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秀 [公元1910年-1935年]

  • 游石秀,城郊乡南岔村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三月。民国23年(1934)春参加革命,担任南岔村苏维埃政府交通员。民国24年3月间,肃反队长袁开灼让他送信给后楼村苏维埃政府,途中被 派抓捕,斗笠中的秘密信被搜出,旋即被解押到英山村,40多个敌人用扁担轮番拷打,打断了扁担几条,又用制鞋锥子钻他...[详细]

游寿 [公元1906年-1994年]

  • 游寿,女,字介眉,县城东街(今万贤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出生。高祖光绎、曾祖大琛均进士出身,父学诚,清末举人。 民国9年(1920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曾参加学联和反军阀斗争。民国14年6月,加入共青团,任师范学校团支部书记。10月,任共青团福州地委妇委书记。...[详细]

袁槱 [明][?-1566年]

  • 袁槱,字慎斋。柘洋下城北街(今城关)人。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是袁天禄后代。袁槱自幼好学,深居简出,专心研习经史,常与城郊山后村学者郑步崖讲学论文。二人对当时柘洋教育落后的状况甚表忧虑,共同倡办学塾,聘请长乐县名师陈见斋来柘教书,并送子弟入塾就学。在他们提倡和名师教导下,柘洋人逐渐向学,文...[详细]

袁桔 [明]

  • 袁桔,字怀德,号西塘,柘洋下城(今城关南街)人,生卒年月不详。 袁桔为人急公好义,有勇有谋。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八月初一,倭寇围攻柘洋城,形势危急。袁桔挺身而出,与北街袁廉七共同率领民众抗倭。他们在城墙上架设敌楼,了望敌情,派人值班守卫,又挑选壮士编为“游兵”,日夜在城墙上巡逻,还发动...[详细]

袁昆 [明]

  • 袁昆,字泰池,城关南街人,生卒年不详。 袁昆在清乾隆年间考中武庠生,平生乐善好施,尤其注重培养人才。他在下城新厝里创办家塾,高薪聘请省城名士前来任教。他对地方公益事业,如修路、架桥、建亭等,都带头捐资赞助。曾购买三十都院后山地一块,供没有祖山的穷人埋葬。他的义行深受称赞,霞浦知县特题赠“士林...[详细]

袁天禄 [明][公元1331年-1367年]

  • 袁天禄,又名智,字礼文,号东山,福建福宁州柘洋(今柘荣县城)人,元至顺二年(1331)出生。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父袁隐君,勤劳致富,乐于扶贫济困,在乡间颇有声望。当时,常有“寇盗”骚扰乡邻,隐君组织乡兵2000人,守护乡里。天禄身材魁梧,小时从名士黄宽读书,年青时以文武双全而知名。元至正十二年...[详细]

云灯 [公元1904年-1951年]

  • 云灯,俗名魏长龙,礼门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家贫,7岁出家方广寺为僧,从师诵经拜佛,勤于佛事,苦心钻研佛学,同时从事农业劳动,善于管理经营,寺内和道场等收入都用于修理殿堂、厢房,后遂升为方广寺住持僧。 方广寺位于深山密林,民国21年(1932),安德县游击队和地下交通员经常在这...[详细]

余庶骐 [公元1920年-1994年]

  • 余庶骐,民国9年(1920年)生于古田吉巷巷头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13岁读初中一年级时,因家贫辍学。15岁到上海柏林化学制药厂当工人。翌年利用业余时间,在李公仆所办的量才补习学校学习,并接受革命思想。民国25年,经人介绍认识共产党员杨立昕,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协助传递地下党文件和进步刊物,组...[详细]

曾远辉 [公元1910年-1982年]

  • 曾远辉(1910~1982年),原名程学贤,吉巷乡兰溪村人。宣统二年(1910年)9月生。13岁丧父,随母往新加坡投靠姑妈。 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新加坡英语学校。民国20年至26年,先后在马来亚各埠小学、新加坡广惠肇义学校担任教员及私人翻译。远辉业余常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的...[详细]

张阿嫩 [公元1916年-1982年]

