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荫(1894~1939),字雪樵,号一居士,神木城关人,肄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陕西督军李根源秘书、府谷县县丞等职。因与当局政见不合,于1924年退隐家乡,宣传新文化,创立“天足会”,倡导女子放足。因守旧势力所不容,后以驻军骑兵旅长高志清代表名义,出游南京、西安等地。19...[详细]
唐瑶圃,原名唐吉昆,字瑶圃,曾用名唐九英、姚新一。唐瑶圃是其在依兰时用的名字。唐瑶圃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兰旗屯(现属吉林省)。民国16年(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地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在伊通、德惠等地中学任教。 唐瑶圃从小生长在农村,幼年时就憎恨地主...[详细]
唐聚伍(1899-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东北游击司令 原名福隆,字甲洲。男,满族,1899年出生,吉林双城人(今属黑龙江省)。早年投入奉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升任营长。1926年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第6期步科学习。毕业后被提升为第3军团卫队旅4团团长。1929年调任辽宁省边防军第1旅1团...[详细]
施昕更(1911—1939),原名兴根,余杭县良渚人。幼时,家境清贫,13岁小学毕业即辍学。校长见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说服其父,让他继续升学。1926年,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又考入浙江省高级工艺学校艺徒班,以半工半读学完绘图专业。1929年毕业,适逢浙江省举办西湖博览会,经老师推荐,到博览会任...[详细]
沈东海(1900~1939年),又名沈澄清,湖内村人。原为东溪船工,民国12年(1923年)当兵参加讨伐陈炯明部。民国15年9月后在北伐军独立四师、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九师任连长。民国20年因部属上山为匪,被撤职拘押至次年4月释放回家。从此沈东海变本加厉,以湖内村为老巢,纠集反动武装,亦兵亦匪,无恶...[详细]
邱金声,曹溪乡月山村人,民国元年(1912)生于贫农家庭。民国16年,参加村秘密农会。民国18年红军入闽后,任少先队队长、县政治保卫队队员。翌年参加红十二军,被军部选送军事训练班学习,练就一手好枪法。之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民国20年加入共产党。 民国23年4月,任工农红军独立第八...[详细]
蒲克敏(1903~1939)字志政,亦作子政。陕西蒲城人。1915年至1919年在本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升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在三原县与亢维恪(心栽)、王之鼎(王云)等组织青年共进社。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奉派赴沪向中共中央送文件,被留在上海大学学习,转为中共...[详细]
彭源洲(1884~1939) 原籍陕西镇巴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生活窘迫,流落到周至县的田峪河和宁陕县两河一带,以打鱼为业,人称“彭鱼客”。 1920年关中一带兵燹迭起,7名散兵游勇,携带6条枪窜进田峪一带打劫客商,掠夺民财。彭源洲本是“红帮”大爷, 一心想发横财,于是联络在田峪...[详细]
茅丽瑛(1910—1939),1910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31年考入上海海关任英文打字员。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慰问伤兵、救济难民等活动。上海沦为“孤岛”后,曾奔赴华南、广州等地宣传抗日,后返回上海继续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5月5日“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成立,被推...[详细]
毛福梅(1882—1939),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10年生下蒋经国,1921年与蒋介石离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飞机 炸死。死于奉化县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 。 嫁入蒋家 毛福梅的家是岩头...[详细]
罗锦文(1914—1939) 乳名长根,基督教名马可。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后迁居古城镇。 罗锦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跟随四叔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其性格内向,叔父闲暇时教罗写字习文,9岁尚能背诵不少唐诗古文。后进福音堂小学读书,为遂父愿信奉了基督教,教名马可。民国19年(1930)...[详细]
李宗阳(1860~1939)号抟虚道人。河南济源人。早年读书,通诗文、工书法。未及成年,因家道败落,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出家,研读道教经典并学习医术达十年之久,期间曾在陕西华山修道。后赴北京,拜白云观方丈高仁侗为师,并从高受戒。嗣返南阳,偕0来陕西。李住西安东关八仙宫,在庙外租小屋供其母,以孝敬...[详细]
李文彬(1902--1939),双城县三姓屯人,家境贫苦,幼年只译三年私塾,14岁下地劳动,后到哈尔滨36棚学徒。 1920年投入东北军陆军十八旅一连当兵,因作或勇敢,被提为班长、连副,后调到东北边防军步兵第六十六团骑兵营第一连任连长。李文彬为人正直,性情豪爽,重义气,因此在东北军任职...[详细]
刘振中,中共党员,依兰县人,生于宣统三年(1911年)。伪大同2年(1933年)毕业于依兰县立初级中学。 刘振中于中学时代接受了党的教育。与依兰中学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唐瑶圃经常来往,并多次与其密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伪康德元年(1934)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学生...[详细]
刘德温(1921~1939) 本县苗家坪乡本街人。刘德温自幼聪颖好学,苦心攻读,上小学时就追求进步寻求真理。1936年春到延安求学,先在职工学校,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就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德温参加了学生军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受组织委派到山东亢兰一带建立新玟权,不久任亢兰县(现...[详细]
刘伯华,原名刘文田,民国3年(1914年)4月15日生,四川彭山县人。伯华少年好学,在彭山县读完小学、初中,后考入四川东方美术专科学校。美专毕业后,回彭山任教,常在《介田田画刊》上发表宣传抗日的漫画。 民国24年,任教于重庆四维小学。不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招生,他怀着报国热忱,前去报...[详细]
刘蔼生 (1881~1939) 又名我新,字爱生,亦名森,晚年自号养晦山人,雄江乡梅雄村人。福建高等警察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13年(1924)任陆军新编五十二师司令部秘书,旋又调91师师部军法处。民国18年,在上海正始中学任教。后到南京任首都警察厅督察长。民国22年返闽,定居于福州万...[详细]
李皮 (1887~1939年) 李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字锦皮,号虎亭。崇武镇靖江村人。祖辈以渔为生。李皮自小聪明勤谨,因家贫未能入学,年纪很小就在海边拖网。10岁后随父亲李目和叔父李兜上冬海船,由“吃公粥”、直到当橹□。民国3年(1914年)冬汛生产中,由于该船产量一直很低...[详细]
林嘉(1874~1939),字瑞亭,号东山渔子,铜山(今铜陵镇)人,清末民国初著名画家。 林嘉出生于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小时是银器加工学徒,业余自学绘画,以画仕女为主。稍长拜名画家马兆麟为师,改画山水、人物、鸟兽、鱼虫。他吸取了马兆麟、任伯年诸画师的艺术精髓,但不落窠臼,不谐流俗。他运笔遒劲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