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孝 [清][公元1593年-1667年]

  • 王忠孝(1593~1667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生,字长儒,号愧两,南埔乡沙格村人。 崇祯元年(1628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在中央财政部门管籍帐和田赋之事。南明弘光帝时授绍兴知府,辞不受。隆武帝时擢光禄寺少卿。郑成功起兵后,即投奔郑氏,对军政大事多所赞划,备受推重,在抗清复...[详细]

王祝三 [清][公元1866年-1936年]

  • 王祝三,字显才,安溪县常乐里由义乡(今剑斗镇月星村)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十五日。清末秀才。民国2年(1913)毕业于福州法政学校。曾任安溪县典狱官,建安道署财政科员、谘议,安溪县立第二高小学校校长。13至15年任南安县长。平素热爱公益事业,曾赴南洋各地募捐,创办崇德中学和建设剑斗东...[详细]

王宗诚 [公元1900年-1975年]

  • 王宗诚(1900~1975年),惠安人。民国8年(1919年)考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民国11年,任泰山堂传道。翌年,任海沧青年会小学教师。民国13年春至民国14年底,在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民国15年再任泰山堂传道,民国22年2月按立牧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并参与吴耀宗倡导的三...[详细]

万善宗 [公元1921年-1945年]

  • 万善宗(1921~1945年),泉州东门外浔美村(今属城东镇)人,民国10年(1921年)生。父亲万守英,贫苦农民。万善宗13岁于浔江小学毕业,往厦门一家洗相馆学艺;17岁时由姑母带往菲律宾马尼拉市谋生。先在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徒工,几年后又在溪仔婆区一家料器店当店员。他日间做工,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详细]

万正色 [清][公元1637年-1691年]

  • 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泉州东门外渡头铺浔尾乡(今城东镇浔美村)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生。清初他改黄姓从军,驻守山东。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招降海盗陈灿有功,被提升为陕西兴安府(治所在今安康市)游击。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翌...[详细]

魏文豹 [公元1864年-1917年]

  • 魏文豹(1864~1917年),泉州北门普明乡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生。父亲务农,习过拳术。魏文豹自小随父亲耕种,也喜习拳。20岁后,常游交拳师拳友,拳术日精。有一次魏文豹外出归来,父亲要他演些拳术看看。魏文豹开拳,父亲与他招架,不意文豹用力过猛,竟把父亲掀倒,从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翻天豹”...[详细]

魏荫 [清][公元1702年-1774年]

  • 魏荫(1702~1774年),又名承荫,字乃树,号科镒。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九月初十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自幼务农兼种茶。笃信佛教,家中供奉观音,早晚烧水瀹茗,先敬观音后品味。 据传,魏荫在岩石缝隙中,见一株茶树,异于他株,茶叶边缘成锯齿状,气味清香。遂在茶...[详细]

温革 [宋]

  • 温革,生卒年不详,字叔皮,崧林铺温厝(今涂寨镇温厝村)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本名豫,因耻与降金的宋将刘豫同名,愤而改名为革。 绍兴八年(1138年),温革被任为馆阁正字,这是一种负责雠校典籍、刊正文章的官职。绍兴九年(1139年),南宋政权与金政权达成协议,金把河南、陕西一带归还...[详细]

吴觐 [清][?-1647年]

  • 吴觐(?~1647年),明末泉州北郊罗溪人。父亲是本乡地主的佃户,吴觐和弟弟吴二、吴尾成人后也被地主雇为长工。三兄弟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一人能挑200多斤,同拜乡中拳师黄学宫学拳术。 明朝末年,泉州城郭附近乡村农民相继组织“斗栳会”抗租抗税,吴觐被穷苦佃户推举为乡中斗栳会首领,聚集本乡和邻乡...[详细]

吴敦仁 [公元1906年-1930年]

  • 吴敦仁 (1906~1930年) 吴敦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原名有士,涂岭乡林角村人。7岁入鼎新小学读书。民国10年(1921年)17岁时,考上集美师范学校。在校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前锋》、《新青年》、《中国青年》等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民国12年相继参加三次-,得到实...[详细]

