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南康人物

谢承瑞

[公元1904年-1937年]

谢承瑞为[公元1904年-1937年]

  谢承瑞(1904—1937), 字苍荪,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1988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谢承瑞将军为革命烈士。
  谢承瑞的父亲谢晓石,清末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律系,参加过辛亥革命。1919年从北方南下,准备参加 军政府时病逝。1920年,谢承瑞在父亲生前好友章士钊、张继等人帮助下,作为江西俭学生参加了。华法教育会第15届赴法学生团(同批赴法的周恩来等)。到达法国后,谢承瑞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就读,毕业后又考入枫丹白露炮兵学校。
  1924年7月至1927年7月,他又在法国兵工大学上预科三年。此后即升入法国兵工大学。1929年2月毕业后,又转入法国炮兵大学学习,直至1930年4月学成回国。(一说:1927年10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陆军专业,1930年1月毕业。)回国后,谢承瑞在天津当了一名中校军械官。
  1931年,经章士钊先生推荐前往归绥(今呼和浩特),在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任中校军械处长。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傅作义将军派谢承瑞、纽先铭等三人以联络官身份去上海慰问十九路军,并学习考察对日作战的经验。此次考察,对他震动很大。当年6月,谢便和他的好友纽先铭一起离开了三十五军,到南京炮兵学校任教,
  1933年任上校教官。
  突出成就
  1931年,他所著的《科学之军事》(分“海军篇”和“陆军篇”两册)即由天津《大公报》馆出版。在南京任教期间,他还担任了南京炮兵学校官,南京军事委员会《军事杂志》社审稿专任干事。撰写有《法国空军部》、《兵工之原料》、《工业建设之步骤》等文章。
  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间,陆军大学校长杨杰率领军事考察团赴欧洲考察,谢承瑞是随行团员之一。
  1935年,应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之邀,他担任教导总队军官队的上校军事教官。
  1935年9月,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受训,次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扩编为三个旅,谢就任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向南京进犯。谢承瑞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所部与沈发藻八十七师二六O旅(旅长刘启雄)防守工兵学校。
  12月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八十七师、一五六师(师长李江)、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
  10日,光华门两次被突破,但入城日军均被歼灭,有少量残敌隐藏于城门洞内。遂建议组织敢死队清除残敌获准。半夜,从箭楼上将汽油桶摔到门洞口,点燃烧敌,并亲率教导二团敢死队打开城门,与从城上缒下的一五六师敢死队前后夹击,敌人悉数被歼,且俘获一人,原本抱病参战的谢承瑞为火焰灼伤。此后坚守光华门。
  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
  1938年10月6日,国民政府以呈渝字第8019号批文(现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批准军事委员会的报请,追晋谢承瑞烈士为陆军少将。
  革命烈士
  1988年11月10日,根据其女儿谢尊一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谢承瑞将军为革命烈士。 经历历史事件:

南京保卫战 (公元1937年)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