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汪 (1928—1999),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东漖村人。由于家境贫寒,十岁就-辍学,十二岁就只身到香港谋生,先后在粮米店、质押店当童工、杂役。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深深感觉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在业余时间则刻苦自学,并入读文化夜校。其后,于1947年得英皇英文夜校的介绍,加入司马文森主持的文...[详细]
郭耀威1954年9月出生,广东番禺人。中共党员,广州市海缝机械零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全厂职工,积极开拓,拼搏进取,瞄准市场,向名牌产品、名牌公司靠拢,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从单一的加工型企业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配套服务型企业。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劳动者。2000年,被...[详细]
郭永萍,女, 1941年生,中师毕业,同和镇京溪小学校长、高级教师。郭永萍带领师生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以“谈天说地”为特色的教研活动,以及免试直升级的教学考试改革,创建家长学校、少年军校,制定民主管理学校的各项制度,加强学生的德育与法制教育,几年来,学校无一学生违法犯罪、受处分。她带领的京溪小...[详细]
郭泽乾(1847~1923),字惕馀,番禺县茭塘司崇文社(乡)东漖村(今东漖镇东漖村)人。郭泽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未二十,学问上已颇有成就,但先后两次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家贫无以为生,亲友劝他弃文从商,以摆脱贫困,但他谢绝亲友的好意,且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在清光绪四年(1878)中了举人,出...[详细]
韩伟煜 1932年12月出生,广东番禺人。南华西街原党委书记。曾任广州市委委员、海珠区政协副主席。在任南华西街党委书记期间,带领全街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城区街道文明建设的新模式,使这条原来沉寂无闻的街道跃为载誉全国的“中华第一街”。198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详细]
何爱玲,女, 1959年生,初中文化,农民技术员。何爱玲是白云区神山镇科研示范户,夫妻俩人创建了广州大鹏家禽养殖公司,从事水产、家禽养殖。其中水产养殖面积380多亩,四大家鱼年产量95万市斤;育鹅存栏量5万多只。年出口毛鹅72万只,出口冰鲜鹅28万只,冰鲜鸭65万只,冰鲜鸡12万只,年创汇折合人...[详细]
何剑吴(1875~1939),名锷,字永业,号剑吾,广州番禺人。幼年曾与黄节在名儒简竹居处学习,后在香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任沪海关英语教师。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国民党元老林森在沪创立“人镜学社”,被选为社长。光绪三十一年,美国发生排华事件,何剑吴激于义愤,组织群众,散发 传单,被崇洋媚...[详细]
何杰(1888--1979),字孟绰,广州番禺县人。 13岁时,何到广州就读于格致中学。18岁,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后改名唐山工学院),初学采矿,后改学铁道管理,尚未毕业又考取“庚子赔款学金”赴美国留学。何先后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煤矿开采工程,毕业后又获理海大学研究院奖学金,攻读地质,得理科...[详细]
何辑屏(1897~1975),广州市人,住荔湾区昌华大街,一生从事商业,民国25~35年(1936~1946)间任广东省0联合会主席。抗战初期,任慰劳委员会委员及筹募公债委员会委员。广州沦陷后与张香圃、谭棣池等赴港,组织广州商人俱乐部,打击-商人。在香港经营汽车、轮胎生意,通过当时大后方与国外唯...[详细]
何君侠(1913~1989),海珠区新滘镇石溪村人。毕业于广州私立南武中学。民国17~27年(1928~1938)先后在南海、新会、三水、花县等地当小学教师。 君侠于民国27年(1938)初便投身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工作,并于同年7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任中共佛山支部委员,领导广东救...[详细]
何琳(1894~1969),广州河南(海珠区)人。他幼年丧父,家境清贫,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到南武学堂求职,得校长何剑吴同情,免费入南武学堂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每年考试均名列前茅。民国3年(1914)毕业于南武学堂。曾先后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 何爱好体育,擅长排球。民国3年(1914...[详细]
何柳堂(1874~1933),原名何与香,号柳堂,广州番禺人。他生于音乐世家,幼年时在祖父何博众的教育指导下,学会演奏琵琶。何柳堂从小喜欢学习武艺,曾到国术馆习武,骑射均很精通。光绪二十年(1894),在广州以背靶而射连中七箭考取了武秀才。辛亥革命后,何柳堂在香港“琳琅幻境”音乐部当音乐员,从事...[详细]
何美珍,女,1948年7月出生,广东从化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6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从化吕田中心小学、流溪小学(门口江小学)教师、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和县第三届政协委员等职。1983年9月,被广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评为广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8年10月,被广州市...[详细]
何绍勋 (1920-)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地质学家。 广东省番禹县人,1920年7月21日生于北京。幼年随父母在平、津读小学。1932年全家迁回广州,入广州私立培正中学读书。1938年考入中山大学。1940年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2年夏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分配到...[详细]
何耀全(1897~1927),祖籍福建永定县,后迁居广州。少时家贫,只读过几年书。民国2 年(1913)16 岁时,在广州 局当电话员,后在军队里任文书。1921 年到香港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当时电车行业工人的工资很低,不能维护起码的生活,何耀全效法苏兆征、林伟民组建香港电车业竞进会,被选为委员。...[详细]
何玉成(生卒年不详),名琳,号琢石。番禺慕德里司萧岗乡(今广州市白云区)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早年家贫,以教书为生,并在乡组织怀清社学,维护地方治安,经年不懈,卓有成效。 事起写有《辛丑首夏书事》等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 输入对中国人民的危害。 道光二...[详细]
洪全福(1834~1904),字其元,号春魁,一字梅生,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人。幼年在乡塾读书,曾赴县试,不中。道光二十八年(1848)参加“拜上帝会”。后往广西紫荆,随洪门族兄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咸丰元年(1851)正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率部转战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被封为左天将、...[详细]
洪熙官生于清乾隆年间,生卒年月无考。相传他是南少林寺至善大师传授武术的入室弟子之一,时人称洪熙官、方世玉、童千斤、温良玉、胡惠乾、李翠屏、黎伯符、方孝玉、方美玉、陆阿采为“少林十杰”,而以洪熙官居于首位。 洪出生于花县赤坭老榕沟(今竹洞高升村附近),另一说他是福建漳州人。但《南少林传奇》(作...[详细]
侯桂平(1884~1967),又名侯世安,花山镇,岗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侯桂平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4岁始,随叔公出外,先后在番禺、广州等地当理发学徒、榨油工人。 民国10年,(1921),侯桂平积极参加广州油业工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民国12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