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周道南 [公元1884年-1939年]

  •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 民国5年,周道南...[详细]

郑云亭 [公元1908年-1939年]

  • 郑云亭,原名尔鹤,字云亭,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屏南县康里村人。云亭幼年进过私塾,稍长遇事机警,乐于助人,好打不平。 民国17年(1928年),云亭配合中共福州特委派回的党员郑鸣西,在康里创办翠峰小学,组织家乡儿童学习文化,并以学校为掩护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从此,云亭走上革命道路...[详细]

郑一成 [公元1911年-1939年]

  • 郑一成(1911~1939年),原名新坎,福鼎县店下屿前村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幼失怙,7岁入村塾就读,后入桐山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 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在校时积极投身-,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翌年夏天,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详细]

郑万昌 [公元1880年-1939年]

  • 郑万昌,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于河北省建成县一户贫苦农家,后几经辗转,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来到方正县大罗勒密村。大罗勒密系山区,常有野熊出没,猎事频繁,郑万昌在青年时代就是一名出色的猎手。他带领的狩猎队驰名远近,群众称之为炮手队。 民国18年(1929年),郑万昌被中华民国驻依兰...[详细]

郑士成 [公元1902年-1939年]

  • 郑士成(1902~1939年),漳浦县城人,祖籍旧镇埔尾。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爱国民主人士。 抗战时期,郑士成曾任国民党政府雇员,城厢联保主任,因部属-被撤职,后居住于中共漳浦县委活动基点下楼村。不久,被中共漳浦县委作为-对象争取过来,担任下楼村战时民校教员,并以此职业为掩护...[详细]

郑权 [公元1878年-1939年]

  • 郑权(1878~1939) 郑权,字仲劲,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仓前山美敦。光绪二十七年,郑权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与赵声、何海樵、杨韵珂等结为知己,他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侵略,于光绪二十八年组织知耻学社,研讨革命救国。同年春,郑权携带有关革命书报回福州,与郑祖荫、蔡人奇等讨论“开通...[详细]

郑螺生 [公元1870年-1939年]

  • 郑螺生(1870~1939年),同安县人。曾受过短期私塾教育,幼年即随父南渡马来亚怡保谋生。稍长,以驾牛车运输为业。后稍有积蓄,在怡保开设吉兴隆商号,经营由缅甸仰光及泰国运入的煤油与大米生意,另设分店于槟城、峇株巴辖、兆运及木威等地。因热心公益,为侨胞排难解纷,成为当地福建帮帮长。英国殖民当局授...[详细]

赵伊坪 [公元1910年-1939年]

  • 赵伊坪,1910年生于河南省郾城县。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在家乡郾城平民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以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详细]

赵青廉 [公元1900年-1939年]

  • 赵青廉(1900~1939) 龙驹寨东街赵家前场人。民国三年(1914)就读于龙驹寨高等小学,毕业后投笔从戎,赴粤入黄埔军官学校。广东陈炯明叛变后,他毅然参加讨陈战役。在北伐战争中,他立马横刀,屡立战功,迭次晋升为上校团长、少将旅长、中将师长。 民国二十七年(1938),返回商洛,一方面...[详细]

张泰 [公元1885年-1939年]

  • 张泰 (1885-1939),又名张太俊。河北省人。1907年春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当翻砂工。1915年7月初,哈尔滨各界人民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爱国斗争。他曾在工厂组织工人捐款,以实际行动反日救国。不久,工厂成立爱国储金会,被推选为会长。他带领储金会工人积极分子...[详细]

曾仲鸣 [公元1896年-1939年]

  • 曾仲鸣 (1896~1939年) 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 曾仲鸣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教养成人。三姐曾醒18岁时嫁到方...[详细]

俞秀松 [公元1899年-1939年]

  •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同学们称他为“三W(英语“谁、什么、为什么”的缩写)主义者”。又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其时,立下志愿:“做一个利...[详细]

于会辰 [公元1910年-1939年]

  • 于会辰 (1910-1939),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乡腰二道沟屯人,出生于地主家庭。1932-1935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在此期间,他秘密加入了校内的"青年反日同盟会",经常与会员组织学生上街讲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开展反满抗日斗争,还以其革命思想教育家庭...[详细]

杨裕民 [公元1889年-1939年]

  • 杨裕民(1889-1939)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 原名彦伦,字灿如、十三。男,1889年出生,河北迁安人。1906年考入天津工艺学堂,后又在南开中学、直隶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读书,毕业后任直隶工业试验所化工课课长。1920年,赴美国赛瑞术斯大学造纸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23...[详细]

杨士鹏 [公元1853年-1939年]

  • 杨士鹏(1853~1939年)字搏九,号稚石,别号漳江老人。漳浦佛潭桥下坑(今佛昙镇下坑村)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式举人,授江苏海门知县。后辞官归家,过隐居生活。 民国成立后,膺选为国会会员,曾致力于开发福建交通事业,协助筹建“漳厦铁路”。民国13年(...[详细]

谢孝廉 [公元1908年-1939年]

  • 谢孝廉(1908~1939) 茶房谢家塬人,毕业于龙驹寨高等小学,教书两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跻身军界。初在地方武装彭双治部下任分队长,后为商棣联常备队长,有枪200多支,控制棣花、茶房、商镇一带,集军、政、财、文实权于一身。部属雷振杰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归来,任中共商洛工委武装委员...[详细]

谢恩绶 [公元1868年-1939年]

  • 谢恩绶(1868~1939) 字绍端,安康县人,历任大兴、宛平和顺天府审判。处理京畿旗民争产一案,其宗室挟势相凌,他执法如山,公正断理,将产业判归平民。此后,不少要案冤错者自请投审。1915年归里修祠续谱,兴办族塾,并订立自治规条以耕读传家,有颜氏之家风。同年(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萧佛成 [公元1862年-1939年]

  • 萧佛成(1862~1939年),字铁桥,祖籍书洋,出生于泰国曼谷,后定居暹罗(今泰国),以经商为业。萧佛成少年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其塾师高传百曾是太平天国军师,革命失败后逃到暹罗任教。萧佛成在他的影响下,萌发民族革命思想,成为辛亥革命前暹罗革命的中坚分子。 光绪十四年(1888年),萧佛...[详细]

翁泽生 [公元1903年-1939年]

  • 翁泽生(1903年—1939年),又名翁振华、翁定川、翁国生、李国梁、陈祥麟、张平凡等。祖籍福建同安,其父翁瑟士早年去台湾,因此泽生出生于台湾。父亲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五四”运动后,他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反对学校推行奴化...[详细]

汪兆镛 [公元1861年-1939年]

  • 汪兆镛(1861~1939)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晚号清溪渔隐,广东番禺人。18岁入其父汪王泉执教的“随山馆”内读书,后入著名学者陈澧主持的学海堂修业。清光绪六年(1880)成为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以优行考入国子监。光绪十五年,考取举人。后曾两次赴京应进士试,皆落第。南返家乡后,任州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