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康代裕 [清][公元1876年-1911年]

  • 康代裕(1876—1911年),别名潘楚、子厚,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和平乡人,参加了辛亥首义。 代裕自幼聪慧,富有-精神。幼年,其父聘请家庭塾师教读,代裕顽皮,塾师常罚以跪读。代裕仍眼不盯书、心不收字。父亲发怒,将代裕双手反绑于扁担两头,关在房中,代裕用扁担一头拗开房门,侧身逃出。这一行动,...[详细]

黄玉山 [清][公元1849年-1911年]

  • 黄玉山(1849—1911年),又名黄明星,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蛇盘溪人,系“铁血英雄会”义军后勤总长。 黄玉山自幼敦厚老实,读书通大义,崇尚名节义烈,成年后放弃科举,改理家务,研究农商实业,逐渐富裕起来。致富后济世利民,乐善好施,凡属公益事业,尽管花费巨资也在所不惜,受到乡民称赞。清光绪八...[详细]

戴恩溥 [清][公元1827年-1911年]

  • 戴恩溥,字瞻原,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世居平度城东关街。 其父戴金鼎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山东乡试解元,在汶上、昌乐等县做过多年学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戴恩溥咸丰十年(1860年)中举,同治四年(1865年)成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历升陕甘道监察御史、工科掌给事中,最后...[详细]

陈树三 [公元1890年-1911年]

  • 陈树三(1890-1911),名磊,派名宗珠,字伯荪,号树三,曾就读于湖北北路高小学堂、省立中等工业学校、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因领导-运动而被学校除名。后回乡创办了“聚星学校”,以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革命知识,对陈潭秋、吴楚桢、陈荫林、肖红鹄、胡亮寅等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为寻求救国道路,...[详细]

周增 [清][公元1892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周增(1892—1911) 周增,字能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世居梅县松口蟹形周屋。性刚直,善技击。15岁时弃学从商,随父在松口经营木材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周增到同盟会员谢良牧、温靖侯、姚雨平开设的“公裕源米店”(同盟会秘密通讯联络机关)帮理店务,并加入同盟会。当姚雨平、张...[详细]

张学龄 [清][公元1889年-1911年]

  • 张学龄 (1889—1911年),兴宁永和大成乡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少年聪敏,志趣不凡。年稍长,从师习经史,博览群书,文笔纵横。时清末政治腐败,风气萎靡。他目击伤心,暗下决心,以改革为己任。一日,他感慨叹道:“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乎!”其时,族人张则通在梅县松口创办体...[详细]

张榕轩 [清][公元1851年-1911年]

  • (1851—1911)(1861—1921) 张榕轩,原名煜南;张耀轩,原名鸿南。是同胞兄弟,榕轩为兄,耀轩为弟。梅县松南圳头人。同是当时著名华侨实业家和印尼的侨领。 张榕轩少时就读于私塾,其父在松口经营小杂货店,因本小利微,难于维持十口之家生计。于是,只身赴印度尼西亚谋生。初在张弼士开...[详细]

余东雄 [清][公元1893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余东雄(1893~1911年),佛山镇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侨家庭,父亲余广晋是南洋毗叻埠华侨巨商。余东雄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希望祖国能革除弊政、兴旺发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派员到毗叻埠发展会员时,年仅15岁的余东雄便与挚友郭继权一道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在...[详细]

杨毓麟 [公元1872年-1911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 杨毓麟 (1872—1911) 反清蹈海烈士。 清长沙县高桥人。后易名守仁,字笃生,号叔壬,笔名有寒灰、椎印寒灰、三户愤民、湖南之湖南人等。同治十一年(1872)生。早年入长沙城南校经书院读书。勤奋好学,喜爱文学、历史,留心经世之学,尤注意时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详细]

徐润 [清][公元1838年-1911年]

  • 徐润(1838—1911) 又名以璋,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斋,香山县北岭村(今珠海市北岭乡)人。父亲徐宝亭曾任清朝官吏,叔伯皆为洋行买办。清咸丰二年(1852),14岁时随叔父徐荣村经澳门抵达上海,在英商开办的宝顺洋行当学徒起直至工作16年。勤奋刻苦,悟性颇高,得洋行主管器重,成为领管各分...[详细]

