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端冕 [清][公元1822年-1892年]

  • 刘端冕(1822~1892)宁乡人。初投清军赵焕联部,历保副将,继随左宗棠转战赣、浙、闽、粤,升总兵,加提督衔。同治六年(1867)应刘典召入陕西,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以提督记名。继入甘肃,督办新疆转运事宜。光绪三年(1877),借补永昌协副将,驻安定。在任创书院,修桥梁。八年,随左宗棠至两江,...[详细]

刘汉之 [公元1897年-1928年]

  • 刘汉之 (1897~1928) 刘汉之,字良佐,号聘三,善化县龙喜竹山坪(今属&沙县黄花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幼随父就读挚馆,后人高岸、临湘高小,1914年考入长沙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人湖南第一师范,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底,他自费赴苏...[详细]

刘鼒和 [公元1870年-1929年]

  • 刘鼒和 (1870~1929) 刘鼒和,字少珊,又号少少,善化县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投湖北提督方友升军,治文书。戊戌维新运动中,他著论数十篇,署名“刘子”,力主革新。时徐仁铸督学湖南,他三试皆第一,补县学生员,后人岳麓书院读书。三十一年,与...[详细]

柳厚哉 [公元1930年-1993年]

  • 柳厚哉(1930~1993),长沙县人。无党派民主人士。1955年10月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1962年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1965年7月调岳阳专署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外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1982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198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外科学...[详细]

柳建新 [湘绣传承人]

  • 柳建新•湘绣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柳建新,1951年出生于我国著名绣女之乡湖南省长沙县,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湘绣“鬅毛针”法第三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长沙市湘女绣庄庄主。 ...[详细]

刘基定 [清][公元1775年-1860年]

  • 刘基定(1775~1860)字子复,宁乡人,清例贡生。喜读书,周稽博览,与邓显鹤、周树槐等友善。有诗名,工古文词,卓然成家,为时人所推重。著述甚多,有《复园编年诗》传世。 ...[详细]

刘康 [清][公元1813年-1890年,清代书法家]

  • 刘康(1813~1890)字春禧,宁乡人,清代书法家。其书法,受到何绍基称赞。曾以所得名人墨迹钩摹石印,成《法帖》10卷。好藏书,晚年喜藏金石书画。又工诗,著有《红豆山斋诗钞》、《红豆山斋藏书图》等。 ...[详细]

柳克述 [公元1904年-1987年]

  • 柳克述(1904~1987)字剑霞,长沙县东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幼随父治经史。稍长就读于长郡中学。1922年入交通大学土木系。后人北京大学政治系,并加人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写成《新土耳其》、《土耳其革命史》。毕业后聘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上校教官。后赴伦敦学习一年,又赴欧洲考察,著成...[详细]

刘坤庭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传承人]

  • 刘坤庭•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刘坤庭,男,1963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住望城县铜官镇誓港社区,原系铜官陶瓷总公司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望城县政协委员、铜官“泥人刘”艺术陶瓷厂厂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详细]

刘蒙正 [元]

  • 刘蒙正字圣功,宋末元初长沙人。幼颖悟,好读书。元初废科举,刘不得以功名显,乃发愤穷读经史百家,四方学者多造其门。其为文深厚条达,不事奇涩,下笔常数千言,多切中治体,裨益世教。后复科举,而刘已老,自云为天所废。卒年53岁。 ...[详细]

刘培元 [清][?-1891年]

  • 刘培元 (?~1891) 刘培元,长沙县人,生年不详。咸丰初年以武生投湘军水师,参与镇压太平军。先后攻克湘潭、岳州,破嘉鱼、蒲圻,以功叙干总,擢守备、,后晋都司。咸丰五年(1855),他回师援武汉,与太平军战于鲇鱼套,又会同鲍超部攻小河口o 咸丰六年,刘培元改统陆军长字营,从刘长佑援...[详细]

刘人瑞 [公元1892年-1939年]

  • 刘人瑞 (1892~1939) 刘人瑞,字石麟,号远之,长沙县新康都花山岭(今望城县乔口镇花山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8岁考入湖南群治政法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光复长沙的起义。1912年,经周震鳞、黄钺介绍在北京加入同盟会,供职于陆军部,后人北京陆军部讲武堂深造。袁世凯把...[详细]

刘人熙 [公元1844年-1919年]

  • 刘人熙 (1844~1919) 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浏阳县枨冲油柘园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光绪三年(1877)成进士,任工部主事。六年,派充工部则例馆纂修。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并兼课授生徒,谭嗣同曾从之读《船山遗书》。十一年,中法...[详细]

刘瑞骧 [公元1898年-1959年]

  • 刘瑞骧(1898~1959)字鸿叔,浏阳县集里桥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天津北洋大学冶金专业毕业。1927年后致力冶金事业。1930年刘瑞骧任湖南炼铅厂工程师。当时中国无法冶炼精铅,铅砂多贱价出口。他设计了冶炼精铅技术方案,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同年8月晋升总工程师。19...[详细]

刘若硅 [清][?-1854年]

  • 刘若硅(?~1854)字桐坡,长沙人,刘权之子。清嘉庆十八年( 1813)中副榜,先由工部员外郎就外职,署遵化、定冀等州及大名知府,后叉所任宜昌、德安、襄阳等府事。咸丰二年(1852)署黄州府,题补安陆,升盐法道,未赴任而太平军占黄州,遂离职回省。咸丰四年,太平军再进武昌时被击毙。 ...[详细]

柳三和

  • 柳三和(生卒年不详)长沙四大名厨之一。湘省主席谭延极为赏识,凡有宴会,若非柳三和亲手制作,必不下箸。柳三和在长沙中山东路开设“三和酒家”,其名菜“三层套鸭”、“七星酸肉”、“生炒羊肚丝”、“素烧方块豆腐”、“白汁菜心”等著称于时,非其他家所能及。 ...[详细]

刘善涵 [公元1867年-1920年]

  • 刘善涵(1867~1920)字淞芙,斋名蛰庐,浏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人武昌两湖书院。戊戍变法时期,在长沙筹办维新书局,参与创办《湘报》,叉在浏阳倡议设不缠足会,鼓吹维新。后期因对张之洞心存幻想,与谭嗣同相处不洽。三十四年,随熊希龄赴吉林清理财政。辛亥革命后在浏阳创办县立女子学校,聘谭嗣...[详细]

刘善泽 [公元1885年-1949年]

  • 刘善泽 (1885~1949) 刘善泽,字腴深,晚号天隐,浏阳县大瑶长口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聪颖,4岁就读,10岁能文,14岁能诗,18岁补县学生员,援例入成均,授训导。同邑名宿李雨亭嘉其早慧,以女妻之。刘善泽尤精经传注疏之学,曾与湘阴郭复初编修立约,合疏小戴记,以补乾嘉...[详细]

柳午亭 [公元1877年-1957年]

  • 柳午亭 (1877~1957) 柳午亭,又名大谧,长沙县高桥方塘冲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幼从设馆授徒的父亲襄丞读书至21岁,此后在省城任家塾教师。时受维新变法的影响,二十九年辞馆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一年后因母丧回湘。不久被湖南省选派赴日本学习 一年半,结业后又与李肖聃、薛大可、...[详细]

刘先俊 [清][公元1882年-1911年]

  • 刘先俊 (1882~1911) 刘先俊,宁乡县道林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长沙、江苏镇江等处新军任教习、管带。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后,为了早日推翻清朝,策动各省早日独立,他决计去新疆开拓新的革命阵地。经舅父陶森甲的推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