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人物

俞秀松

[公元1899年-1939年]

俞秀松为[公元1899年-1939年]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同学们称他为“三W(英语“谁、什么、为什么”的缩写)主义者”。又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其时,立下志愿:“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五四运动时,是杭州-领袖。后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以战斗的姿态对-制度和虚伪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由-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1920年3月,俞秀松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5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与-、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等活动。8月,受上海党小组的委派,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其时,除参加《劳动者》刊物外,进入厚生铁工厂做工,组织工人夜校、俱乐部和工会。还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办了旨在培养干部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其学员后来大都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任弼时、刘少奇等。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在-去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后,负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全国的建党工作。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他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后,留俄学习,并负责联系选送国内革命青年赴苏俄留学事宜。1922年初,参加远东和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3月,回国,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和赴各地建党建团工作。4月,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并到绍兴指导团的工作5月,参加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经济部主任。9月,任团中央书记。同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2年10月,俞秀松去福建、广 东等地协助孙中山工作,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官,随许崇智讨伐陈炯明。同年,与-、李大钊、张太雷一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杭州地方书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中共党团书记。响应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倡议,与邵力子、陈望道一起起草《我们所要的国民社会主义是什么》,指导全国开展国民会议运动。11月,孙中山抵沪,领队前往欢迎,被法国巡捕房逮捕,经孙中山交涉后获释。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联合学校和社会团体公祭顾正红烈士,并发动-、-、 等爱国活动,任内部指挥。是年冬,受党中央派遣,率100多名党、团员赴苏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曾任中山大 共支部局委员、中国部中共支部副书记、国民党中大特别党部主席,校学生公社主席。期间,因反对和 王明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打击和排挤,被诬为“-同乡会”、“ 小集团”头子,“托洛斯基派”,经联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审查而予否定,但仍被王明所掌的党中央另眼相看。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地区工作,任联共边区党委机关报《工人之路》(中文)副总。
  1935年6月,联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进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工作。化名王寿成,曾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督办公署边防处政治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并主编《反帝战线》,为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力主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发展新疆文化,并为此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还倡导扩大新疆师范教育,从南疆招收几百名各民族学生,送入师范学校,并选派3批学生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这批人后来多数成为新疆党、政领导人,其中有阿巴索克、赛福鼎等。12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俞秀松再次遭诬陷,被捕入狱。1938年6月,转押苏联。1939年2月21日,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错判死刑。1962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1996年8月,俄联邦军事-为其彻底平反。 (许林章 整理)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