熊志刚 [公元1892年-1911年]

  • 熊志刚(1892~1911),广东省梅县人。汕头 学堂毕业,同盟会员。 清宣统三年(1911)初秋,熊奉香港同盟会支部委派,到东江上游各县宣传革命,联络绿林,伺机起义。同年农历七月下旬,熊只身潜入连平州城会见颜保之(同盟会员),之后飞函召来谢国平,共商起义大计。商议就绪后,于农历八月初五日与...[详细]

谢国平 [清][公元1885年-1911年]

  • 谢国平(1885—1911),原名国南,字少知,连平陂头莲星村人。是策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连平州政权,建立民国连平县政权的第一任县知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谢长至10岁时,家里送他上私塾。在他13岁那年的某一天,有两位外国牧师到他家作客,赠给他数十本宣传新思想和民主革命的书籍。自此,...[详细]

温生才 [清][公元1870年-1911年]

  • (1870—1911) 温生才,梅县丙村红光村人。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镇平(今蕉岭县)读书。后赴广州投军。因目睹清政之腐败,乃洁身引退,转赴香港改习修理机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后又在吉隆坡钟表店当工人。因...[详细]

王举之 [公元1882年-1911年]

  • 王举之(1882~1911) 字聘三,下高川小渔沟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6岁中童子试。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他以公费生赴西安入陕西省高等学堂预科就读,在该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行列。他曾写过一篇《讨蚤檄文》,文中说:“食人之血,饱尔饥肠……实为...[详细]

饶辅庭 [清][公元1879年-1911年]

  • (1879—1911) 饶辅庭名可权,字竞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梅县松口石盘桥村人。幼年因家贫无法入学。仅在劳动之余跟同村儿童学习认字。稍长,读书能自悟新理,深知必须推翻帝制才能富强。光绪三十四年(1906年)在二兄的帮助下,进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并秘密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后返乡,次...[详细]

潘祥初 [清][公元1851年-1911年]

  • (1851—1911) 潘祥初,梅县南口寺前村(今南口镇侨乡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随乡人飘洋过海到爪哇巴城(今印尼雅加达)谋生。起初到一间商店务工,平日省吃俭用,几年后,积下了一笔钱,便自设商店经营。由于他为人忠诚可靠,恪守信用,多谋善贾,商业务日益发展。先后在南洋各埠和港、澳地方...[详细]

欧阳忠鹄 [清][公元1849年-1911年]

  • 欧阳忠鹄 (1849-1911) 清末维新派学者。 清浏阳县人。字节吾,号瓣疆(也作瓣姜)。道光二十九年(1849)生。小时从父受读,工文辞。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明年考授内阁中书。居北京谭继洵家馆,教授谭嗣同兄弟。他推崇王船山,对谭嗣同前期思想有一定影响。光绪四年(1878)...[详细]

李祖恩 [公元1891年-1911年]

  • 李祖恩(1891~1911),翁源翁城镇人。少时勤奋好学,性格开朗,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崇拜取义成仁之士,常怀一颗报国之心。李十五岁时毅然从军,在军中练就了一副好筋骨。1910年退伍后,经何克夫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国民革命党党员黄兴、赵声等人召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于广州,准备举行起义,李...[详细]

李雁南 [清][公元1880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李雁南,名群,礼乐新民西宁里人(一说开平人)。父李云锡,生养8子,其排行第六。家贫,性慷慨侠义,青年时曾当船夫,投身绿林遭清廷缉捕,避走香港,于香港加入三合会。之后举家赴南洋,寓居槟榔屿,任教于华人书馆。经革命党人薛南介绍,认识孙中山,遂倾心革命。继后从革命党人赴云南、缅甸开展活动,迁居缅甸经营...[详细]

李晚 [清][公元1873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号晚发。出生于贫苦农家。8岁入私塾读书,赋性聪慧刚直。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22岁与高要县白诸一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载,便到香港以缝纫为业。 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薰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