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华三 [公元1907年-1986年]

  • 麦华三(1907~1986) 麦华三,号万简楼,广东番禺人。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广州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开始了数十年的书法治学、教育生涯。30年代,先后在广州宏英、中大、广大附中任教。民国32年任广州大学讲师,三年后任副教授。 他从27岁开始,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系统探求和编著。...[详细]

舒宗鎏 [公元1894年-1976年]

  • 舒宗鎏(1894~1976) 舒宗鎏,字勉斋,满族,祖隶满洲镶红旗。出生于广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黄埔海军学校攻读,年仅17岁。辛亥革命发生时,省城各社团召开“满汉融和”会议,其父出任会议主席,主持通过决议响应辛亥革命,舒宗鎏亦协助做了有益工作。袁世凯称帝期间,舒因涉嫌反帝制而被...[详细]

宋铭黄 [公元1877年-1940年]

  • 宋铭黄(1877~1940) 宋铭黄,女,广东番禺人。幼年曾读家塾,略通文理,善刺绣。嫁广州西关某富家子,婚后数年丈夫病逝。她经同盟会人士介绍,入广州河南洁芳女校任刺绣科教员。后在该校图画教员、同盟会骨干潘达微和高剑父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并捐出私蓄作同盟会活动经费。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详细]

天然和尚 [清][公元1608年-1685年]

  • 天然(1608~1685) 天然和尚,本姓曾,名起莘,字宅师,一字丽中,广东番禺人。出身邑中望族。17岁时补诸生。青年时代常与友人梁朝钟、罗宾王、张二果等相聚,评论古今,纵谈世事,以匡时救世为己任。 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次年赴京城,会试不第。南返至吉州(今江西吉安),卧病金牛寺,...[详细]

铁禅 [公元1865年-1946年]

  • 刘秀梅(1865~1946) 铁禅和尚,法名心镜,本姓刘,广东番禺人。 自幼在乡私塾,能诗文,善书画。19岁由其堂兄引荐,于黑旗军将领刘永福部下当文书,曾于光绪十年至十一年(1884~1885)随军赴越南参加抗法战争。战后军队改编,刘被遣散回乡,以卖书画维持生计。 光绪二十年(189...[详细]

汪兆镛 [公元1861年-1939年]

  • 汪兆镛(1861~1939)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晚号清溪渔隐,广东番禺人。18岁入其父汪王泉执教的“随山馆”内读书,后入著名学者陈澧主持的学海堂修业。清光绪六年(1880)成为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以优行考入国子监。光绪十五年,考取举人。后曾两次赴京应进士试,皆落第。南返家乡后,任州县...[详细]

吴道镕 [公元1853年-1936年,.岭南四大家]

  • 吴道镕(1853~1936) 吴道镕,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澹庵,广东番禺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应元书院。清同治十三年(1874),学者李文田回籍,主讲应元书院。吴得其指点栽培,学业大进。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光绪六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授编修。时李文田返京,入值南书...[详细]

吴子复 [公元1899年-1979年]

  • 吴子复(1899~1979) 吴子复,名琬,字子复,号伏叟,世以字行,广东四会人,生于广州。斋室名有野意楼、怀冰堂、麝瓶斋等。 吴自幼喜好艺术,尤喜书画。青年时代曾与郑可、李桦、余听亚、伍千里等组成“青年艺术社”。所作油画色彩强烈、笔触粗犷,风格近于“野兽派”。30年代中期执教于广州美术...[详细]

谢德荣 [公元1947年-1990年]

  • 谢德荣,1947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64年3月,刚满17岁的谢德荣放弃了升学、找份好工作的机会,毅然报名当了警察。在当时的一幅照片上,谢德荣题道:“平凡的人,特殊的心,革命熔炉出真金;不怕枪林弹雨,无惧万弩穿心,要忠实为革命献身。”表达了他要为革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详细]

谢钢

  • 谢钢,1951年1月出生于广东番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北京华艺映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演员。 1985年,拍摄老舍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1995年,在清代四大冤案之一改编的作品《淮安奇案》中饰李毓昌。1997年,参演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红岩》...[详细]