吴桂生 [公元1868年-1945年]

  • 吴桂生(1868~1945年),名增,自号养和居士,又号古丰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原籍南安县二十一都埔头乡(今属南安市丰州镇),因连年灾荒随父亲移居泉州城内。吴桂生15岁时父亲去世,到胭脂巷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夜晚点灯读书被主人责骂,愤而回家,刻苦自学。南安县进士傅国英读他所作文章十分...[详细]

吴怀荆 [明]

  • 吴怀荆(生卒年不详),字素轩,明代中期晋江二十四都仑后村(今属石狮市宝盖镇)人。 泉州地区历来“地隘而硗瘠,濒海之邑耕四而渔六……岁入谷少而人浮于食……晋邑所慨,尤啬于他县”。至明代,晋江(包括石狮)缺粮问题仍然没有缓解,每每需从外省、外县购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粮价不断提高,许多人弃农从商...[详细]

吴记藿 [公元1866年-1932年]

  • 吴记藿,字嘉福,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南安码头诗南村一农户。记藿自幼精敏,入过村塾,课余耕牧不辍,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21岁时南渡菲律宾谋生。 记藿到马尼拉后,初营小商贩,生意颇旺。故被当地一林姓华商所赏识,聘为经理。这家商户经记藿12年的精心经营,由3000元资本发展成为300万元...[详细]

吴鲁 [公元1845年-1912年]

  • 吴鲁(1845~1912年)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晋江二十九都前头(今池店乡钱头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二十一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第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处总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军机章京;光...[详细]

吴瑞玉

  • 吴瑞玉,南安县诗山古宅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十二月。父早卒,瑞玉自少秉性刚直,好面折人。时社会不靖,其母担心瑞玉年幼无知,生事惹祸,因而函请其伯父召往星洲。瑞玉入当地私塾读书,并学习商务。不久,伯父归里病卒,瑞玉无所依靠,益自砥砺。当时,清王朝腐败-,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处...[详细]

吴淑仲 [公元1892年-1984年]

  • 吴淑仲(1892~1984年),又名岩樵,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泉州市区中医世家。父吴树滋,系名中医外科医师。淑仲从小随父攻读中医书,嗣后拜泉州名中医陈香吟为师,学习临床技术。民国2年(1913年),他参与泉州著名儒医杨巽南为首组织的医学研究会活动,并参加泉州中医公会为会员。直到民国14...[详细]

吴文楚 [公元1890年-1958年]

  • 吴文楚(1890~1958年),泉州新门外延陵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7岁入塾读书。因家贫,光绪二十七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升掌文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文楚南渡新加坡,当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爪哇泗水谋生。1910年,吴文楚又...[详细]

吴文良 [公元1903年-1969年]

  • 吴文良(1903~1969年),泉州县后街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家庭贫苦。民国4年(1915年)在泉州培元中学肄业后,到南安洪濑医馆当佣工。民国7年,再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就学。民国12年,进厦门大学生物系半工半读。 民国15年,厦门大学考古团著名史学家张星烺、哲学教授德国人艾克...[详细]

吴秀珍 [公元1906年-1984年]

  • 吴秀珍(1906~1984年),女,泉州西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吴封波是基督教牧师。吴秀珍中学毕业后,考进山东齐鲁医学院,后转上海女子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民国22年(1933年),先任上海妇孺医院医师,后应泉州惠世医院之聘,担任妇产科主任。吴秀珍医术高明,在30年代就能做剖...[详细]

吴亦飞 [清]

  • 吴亦飞,名敏振,晋江县三十一都下浯(今晋江市青阳镇霞浯村)人。 吴亦飞稍为长大,进县学为诸生,转而学医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移居泉州城内通天宫口,开设承志药店。他平时注意查阅各种药物书籍,探究药理,经常按方调剂,研究试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吴亦飞认为当时泉州出售的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