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俊(1866--1935),字见三,号判山居士。辽宁省岫岩县雅河南岔沟人,清末秀才。青年时代在乡里设馆,以传授知识-。1921年被推任岫岩县劝学所所长,2年时间在县内先后创办国民学校40余所,尤其首创西街女子小学,成为境内女子教育之发端,因其办学成绩显著,1914年奉天省教育厅授予二等嘉禾奖...[详细]
杨太和(1904—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 别名杨景荣,1904年8月17日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一个农民家庭,1910年全家迁居到黑龙江省密山县杨木岗拉拉街。1915年,进私塾馆读了五年书,后因父病故而放弃学业,担负起支撑门户和管理家业的重担。 1931年“九一八”事变...[详细]
杨福荫(1890~1935年) 今长发乡后寨村人,苗族,原苗族头领杨满(杨瑞亭)之子。民国19年(]1930年)起任西隆县民团总指挥。 杨福荫最初对国民党统治实行消极妥协,后来对桂系统治不满,在克长、长发、德峨一带苗族聚居区割据称雄,驻乌梅村。国民党西隆县政府与地方恶霸勾结,加紧对各族人民...[详细]
徐自华(1873—1935),女,字寄尘,号忏慧,石门语溪(今桐乡崇福镇)人。祖父徐宝谦,号亚陶,光绪庚辰进士,官安徽庐州知府;父徐多缪,号杏伯,国学生。自华生性敏慧,10岁即解吟咏。婚后7年,夫亡。年少寡居,以诗赋自遣,并专志树人,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经褚辅成介...[详细]
徐洪 (1904~1935) 徐洪,原名应生,浏阳县大洛七娘山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10岁丧父,13岁随堂叔到白沙一纸厂当童工。 1926年浏阳工农运动勃起,白沙成立纸业工会,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是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周洛开展工人运动,10月当选为工会代表,出席浏...[详细]
徐达志 (1911-1935) 兴国县莲塘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工会委员长、区委青工部长、中共兴国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东村区委书记、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裁判部部长等职。1931年11月,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2年5月后,先后任江西省苏副主席兼裁判部长、国民...[详细]
谢远崧 (1907-1935) 兴国县长冈人。1927年参加兴(国)泰(和)游击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任鼎龙区赤卫队长。1932年10月,兴国县成立“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兴国模范师”,谢远崧担任兴国模范师政委,率领模范师支前参战。1933年6月,率领兴国模范师全师上前...[详细]
萧荣爵 (1852~1935) 萧荣爵,字漱云,长沙县尊阳都学士桥江家湾人,清咸丰二年(1852)生。光绪元年(1875)举于乡,授教谕。七年,受王先谦之邀.至龙喜乡冯塘团屋设馆,黄兴曾拜师受业o_二十一年,萧荣爵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例称传胪,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功臣馆纂修。后外放充顺...[详细]
吴介唐(1901-1935) 化名柯青,岳西县响肠镇人。1926年毕业于安庆第一师范,考入武昌大学。因家境贫困辍学回乡,创办“自强新塾”,1927年秋入党,同年8月30日领导成立响肠农民协会。1929年出任潜山县教育局长,并任中共潜山县临委书记,参与领导了请水寨-。 1930年6月红军独...[详细]
王志楷 (1907-1935) 兴国县潋江镇人。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兴国城区合作社营业员、江口贸易分局采办、会昌贸易分局乱石采办处营业主任,在打破国民党军的物资-阵线上,长期与敌人斗争。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1935年3月3日,转战至会昌与信丰交界之石寮、鸭婆坑等地时,遭遇敌...[详细]
王同惠(1920—1935),河北省肥乡县人,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现代从事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 1935年8月, 王同惠与费孝通先生结婚;蜜月中应广西省政府特约,到广西考察研究少数民族。10月18日,她和费孝通进入象县东南乡(今六巷乡),进行花蓝瑶社会考察。费孝通主要从事瑶民体...[详细]
王孚善 (1906-1935) 兴国县茶园乡人。1928年参加兴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高兴区苏主席、兴国县苏副主席兼土地部长、江西省苏土地部长、会昌县苏主席、粤赣省苏副主席兼工农检察部部长、赣南省苏副主席兼工农检察部部长等职。红军长征后,在于都南部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详细]
拓嘉祯(1907~1935),原名金福,字子犹,外号拓三。横山县魏家楼乡拓家峁村人。嘉祯少年时代就读于拓阳坪私塾,民国十三年(1924)进横山高小,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七年(1928)嘉祯入榆林六中深造,因不满黑暗社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离校回乡,组织农会,发展党...[详细]
唐有壬 (1894~1935) 唐有壬,名林,浏阳县枨冲人,唐才常次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1913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理财科学习,1919年学成归国,应聘于中同银行主持经济调查室。其间,他曾任关税会议专门委员,在《裁厘及抵补》一文中力主关税自主。1925年,受聘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详细]
汤学成 (1897~1935) 汤学成,又名学诚,化名孔庆仁,浏阳县达浒长益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1924年他与妻弟聂逸仙在达浒开设司德堂药店,后以此为联络点,助舅父、共产党员黄建国等开展党的秘密活动,并于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北伐军人浏阳,他投身...[详细]
苏政宣(1883~1935年)号子鉴,马堤乡马堤村人,家境小康。清末,赴省应试授庠生,民国初年赴北京政法讲习班学习, 民国5年(1916年)回县,任东区团团长,后调任县民团总局局长。 1922年4月, 知县黄兆荣不辞而走,县府无人主政。苏政宣办事公正,县府人员推举苏为知县, 苏5月就职,为...[详细]
孙永勤(1893-1935) 1893年出生,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人。1933年12月11日,爆发了黄花川抗日大-,并成立了“民众军”,孙永勤任军长。1934年5月,“民众军”改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任军长。1935年5月24日,孙永勤等抗日将士400余人,同日军血战于遵化茅山,光...[详细]
孙发力 (1898~1935) 孙发力,号勉吾,化名可夫,浏阳县文家市老山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他毕业于长沙广益中学后与同乡学友陈绍常等赴京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20年春与李维汉、李富春、肖三、陈赞周、蔡畅、向警予、陈绍常等2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由陈赞周、陈绍...[详细]
孙安定(1909-1935) 福建厦门市人。他是三十年代享誉厦门的“华记钱庄”大少爷,早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他毅然抛弃舒适的家庭生活,走上革命道路,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帮助解决当时厦门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困难,他瞒着父亲经常从钱庄取出一笔笔款子。1932年5月,孙安定被派到漳州时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