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市> 桐乡人物

徐自华

[公元1873年-1935年]

徐自华为[公元1873年-1935年]

  徐自华(1873—1935),女,字寄尘,号忏慧,石门语溪(今桐乡崇福镇)人。祖父徐宝谦,号亚陶,光绪庚辰进士,官安徽庐州知府;父徐多缪,号杏伯,国学生。自华生性敏慧,10岁即解吟咏。婚后7年,夫亡。年少寡居,以诗赋自遣,并专志树人,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经褚辅成介绍,秋瑾至浔溪女学任教,与自华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订生死交。是年入同盟会。冬,秋瑾去上海筹创《中国女报》,自华和妹蕴华出资赞助。三十三年二月,自华、秋瑾泛舟西湖,相约“埋骨西泠”。别后,秋瑾赴绍兴任大通学堂总理,密谋举义。五月中,为筹措军饷,复乔装至石门与徐自华商量。自华与蕴华悉倾奁中饰物约值黄金30两相助。秋瑾感激异常,即脱双翠钏付徐自华,说:“事之成败未可知,姑留此以为纪念。”临行,复以“埋骨西泠”相嘱。六月,秋瑾遇难,家人不敢安葬,草草停厝文种山。自华闻噩耗,悲痛欲绝,作《哭鉴湖女侠》12首,中有“如何立宪文明候,妄逞淫威任-”句,直斥当局。十一月即风雪渡江去绍兴,迁秋瑾柩至杭,买地葬之西泠桥畔。后又与陈去病、褚辅成等密结秋社,以继遗志,被举为社长(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曾任名誉社长)。次年九月,清廷御史常徽奏请削平秋墓,参奏主事者徐自华、吴芝瑛为同党,下令通缉。自华闻讯,避居上海日侨医院半年。宣统元年(1909),南社成立,与蕴华同入社,以诗词付《南社丛刊》发表。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起义,浙江相继光复,而石门仍为清吏所据。时自华居苏州,急电浙江都督府民事部长褚辅成救援。褚派革命军200人攻下石门,全县光复。辛亥革命后,自华再度排除阻力,为秋瑾复营墓建亭于西泠。1913年,去上海接办竞雄女校(秋瑾字竞雄),惨淡经营,由小学扩充为师范、中学,15年后,交由秋瑾之女王灿芝接管,又将女侠遗物翡钏留置校中,使后人睹物思人,以志不忘。“二次革命”失败后,资助同志亡命海外;其遇害者陈尸市曹,无人敢收殓,则遣人经纪其丧。1916年,袁世凯称帝,自华奔走于苏州、上海间,策应讨袁斗争。1920年,随孙中山赴粤,旋奉命回杭为苏曼殊营葬于西湖孤山,其墓地由自华购赠。晚年多病,回杭主持秋社,历经艰辛,使秋社、秋祠得以保存。63岁卒,葬杭州市第一公墓。柳亚子为书墓表。著有《听竹楼诗稿》、《忏慧词》。1941年,有油印本《秋心楼诗词》行世。其余诗文则散见于《南社丛刊》各集及报刊中。今人郭延礼辑校《徐自华诗文集》于1990年出版。早期诗清丽缠绵,多抒闺阁情怀;后期爱国忧时,慷慨昂扬,深得时人称誉。柳亚子有《念奴娇·题寄尘女士〈忏慧词〉用定庵赠归佩珊夫人韵》,其上阙云:“奇才如许,有青绫帐外,谢家琼树。生小语儿溪畔路,弄月评花闲住。漱玉新词,断肠旧恨。谁辨今和古?娥眉绝世,人问脂粉如土。”将其词与李清照词相媲美。足见评价之高。
同年(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