谢杏芳

  • 谢杏芳,1981年9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前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 1995年,谢杏芳入选广州市羽毛球队。 2001年,谢杏芳夺得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随后入选中国羽毛球队。 2005年3月,谢杏芳超越张宁,首次登上了世界女单排名第一的宝座。 2005年8月,谢杏芳在世界羽...[详细]

徐绍启木 [公元1879年-1948年]

  • 徐绍启木(1879~1948) 徐绍启木,字信符,以字行世,祖籍浙江钱塘,父亲徐守初游幕于粤,遂定籍番禺,出生于广东英德县。其后迁至广州守居。清光绪十四年(1888),父亲去世,其时他年仅10岁,由此家境贫困,靠母王氏维持生活。 徐少年时刻苦读书,晓通六经,博识文史。光绪二十三年(189...[详细]

杨康华 [公元1915年-1991年]

  • 杨康华(1915~1991) 杨康华,原名虞焕章,又名杨任康,广东广州人,祖籍浙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禀承家教,以优异成绩入读中山大学。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塑像 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杨积极参加了中山大学学生发动的反日-活动。其后他决定转读政治系,以寻求救...[详细]

叶侣梅 [公元1919年-1984年]

  • 叶侣梅(1919~1984) 名松,字鹤年,一字侣梅,广东番禺人。自幼爱好绘画,民国23年(1934)考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黄君璧、冯湘碧等。28年毕业后,曾在肇庆、 桂林等地从事抗战美术活动。35年9月以后定居桂林,致力于桂林山水画创作。37年首次举办其桂林山水画展, 此后...[详细]

叶衍兰 [清][公元1823年-1899年,清代官员、书画家、词人]

  • 叶衍兰(1823~1899) 叶衍兰,字南雪,号兰台,又号秋梦主人,广东番禺人。父亲叶英华,喜欢诗词,有《斜月杏花屋诗钞》、《花影吹竹词钞》等。叶衍兰自幼受家训,爱诗词,曾向张维屏学诗。少年时代就读于越华讲舍。期间作有《鸳鸯十二首》诗,因而名噪一时,广州各诗社纷纷传诵。 咸丰二年(185...[详细]

张瑞权 [公元1899年-1982年]

  • 张瑞权(1899~1981),字伯荪,号瑞泮,广州番禺沙湾人。父端甫,字正时,清代优廪生,曾任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谋。 张瑞权少年时在广州禺山小学、南武中学读书,民国7年(1918)考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攻读英文,民国11年毕业。曾先后在肇庆中学、广州南武中学任教,...[详细]

郑洪年 [公元1876年-1958年]

  • 郑洪年(1876~1958) 郑洪年,字韶觉,广东番禺人。幼年父母双亡,由潘姓表亲抚养成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就读于广雅书院,毕业于两江法政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学生。这是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郑被任命为第一任堂长。宣...[详细]

周春 [清]

  • 周春,脸上有痘斑,故绰号“豆皮春”,广东广州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慷慨好义,武艺出众,胆略过人,早年曾参加三元里人民抗英战斗。 清咸丰四年(1854),广东天地会起义反清。周春为天地会首领之一,于同年农历六月中旬,在沙亭岗聚众竖旗响应,自称“大都督”。旋即与李文茂、甘先、陈显良等各路义军联合围...[详细]

周秀珠 [公元1910年-1970年]

  • 周秀珠(1910~1970) 周秀珠,女,曾用名周冷波、王宝琴,广东番禺人。童年在香港读书,后因家贫失学,到工厂做童工。 民国14年(1925)6月,参加省港大-。后与-工人回到广州,坚持斗争。翌年,参加共青团。其后出席省港青工大会,被选为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筹备委员。是年9月,省港劳动...[详细]

朱荣 [公元1918年-1990年]

  • 朱荣(1918~1990) 朱荣,原名醒良,广东增城人。民国26年(1937)参加中共领导的救亡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广州市委青年委员会委员、市委组织部干事。民国27年组织创建了广州市第一中学党支部,并担任书记。广州被日军侵占后,转移到西江地区,任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部中共总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