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商洛市> 洛南人物

罗锦文

[公元1914年-1939年]

罗锦文为[公元1914年-1939年]

  罗锦文(1914—1939) 乳名长根,基督教名马可。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后迁居古城镇。
  罗锦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跟随四叔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其性格内向,叔父闲暇时教罗写字习文,9岁尚能背诵不少唐诗古文。后进福音堂小学读书,为遂父愿信奉了基督教,教名马可。民国19年(1930)秋,罗锦文考入洛南县乙种实业学校。民国20年(1931)入洛南县立初级中学,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出走。民国21年(1932)秋,罗考入英国教会开办的西安广仁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入学后罗刻苦学习,悉心研究,勤学好问,学业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民国25年(1936)春,罗锦文联络同学,要求校方改善学生生活待遇和医疗条件,并与校长发生争执,致使-延续周余,校方不得不答应学生要求,也收回了开除罗锦文等人学籍的决定。但罗却愤然离开广仁医院,入股西安同仁医院,任外科医生,管理中正街(今解放路)分诊所。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罗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与同学谈论时局,抨击国民党政府。次年6月,罗返洛省亲,稍事即急急要走,妻子劝罗:“不几天就是你的生日,等过了生日再走吧。”罗对妻子说:“国难当头,还过什么生日?”妻子只好含泪相送。但此一离竟成永别。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爆发,罗锦文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以下简称“八办”),陈述自己忧国忧民情怀,决心抛弃一切,奔赴抗日前线。后在“八办”的帮助和支持下,罗先后联络在西安上学的洛南籍青年吕书林等7人,外籍青年胡秀英等6人,组成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亲任队长。在“八办”处长伍云甫的筹划安排下,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临出发前,罗给其伯父、伯母的信中写道:“儿已同同学组织救护队,儿任队长……困难当头之时,无我无家,因是事实。假使日本鬼子来此,我们做-奴呢?还是当刀下鬼?”民国26年(1937)11月初,全体救护队员在“八办”安排下,到达八路军总部卫生部驻地山西省临汾县高公村。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在接待他们时说:“你们是全国第一个自愿上前线的救护队,你们从白区冲破敌人的层层阻拦和-,来到前线参加战地救护,这种精神令人十分敬佩。”随后,罗带领队员来到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八路军总部,左权副参谋长代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对他们前来战地表示热烈欢迎。此后,罗锦文和其他7人被分到前方野战总医院,罗被任命为外科主治医师。
  民国27年(1938)7月,为应前线急需,罗锦文又被分配到贺龙任师长的一二○师,任该师野战医院外科主任。面对前线成批的伤员,罗锦文心急如焚,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在晋西北的兴县、岚县、五寨、岢岚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罗的足迹,罗常常在炮火下为伤员赶做手术。11月21日,贺龙、关向应率部挺进冀中,晋西北仅留下三五八旅,战斗亦日趋频繁激烈,伤员剧增,救护工作异常紧张。由于夜以继日工作,加之生活困苦,常以黑豆水充饥,罗锦文终因积劳成疾,高烧至40度仍坚持工作。民国28年(1939)10月12日,罗在岚县为伤病员赶做手术,几次昏厥醒来后又继续工作,最后昏到在手术台边,以身殉职。
  罗锦文牺牲后,三五八旅为其召开了追悼大会,遗体安葬于岚县五里岗。当时的洛南县长郝兆先为其题写了“效命国家万古不朽,献身民族百世流芳”的挽联。
  建国后,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古城街为其树碑,以慰藉先烈,启迪后人。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