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秦亚宾 [公元1872年-1938年]

  • 秦亚宾(1872~1938),原名良贵,号冠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江苏沛县湖屯乡朱楼村人。13岁入学,成绩突出,被县长马光勋誉为奇才。因愤恨清政府腐败,攻师范,立志以教育救国。徐州省立第七师范讲习科毕业后,与挚友张翰香等创办沛县王楼小学,义务任教。因教学成绩优异,升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详细]

马俊杰 [公元1907年-1938年]

  • 马俊杰(1907—1938) 陇县东风镇普乐原人,抗日英雄。为人忠厚寡言。民国22年(1933),加入国民革命军。民国27年(1938)永济战役时,任二十七师警备第一旅第一团三营九连下士班长。当时日军调动陆、空、炮、骑数千人猛攻永济县城,马俊杰率本班战士参加堵击,日军先用大炮轰击几小...[详细]

李友于 [公元1905年-1938年]

  • 李友于(1905—1938) 字右卿,扶风县南阳乡龙里村人。书香世家,父李介夫系晚清优贡生,曾任陇州知事、周至县教谕、扶风高等小学堂山长等职。友于受父熏陶,少有大志,勤奋好学,民国10年(1921)毕业于扶风县第一高等小学,后考入省立一中,因深感国家孱弱,军阀割据,旋考黄埔军校为第四...[详细]

李希白 [公元1862年-1938年]

  • 李希白(1862-1938),字亦仙,孟县东韩村人。少年勤学,18岁成秀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1920年出任滑县知事。滑县土地瘠薄,屡闹饥荒,抢劫偷盗者出没无常,致贫富皆难安度岁月,希白极为同情,痛匪恨盗,决计剿匪捕盗安定民心,对被捕入狱者一边进行教育,一边开办工厂,设理发、澡塘...[详细]

李蔚青 [公元1884年-1938年]

  • 李蔚青(1884—1938) 医生,宝鸡市金台区马道巷人。民国3~10年(1914~1921)留学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国,曾在冯玉祥、胡景翼部作医官。民国16年(1927)在西安开设“仁民”医院,以后又开设“蔚青”医院。曾任西安市西医医师会理事长。精通医理,手术高明,外语流畅,...[详细]

刘髯公 [公元1895年-1938年]

  • 刘髯公(1895—1938) 字仲儒,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详细]

李素若 [公元1906年-1938年]

  • 李素若(1906年~1938年) 原名李道远,字自重,又名贤曾、若墨。濮阳县户部寨乡东道期村人。1923年在大名十一中读书时,学生和军阀冲突,李素若带头-,被校方开除。1925年在北平大学法学院预科求学时,李素若由同乡王亦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李素若被北方区委派到...[详细]

李式平 [公元1886年-1938年]

  • 李式平(1886~1938年),大峪乡大峪村人,清末秀才。曾任私塾塾师、族长和济源二十一社社宗。早年在当地组织红 会,为主要首领。抗日战争前,持-立场。 "七·七"事变后,赞成联共抗日。因拒绝执行国民党济源县长杜光远要其杀害薛子中等人的命令而遭冷遇,到沁河北任红 会教师。 李如竹(190...[详细]

徐兴范 [公元1876年-1938年]

  • 徐兴范(1876~1938),字师竹,江苏丹徒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科,辛亥革命前历任南洋中学教员、无锡廷弼中学、商业学堂堂长、镇江府中学堂教员。辛亥十月据江苏省都督府令“取消各县劝学所,归民政长学务课办理。年底被任命为丹徒县学务课长,越年又被任命兼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各县遵部...[详细]

李保忠 [公元1921年-1938年]

  • 李保忠,出生于1921年,浚县人。从小(1929--1938年)在中福煤炭公司做童工,后又在王封矿、李封矿当工人。建国后,曾任选煤区区长、副矿长、运销处处长。在大搞技术革新中创造了"滑板选煤器",改变选煤状况,提高工效7倍;后又创造了"翻车器",促进了安全生产,提高工效3倍。1954年被评为技术...[详细]

