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崇道(1904~1937) 冯家岔村人。省立绥德师范毕业后,回吴教书。1931年,共产党派冯在葭县峪口一带做军运工作。他化装成商人,串乡走镇,秘密工作。1934年任吴堡县苏维埃赤少部部长,宣传革命思想,扩大红军兵员。1936年春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保安(今志丹)县任军捣部长。 ...[详细]
陈衍 (1856~1937年) 字叔伊,号石遗,侯官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在城内龙山巷。自幼随父读书,23岁,治文字学,著《说文举例》7卷。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翌年,上京会试落第,同年著《说文辨证》14卷。光绪十二年(1886年),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不久辞...[详细]
陈树发(1881~1937) 字雨亭,原名叙才,本县双河口安沟人。幼时家贫,以佣工为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清军某营,后提升为军官。清末驻陕期间,被编入新军加入哥老会,并成为陕西哥老会头面人物。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参加同盟会和哥老会联合进行的反清起义筹备工作,并随新军发动起义。秦...[详细]
陈荣光(1889~1937),峰市乡下水犁前坑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在峰市一带-鸭小贩,后与武平土匪曾锡山勾搭,结拜为把兄弟,进而购买0、招收喽啰,上山为匪,曾与仙师瑶上土匪王石甫勾结,在永定河沿岸拦截来往的船只。又经常在闽粤边界隘口、要道抢掠行旅财物。至民国14年(1925年),已拥...[详细]
陈客嬷(1895~1937年) 陈客嫲,原名邱清玉(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嫁龙岩白土镇后田村一陈姓贫苦农民妻后,村人称她为“客嫲”(意思是“客家妇女”)。30岁时,丈夫病故,她含辛茹苦将子女养育成人。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解放闽西工农劳苦群众...[详细]
陈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1930年春参加童子团,任大队长。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第12师36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9军第25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详细]
陈朝攀(1909~1937年) 陈朝攀,漳平县中甲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家贫穷,少年时期为地主雇工。1927年龙岩县共产党员张双铭到郭畲宣传革命道理,他接受教育后,同年加入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又加入共产党,成为中甲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8年3月龙岩后田-后,在中...[详细]
蔡潮初(1877年—1937年),字襟三,别号略庵,漳州东厢人。幼聪颖,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已酉科中第一名拔元,奉旨赴江西县丞,时政事日非,不赴。后居家专心精研医学,凡《内难经》、《伤寒金匮》及历代名家著作,无不悉读,尤精金匮及东垣、丹溪、景岳诸大家学说,精于运用金匮经方,善治奇难杂症,亲友有疾,...[详细]
朱长安 (1857年~1937年) 字静斋,原籍山东寿张县张秋镇人。幼年家贫。1882年年底,家中断炊,年关难度,朱长安一气离开了家乡,投入镇军王镇起部当了兵。光绪九年(1883年),山东黄河中下游堤防逐渐修成,山东巡抚陈世杰奏请清廷调王镇起军5个营驻守黄河河防。朱长安随军由胶东来到黄河岸边...[详细]
张中华,1912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少年时,在当地读完小学、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走出学校,到工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赞颂东北人民的各种反日行动,他在各地演讲到激动时,高呼“...[详细]
张生禄(1869~1937)。字天申,柏山乡下期城人。是博爱县早期的教育活动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河内县(今沁阳县)知县苗燮奉令创立劝学所,张受聘参加。当时,劝学所设总董1人,劝学员6人,张任东北路(今博爱县辖区)劝学员。清宣统二年(1910年)劝学...[详细]
原有信(1906~1937年),克井乡新庄人。自幼家境贫寒,蚕校毕业后辍学务农。1931年经张剑石(丽生)介绍,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2年4月,原有信参加第一次原大寨起义。9月,又参加了第二次原大寨起义,并任豫晋边游击队第七大队长(后改为中队长)。在开展游击战争的三个多月里,他经常带...[详细]
印书畦(1870~1937年) 字湘孙,宝山县吴徽乡人。清末监生。民国初年,历任吴徽乡董事、宝山县劝学所所长、县田地册单事务局局长等职。他热心家乡公共事业,曾在印家宅创办小学,使70余名农村儿童能入学读书,学校先是私立,以后改归乡立,为第六初级小学校;他发起兴筑从吴湘镇到杨行的石皮路,方便交...[详细]
姚湘(1862~1937),字月波,扬中县雷观乡安乐桥(今永胜乡得胜村)人。 清光绪七年(1881),中泰兴籍秀才,后授朝诰二等。姚掀早年从事私塾教学,颇有声名。朱宝鎏、戴实夫等皆出其门下。 民国元年(1912),姚湘任太平县民政长。在任期间,能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详细]
薛子中(1907~1937年),原名薛作枢,又名薛绍铭、少明,克井乡北社村人。 1920年,人漂河明德中学(教会中学)读书,曾因鼓动同学反对美国传教士奴役中国人,几乎被学校除名。1926年在该校高中毕业,人冯玉祥西北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冯属孙连仲、冯治安部做政治工作。1927年,参...[详细]
谢承瑞(1904—1937), 字苍荪,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1988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谢承瑞将军为革命烈士。 谢承瑞的父亲谢晓石,清末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详细]
王子隆(1902~1937年) 王子隆,湖南湘乡人。国民党六十二师陶广部谢团营长,随张发奎来本县柘林、胡家桥一带驻防。民国26年11月5日,日军自柘林外海滩登陆,王部原驻法华桥镇,闻讯率部进入阵地,奋不顾身,指挥士兵英勇抗敌,不幸左臂中弹。经卫生兵包扎后,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炮弹击中...[详细]
王德懋(1859~1937),字懿臣,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父王兰卿以举人官内黄县训导,绩学之士弟子甚盛。德懋幼承家训,文章斐然。后受业于张秋浦,凡经传奥理精义,无不洞彻。17岁入邑庠,19岁食廪饩。光绪十七年(1891),河南乡试中举人,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官工部虞衡司主事,精研事理...[详细]
王承寿(1916~1937年),字静林,亚桥乡小王庄人。幼年就读于涧北完小,14岁考人济源师范。在党继新、薛子中的启发指导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鲁迅等进步作家的大量著作,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1930年加人共青团。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薛发动原大寨起义时,他年龄尚小,且又在学校读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