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人物

赵凤昌

[公元1856年-1938年]

赵凤昌为[公元1856年-1938年]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号惜阴。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靠人捐助得一小官,发往广东候补,开始宦途生涯。最初在按察使姚觐元、总督曾国荃幕中任记室、幕僚。光绪十年(1884年),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中侍从。不久,因办事机灵、勤快,被张之洞赏识,拔充总文案参与机要。光绪十五年,随张之洞到武昌,继擢总文案,深得张之洞信赖。长期相处,他对张之洞一言一行了如指掌,后来竟然能够揣测张之洞心理,代他拟订公牍,居然符合张意。他摹仿张的书法,几可乱真。光绪十九年,有人弹劾张之洞。在查办中,发觉赵凤昌有揽权行为,被革职永不叙用。张之洞为他在武昌电报局谋得一个挂名领薪差使,常驻上海,同时为张之洞在沪的耳目。他移居上海后,很快结识盛宣怀、张謇、唐绍仪等。光绪二十八年,义和团运动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应盛宣怀之托,联络张之洞搞“东南互保”。接着与张謇等呼呈立宪,合刻《日本宪法》,在沪组织预备立宪公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他通过汉口电报局长朱文学,迅速获得武汉的消息,传给江、浙、沪名流。然后在他家惜阴堂-,研究应变措施,推庄蕴宽代表-去湖北与革命党联系。江、浙、沪“光复”后,又在他家商议成立临时政府事宜。这时他既与革命军黄兴、洪承点联系,又与北京袁世凯派来的代表接触,传达南北两方意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南北议和会议很多在他家进行,他作为中间人参与。当时两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人选问题。南方坚决要求,袁世凯如任大总统,内阁总理一定要由同盟会成员担任。北方不同意。在双方争持不下之际,他建议唐绍仪加入中国同盟会,然后任总理。这个建议,得到孙中山、黄兴赞成,南北议和始告成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盛宣怀因逃至日本,汉冶萍煤炭总公司无人负责,他被孙中山派任董事长,主持公司工作。后因不愿政府以矿产权押借日款,与人意见不合辞职。民国初他曾与张謇、唐文治、熊希龄、汤寿潜等发起成立统-,任基金监事。南北统一,党部北迁后辞职,被袁世凯聘任顾问。从此,息隐上海,直至民国27年(1938年)病逝。
  
同年(公元185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