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人物

杨学良

杨学良为

  杨学良,名状,字克义,安溪县崇信里三洋乡(今芦田乡三洋村)人。约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前后,个子粗,头大如斗,绰号“大头状”。少年好为人打抱不平。与族兄杨汉烈交好,因受强房欺凌。当杨汉烈之父杨章凤被强房杨音铫绑票,杨汉烈与学良共谋劫回。杨音铫恶人反告状,报官缉捕。迫于无奈,学良与汉烈啸聚山林,截杀官差。学良尊汉烈为连长,自称排长。
  民国7年(1918),学良得罗岩民军林桂清帮助,力量增强,声威大震。金榜民军林源被粤军赵光 杀后,其所占据西坪一带,遂为学良与桂清所有,势力扩至依仁、新溪二里。8年,学良任闽靖国军第三旅第六团营长。当时第五团团长后洋陈清东经常侵犯学良地盘,学良与交战多次,皆获胜,于是“大头状”勇猛闻远近。他想兼并桂清,但没有得逞。
  11年10月间,学良为东路讨逆军暂编第一师第三支队长,旋任东路讨贼军新编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所部不设团,编成12营。他将嫡系部队分与族亲杨烈式、杨学益、杨赞成三人统率,实力冠各营,他对营长说:“团长缺,将以授奋勇积功者”。激励各营临阵须奋勇战斗,争取立功。但治军不严,任部属糟踏乡里。
  12年夏,学良与第三旅长陈铮争地盘,企图一战荡平陈铮。两军对垒于澳江,形势十分紧张。后经杨汉烈居间调停,陈铮同意将内安溪之田粮杂捐归学良征收,县长一席亦许学良荐用,才和解息事。但学良所荐委之县长,布告一贴出,入夜即被撕下或涂上油墨。学良轻视师长,遇事与汉烈争议,声色俱历,甚至一意孤行。汉烈看他态度傲慢,乡中事亦自以为是,不相尊重,于是提拔从侄国标为统辖。学良更加怀恨,别树一帜,率众攻陷多卿,收民军詹方珍为团长,作向导,入据漳平。当地民团李玉茹、何其陇受编,漳平城外永福、溪南、新桥等地民团纷纷望风归附,华安叶扬瑜亦率部投靠。学良势力扩张至龙岩边境,自称龙漳联防总指挥,连续委派刘余力等人为漳平县长,任杨烈式、詹方珍、肖继武为团长,其余各授独立营长,直属总指挥部,囊括漳平全县,跨安溪、华安、龙岩三县,拥众近六千人。
  13年夏,诗山陈国辉怕省军进攻,派人到漳平说学良:“愿为附庸,请加-防系统,以应变故”学良利用陈国辉抑制陈铮,遂许订盟。部下刘余力等劝说:“我方实力数倍于陈铮,压其就范,易如反掌,其所以隐忍不发,纯为顾及内部名义。国辉枭雄,事急相依,必无诚信,如与交好,终必有悔。”学良置若罔闻,即命驻防安溪部队听任陈国辉指挥。是冬,高义奉命进攻国辉,国辉败走漳平依学良,学良授以龙、漳联防副总指挥。
  14年5月,学良派詹方珍、李敬慎、刘维德诸部助国辉打入安溪县城,攻占诗山。七月,漳州驻军张毅部进攻漳平,李玉茹、何其陇诱学良的营长-扬叛变。事起突然,学良溃败,狼狈东归。遣人送信给国辉,言漳平突变,请让出安溪。国辉佯许,学良信而不疑,命令部队开进县城,顾左右曰:“我固知国辉不失信,刘余力之言过也!”国辉乘机派队兼程赶到官桥,尽缴刘维德部 械。又进兵赤岭,击破林秀山。学良抵西坪,闻讯始作战斗部署,守住荇内湾。他回三洋对汉烈表示愿再受调度,且央求协助驱逐国辉。汉烈集合桂清、陈铮部千余人与学良三千之众,分道围攻国辉,于八月初三日攻入安溪县城,国辉败走。学良虽与林桂清、陈铮、杨国标合力驱逐陈国辉,但彼此挟嫌未释。学良傲慢,杨国标曾受面斥,心怀报复。十月,杨国标请示杨汉烈,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暗中控制会场(县府后堂)。学良所部千余人驻后垵,是日上午带杨烈式、肖继武赴会,随带护兵70余人入会场。至11时许,未见汉烈到会。学良听说国标多次派人催请,皆报熟睡未醒,便大骂:“出令开会,迟迟不来,当什么师长?”国标巧言辩解说:“师长昨夜, 到天亮,难怪。”桂清、陈铮也设辞攀谈,以待时机。至午,与会诸人就席进小点,但不供应学良护兵午膳,学良命上街就餐,仅留6个侍卫。国标乘机走至学良座后,以 抵其背猛击,弹穿胸膛,学良犹离座回头,埋伏门侧的士兵急向学良开 ,各护兵亦同时被击毙。事发后,其他上街就餐的护兵闻 声从县大门不得入,绕道东街进侧门,被李玉树部诱捕缴械。杨烈式、肖继武在外得讯,奔往后垵转内地为匪。学良部众就此树倒猢狲散,有的转投新主,相当一部入山为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