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瑞 原籍德化县赤水吉岭,后迁居永春县桃城(城关)。民国27年(1938年)10月,建瓯县第六区改为水吉特别行政区署(相当于县级政权机构),许清瑞即奉调任水吉特区第一任区长。前两个月,闽北大刀会会首林乃导率300余会徒洗劫并火烧水吉街,数百户百姓无家可归,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许清瑞一上任就...[详细]
许其扬(1839~1899年) 许其扬,字男夫,号天然,乳名玉彤,德化赤水乡永嘉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少时拜洋坑壁画艺人许荣白为师,擅长壁画和古代人物画。笔法洒脱浑厚,清晰脱俗,县内外多延聘其为寺庙祠堂雕塑佛像和绘制壁画。同治十二年(1873年),于赤水吉岭龙峰岩中殿制作十八...[详细]
许生理 (1886~1967年) 许生理,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东园镇埔仔村人。幼年就学乡塾,稍长,随兄文麻南渡槟城,初习绘画,嗣业冶金。后与其弟吉成分主金联盛、金联益金行,分号遍及新、马、泰国各地,同时兼营橡胶业,有“金王”之美誉。 生理每于商余博览群书,醉心学问,诗文并...[详细]
许友超(1900~1963年),晋江龙湖檀林村人。4岁时,其父在菲律宾(经营小商)逝世,家境贫穷,靠其母从事女红糊口。稍长,入本村私塾读书。宣统三年(1911年),随叔父赴菲律宾入圣马拉书院学习英文。毕业后襄助叔父经营义隆木厂,工作之余,仍勤奋学习。民国14年(1925年),任义隆木厂经理。民国...[详细]
许友义(1887~1940年) 许友义,名进勇,号云麟,德化浔中乡丁溪村湖前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山湖派雕塑世家。 友义性恬静,勤奋好学,15岁辍学从父兄学习雕塑,很快便尽得家传木雕、泥塑技艺。他博采诸家之长,拜瓷雕名家苏学金为师。精心钻研瓷雕工艺,把泥塑、木雕、瓷雕技法熔于...[详细]
许昭明(1923~1969)年,原名锡亮,晋江县嘉排乡岑张村人,曾任同安县县长。 许昭明在家乡小学毕业后考入私立养正中学。民国29年(1940年)南渡菲律宾谋生。民国31年1月,日本侵占菲律宾,许昭明参加当地的抗日斗争。次年5月加入菲律宾共产党,先后担任菲律宾店员抗日反奸同盟会宣传部长、联络...[详细]
许卓然(1885~1930年),别名寄生,曾化名李华、树华。泉州西郊马加坡村(今属北峰街道)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父亲许培村,清季诸生。因不堪封建宗族欺压,全家迁入泉州城内花棚下,开设私塾教授生徒。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卓然往厦门紫阳学堂任教,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详细]
颜步青,原名登梯,又名金皆,东平乡东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幼年时,因地方匪乱,随父逃往南洋。13岁回国,先后在本县冷水、鹏翔小学读书。民国13年(1924)春小学毕业,到福州三牧坊中学(现福州第一中学)学习。他积极参加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利用寒暑假回乡,向群众...[详细]
颜大辟Dr.Davidgrant(?~1907年),英国人,泉州惠世医院(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任院长。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即来厦门传教,继而向漳州、泉州发展。同治五年(1866年),派英国人杜嘉德来泉州宣讲“福音”。光绪七年(...[详细]
杨朝坤(1923~1987年),民国12年(1923年)生于泉州北门外石塘前乡(今属鲤城区北峰镇群石村)。15岁往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先当佣工,后从事小商贩。50年代初创立西贡裕华侨行有限公司,事业发展迅速。到60年代后期,分公司已遍及美国旧金山、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和新加坡等地。 杨...[详细]
杨汉烈,又名取,字克忠。安溪县崇信里三洋乡(今芦田乡三洋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世代业农,父杨章凤勤劳节俭,颇有积蓄。汉烈不喜读书,仅入私塾一年。 光绪二十九年(1903),汉烈的堂亲因事杀人,杨姓豪族诬杨章凤为凶手,强行掳去,进行0。汉烈变卖家产得银430元,托人议赎,尚不肯罢...[详细]
杨护发 (1917~1976年) 杨护发,民国6年(1917年)生,山霞乡下塘村人。父杨钟,泥水名匠。 年甫13岁,即往厦门建筑工地当学徒。他随师勤学苦练,且经常利用雨天及假日,独自寻访踏勘那些有代表性的建筑,随手测量比画。数年之间,走遍厦门汉式建筑及鼓浪屿洋楼房。晚年回顾这段学艺过...[详细]
杨嘉种(1865~1932年,(附陈清源)1853~1922年) 杨嘉种,别名阿苗,泉州南门外亭店村(今属鲤城区江南乡)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于晋江县园坂村蔡姓人家,10岁时卖给亭店村杨孙獭为长子。孙獭与其弟孙椷先后往菲律宾,在独鲁万开设零售商店,兼收购苎麻、椰干等土产。孙獭于30多...[详细]
杨景辰(1580~1629年) 杨景辰,字载甫,号侗孩。晋江二十六都芙蓉乡(今罗山乡后洋村)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生。家境贫寒,勤奋好学,为诸生时,在乡中立蒙馆教授村童,以束脩所入,补贴家用。 万历四十年,景辰中举。越年,赴京会试,以会试第二名,廷试二甲第十七名联捷成进士,授翰林院...[详细]
杨浚(卒年不详),字雪沧,一字健公,号冠悔道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晋江县十九都曾坑(今属石狮市湖滨曾坑村)人。 杨浚自幼喜爱读书,博学多才。咸丰二年(1852年)乡试中举。援例授内阁中书,先后担任翰林院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官。不久,告假辞归。 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西南时...[详细]
杨山光(1884~1947年),名岳,字仲觐,泉州北郊印塘里石塘村(今属北峰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杨山光13岁应府县童子试,以默写忆经入学为秀才。父亡,到厦门建兴钱庄陈子挺家当家庭教师。不久,考上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后,进日本明治大学专攻法律,加入兴中会,后转入同盟会。...[详细]
杨学良,名状,字克义,安溪县崇信里三洋乡(今芦田乡三洋村)人。约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前后,个子粗,头大如斗,绰号“大头状”。少年好为人打抱不平。与族兄杨汉烈交好,因受强房欺凌。当杨汉烈之父杨章凤被强房杨音铫绑票,杨汉烈与学良共谋劫回。杨音铫恶人反告状,报官缉捕。迫于无奈,学良与汉烈啸聚山林...[详细]
颜隆,字文盛,始安里上场堡(今石鼓乡桃场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永乐十九年(1421),以岁贡的资格入太学。正统元年(1436),任江西吉安府推官,执法公正,为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赏识,士奇曾亲笔为他题《永思堂颂》。 士奇之子杨稷,依靠父势,结党横行邑里,霸占良田...[详细]
颜穆闻,原名玉辉,东平乡东山村人,清光绪十年(1880)生。少年时,南渡至马来亚雪兰莪,初在亲戚店中当伙计,后到一所学校做杂工。他为人忠厚诚实,勤劳俭朴,好学善问,在校工作三年,增长了不少知识。光绪二十六年,他离开学校,开设福美杂货商店。由于货品齐全,又善待顾客,因而生意兴隆。有一次,他到汇丰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