  • 张阿嫩,原名彭盛罗。1916年生于福建省古田县保溪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十岁帮人放牛,过着穷苦生活。后由舅父张新贵(顺昌县洋口镇邮工)所收养,定居洋口镇当临时邮工。1935年,舅父病故,由他接任邮工工作。 建国后,阿嫩在顺昌洋口邮电局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勤劳肯干。建国初期,洋口乡村...[详细]

张步云 [公元1905年-1987年]

  • 张步云,屏南县双溪镇文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少时随父从事农业生产。年轻时代目睹国民党屏南县当局横征暴敛,在文山、岩后等边区破孩进步分子、“围剿”中共地下组织,心情无比愤慨。民国24年(1935年)在吴华禄、张家镇等人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当时...[详细]

张朝发 [清][公元1795年-1840年]

  • 张朝发(1795~1840年),字骏亭,乳名花犬,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原籍惠安崇武,出身于贫苦渔家,幼年随父外出谋生,在福鼎秦屿如陵里(今积石路136号)定居。及长,在鱼行当雇工,后到福建总督府应募水兵,取名朝发。他善使板斧,擅潜游,人称之“水獭精”。因打仗骁勇,被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详细]

张发祯 [公元1913年-1943年]

  • 张发祯,别号白头顶。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岩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母亲早丧,兄弟三人,仅靠他父亲租种地主的地苦度时光。民国9年,举家迁往周墩分县勤溪村开张客栈谋生。民国11年,发祯随亲戚学医。民国15年,出师独立行医,用青草为穷人医病,甚得好评。民国19年,兄弟分居,发祯为避抓丁,迁往...[详细]

张高谦 [公元1948年-1961年]

  • 张高谦(1948~1961年),1948年生于福建省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张高谦出生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翻身解放。 张高谦的父亲是副业队长、劳动模范,母亲是互助队长、妇女代表、劳动模范。张高谦的父亲常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关...[详细]

张观 [明][?-1208年]

  • 张观,字达之,号自山,宋长溪县西乡大留(今甘棠大留)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 隆兴二年(1164年)十一月,入太学,时值金人违背和约,举兵侵扰淮甸,索取四郡。宰相汤思退不思退敌,反而答应金人的领土要求,甚至遣孙造密告金人以重兵胁和。王之望、尹穑等人攀附汤思退,极力排斥...[详细]

张华山 [公元1907年-1940年]

  • 张华山,原名先梨,绰号柴头梨,梧柏洋村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聪明好学,利用放牛空隙读点书,粗识文字,在家务农。 民国22年(1933),华山参加革命,民国23年1月参加安德县游击第一支队,同年冬受党组织委派与吴华禄、张云腾等成立梧柏洋苏维埃政府,罗金木任村主席,他是成...[详细]

张疆 [宋][公元1200年-1265年]

  • 张疆,字定叟、弱翁,号甫德、蒙泉,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生于今屏南县后峭村(原古田县二十八都)。他为人豪爽正直,重气节,好议国事。因他精通易义,理宗时补为太学生。 此时,宁宗太师、理宗右丞相史嵩之专权独断,排斥异己,全朝为之侧目。张疆不顾安危,数次入朝上 书,力陈嵩之专断强横,独揽朝政,...[详细]

张家镇 [公元1902年-1938年]

  • 张家镇(1902~1938年),又名达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屏南县岩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童年时读过两年私塾,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务农。稍长先后当过小贩、道士,目睹穷人的疾苦。 民国23年(1934年)10月,红军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领红军到(建)瓯、政...[详细]

张杰儒 [公元1907年-1945年]

  • 张杰儒(1907~1945年),号少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大桥镇芝山村的书香世家。幼以聪颖好问闻名闾里。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民国17年毕业于福州青年会高中部。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杰儒在福建一学院求学,激于义愤,他奔上街头,烧日货,作救亡...[详细]

张炯

  • 福建福安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革命。曾从事-,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担任游击队政委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校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作品与争鸣》主编,《评论选刊》社长,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兼少数民族文研所所长、《文学评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