郭葆坤 [公元1873年-1938年]

  • 郭葆坤(1873-1938) 字海环,号逊斋,城关镇寨子村人,晚清秀才,曾任省参议员,县高等小学堂堂长,秉性耿介,孤芳自持,工颜体楷书,其字刚柔并济,骨肉均丰,方中有圆,严肃庄重,每字必具形体,每划入木三分,见其字如见其人。 ...[详细]

杜严 [公元1875年-1938年]

  • 杜严(1875~1938),字友梅,清化镇二街人。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爱国实业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潜心营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曾先后参加组建和创办“中原煤矿公司”、“宏豫铁公司”,对近代河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严出身清贫,幼时父母相继下世,兄嫂将其抚养成人。他少时颖敏好学,从...[详细]

陈永祥 [公元1860年-1938年]

  • 陈永祥(1860~1938.3),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幼读私塾。光绪元年(1875)拜开封籍著名厨师陈凤琳、齐劳山(俗称齐老三)为师,学习烹饪技艺。陈、齐两位名师长期在河南巡抚署、开封知府署等官府任衙厨,是当时河南衙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均无后代,看陈永祥天资聪明,为人忠厚又勤奋好学,即视...[详细]

陈松坪 [公元1864年-1938年]

  • 陈松坪(1864~1938.10),回族,广西桂林人。清末至民国开封名中医。 陈松坪幼读儒书,兼习医理。21岁中举,游宦于南京,扬州等地。1886年在扬州与清军提督总兵左宝贵结识。左赞赏其才学,聘陈为幕宾,后提升幕僚长。1894年中日战争中,陈松坪随左宝贵守平壤。左以身殉职,受清廷重赏,后代...[详细]

陈书范 [公元1905年-1938年]

  • 陈书范(1905-1938),幼名陈文同,大营乡玉陈村人。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陈道申清末进士,曾出任郏县教育官。 陈书范自幼就读,喜爱图画。1925年尉氏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考入开封东岳艺术学校,1927年又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其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绘画、教唱歌...[详细]

程祖光 [公元1896年-1938年]

  • 程祖光(1896~1938年) 程祖光,号苏民,今头桥乡民爱村人。家境小康,得姜家店宋姓地主资助,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遇荐赴奉天(今沈阳)兵工厂当职员。因裙带关系,结识翁同 之孙、沈阳兵工厂会办翁芝麟,提为该厂木工所所长,月薪优厚。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又经时任国民党政...[详细]

曹炳麟 [公元1872年-1938年]

  • 曹炳麟 (1872—1938) 曹炳麟,字吟秋,号钝吟、钝翁,六不居士,城内人。早年丧父,靠母亲龚氏抚养长大。二十岁时为县学学生。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曹由乡试而中举。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任安徽知县候补职。曹莅任后,细心考察财政,凡急办之事,必一一整理上报,颇得上司赞...[详细]

包世杰 [公元1891年-1938年]

  • 包世杰(1891~1938年) 包世杰,原名永江,字志拯,奉城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澄衷中学,与胡适之同学。后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肄业,长于交际。辛亥革命时,说服该校校长唐文治,首举白旗,拥护革命。民国3年去日本留学,获明治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天津当律师,与陈友仁、郭...[详细]

庄曜孚 [公元1870年-1938年]

  • 庄曜孚(1870~1938),女。字史,号六梅室主人。武进(今常州市区)人。 庄曜孚曾从师袁毓卿学画,嫡传恽南田没骨花卉。嫁湖南人陈季略为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季略到四川省乐至县任知县,庄随夫填任,创办女学,任监督。她针对乐至县地处偏辟,交通不便,大力提倡妇女放足。中华民国成立前...[详细]

赵凤昌 [公元1856年-1938年]

  •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号惜阴。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靠人捐助得一小官,发往广东候补,开始宦途生涯。最初在按察使姚觐元、总督曾国荃幕中任记室、幕僚。光绪十年(1884年),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中侍从。不久,因办事机灵、勤快,被张之洞赏识,拔充总文案参与机要。光绪十五年,随张之洞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