏飞,1923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43年投奔其兄张洪儒(伪县公署职员),迁来宾县,住在宾州城西门外北二道街,在宾县西关小学校当教员。1946年2月,参加中共松江省委办的训练班,学习40天结业后,在县委委员、宾东办事处主任赵三声带领下,去宾公、摆渡地...[详细]

张寒辉 [公元1902年-1946年]

  •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详细]

张德盛 [公元1915年-1946年]

  • 张德盛(1915~1946),又名耕世,1915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茶房乡竹园村一户穷苦农民家庭。19岁那年,国民党政府抓兵、拉?的狗腿子接踵而来,在无路可走之下,他便去在地方民团任分队长的表哥雷振杰手下当勤务员。雷振杰有一定文化,知书达理,为人廉正,思想进步,有爱国救民的宏愿。张德盛受到雷振杰进...[详细]

张德胜 [公元1914年-1946年]

  • 张德胜,又名张文有,1914年生于福建省松溪县郑墩镇锦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元模是个朴实的农民,母持家务,三个兄弟,两个妹妹,一家八口租佃为生。父母望子成龙,节衣缩食供张德胜上私塾读书。张德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七年寒窗勤学苦读,略通文理。他从小聪明伶俐,颇有胆略,机警灵敏,素有“小诸葛”之...[详细]

张登阁 [公元1893年-1946年]

  • 张登阁 (1893~1946)字相臣,府谷县高石崖乡黑山村人。 晚清秀才,民国初年于榆林殖边学校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保定讲武堂炮科。毕业后返回府谷,筹建民团并任府谷民团团长。供职不久,因坚持革新、主张正义而与守旧官僚政见不一,弃职出走河南,任国民革命军高桂滋部炮兵营长。一年...[详细]

张炳文 [公元1915年-1946年]

  • 张炳文(1915~1946) 又名张成彦,宁陕县江口乡江口街人。1936年10月在江口参加红七十四师。1946年12月初,第二次解放江口后,在转战途中牺牲于镇安县栗柞坪,时年31岁。 张炳文出身贫寒,1919年随父亲从安康五里逃难于江口安家落户。1934年12 月,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他...[详细]

张宝麟 [公元1883年-1946年]

  • 张宝麟(1883~1946)原名允赞,字仲仁。祖籍湖南桃源,生于陕西紫阳。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深造,受钱鼎等影响参与创建陆军同学会及醒狮社,鼓吹反清革命。清宣统元年(1909)春,陕西陆军混成协(即陕西新军)建立。次年春,张毕业回陕任炮营中队排长、一标二营右队排长,又加入中国...[详细]

于大光 [公元1910年-1946年]

  • 于大光 (1910-1946),山东省长山县人。1929年于山东省邹平县立中学肄业来东北,考入兴安屯垦军军官学校。1931年3月毕业后,被委任为屯垦军步兵三团准尉副官,转年晋升为少尉副官。"九一八"事变后,曾随马占山部参加抗日。1932年随混成第二旅旅长朴炳珊投降日本,先后任中、上尉副官和...[详细]

袁金生 [公元1923年-1946年]

  • 袁金生,1923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掘港镇(今属如东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由于他出生在“龙抬头”的日子,父母便给他取名“金生”。然而,他的童年和金子沾不上边,是在贫困交迫中度过的。从9岁开始,他便下地干活,有时随父在近海撒网捕鱼;14岁以后在港口当搬运工。他想凭自己的...[详细]

业喜扎拉僧 [公元1922年-1946年]

  • 业喜扎拉僧,蒙古族,汉名李广志,1922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他少年时期聪明好学,在学校读书时,勤奋刻苦,成绩优秀。13岁时,因染上天花疾病,落了一脸麻子。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损伤,但志气未减,仍然进取好学,少年立志。 1936年,业喜扎拉僧考入伪满白城子铁路学校,毕业后留校做教学工作。...[详细]

叶良运 [公元1918年-1946年]

  • 叶良运,1918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革命家庭。父母亲都是地下工作者。良好的家教和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这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1年初,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军队,对湘、鄂、赣边区的工农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卫家乡,年仅13岁的叶良运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详细]

姚锡九 [公元1881年-1946年]

  • 姚锡九(1881~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北砂姚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读过两年书。生前住道外南十道街姚锡九大院(现道外教委办公楼址)。姚锡九为人狡诈,善于投机。他初来哈尔滨时,开始经营小买卖。之后,稍有积蓄,便积极钻营,逐渐与当时0各种势力拉上关系,贩卖-,开设伎馆,设, 抽头,聚敛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