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曾仲鸣

[公元1896年-1939年]

曾仲鸣为[公元1896年-1939年]

曾仲鸣
  曾仲鸣
  (1896~1939年)
  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
  曾仲鸣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教养成人。三姐曾醒18岁时嫁到方家,不久夫亡守寡,与方家七姑娘君瑛同往日本留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清帝退位,建立民国。曾仲鸣与曾醒和方君瑛及其14岁的十一妹方君璧到法国留学,同行还有新婚革命同志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
  当时,留法前辈蔡元培、李石曾等以巴黎以南的蒙塔日城为中心,曾、方、汪三家也在蒙城住下。仲鸣和君璧寄读当地中学,周末回家,即在蔡元培和汪精卫教导下学习中文,除熟读古文之外,还练书法,还作诗词。
  中学毕业后,仲鸣先学文学。君璧则进巴黎美院学画。两人同窗共读,日久生情,最终在法国安纳西湖畔结婚。留法先后共18年,于1930年归国。当时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仲鸣也从政。但最终他是诗人性格,不爱权力爱艺术,多同文士画家交友,以《颉颃楼》之名收藏字画图章,佳品甚多。颉颃楼主人为曾仲鸣及方君璧。颉颃,鸟飞的样子,伸首为颉,附首为颃,有不相上下,刚直傲气的意思。
  由于曾仲鸣从十几岁就跟着汪精卫去了法国,并随他学习国学,因此俩人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再加上汪精卫与方家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多年来的上下级关系、汪、曾二人,可说亲逾骨肉。汪、曾两家,跟一家人一样。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半壁江山沦陷,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到重庆。二次大战尚未爆发,中国孤立无援。汪精卫竟然脱离重庆飞河内,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敌。原打算随后在曾仲鸣陪同下赴欧。1939年3月20日,临行前夕,仲鸣电君璧带长儿来河内告别。3月21日凌晨,军统特工冲入汪宅行刺汪精卫,误将曾仲鸣刺死。
  感情经历
  1922年,曾仲鸣与共同相处了十年的方君璧结婚。
  曾仲鸣与方君璧年龄相仿,其姐曾醒带其到法国的时候,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一起上中学。何文杰回忆说:“曾仲鸣在辛亥革命时才15岁,辛亥革命后,汪精卫与陈璧君、方君瑛等八人同赴法国留学,曾仲鸣也是其中之一,在那里,汪精卫曾经给他讲授过文史。
  毕业以后,曾仲鸣在里昂中法大学(即中法大学的海外部)当负责学生事务的中方理事,后升任秘书长。1925年,曾仲鸣夫妇返国,到广东大学当教授。同年,广州革命政府成立,应汪精卫之邀,曾仲鸣进国民政府任秘书,从此进入政界并终生与汪精卫同进退。
  1939年,曾仲鸣叛国投敌,在河内被军统特务刺死后,方君璧半辈守寡,一生作画。她至死不忘曾仲鸣:《我们的血同流在一起,我的一半与你同死,一半的你生存在我身心之中》,由此而了了一段姻缘。
  人物评价
  民国著名报人喻血轮说:“二十七年在河内被刺之曾仲鸣,为汪精卫最宠信之人,其人小有聪明,亦能摇笔为文,故汪倚为左右手。”据陈公博回忆: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当天,即1926年3月20日一早,他发现情形不对,马上赶赴汪精卫公馆。他回忆说:“我到汪先生楼上,汪先生倒不在卧室,而睡在楼上厅中一张帆布床,面色苍白,显然病很沉重。汪夫人见我来.问我有什么要事,而曾仲鸣夫人方君璧正在调药递给汪先生。”
  对于曾仲鸣,高宗武评价说:“曾仲鸣这位秘书不仅仅是秘书。早年在法国的朋友当中,曾与汪相交多年,后来成为汪不可一日不见的密友。曾处理汪的全部财务,管理家务,陪同旅行,照料途中大小杂事。曾也是汪的重要顾问,因为肥胖喜欢玩的曾,向来都同意汪的观点。虽然汪少不了曾,两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曾是个奔放不羁的人,已有中国妻子,在巴黎学习艺术,喜欢酒、女人和夜生活。”
  关于曾仲鸣的私生活,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中,就曾经记载了曾仲鸣与当时的京剧名伶的种种。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