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吴文楚

[公元1890年-1958年]

吴文楚为[公元1890年-1958年]

  吴文楚(1890~1958年),泉州新门外延陵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7岁入塾读书。因家贫,光绪二十七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升掌文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文楚南渡新加坡,当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赴爪哇泗水谋生。1910年,吴文楚又加入中国光复会。同年光复会泗水分会成立,被推举为常务干事。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文楚回国参与光复厦门。随后回泉州,与同盟会会员蒋以麟、许卓然等人密谋策划光复泉州事宜。泉州光复后,吴文楚与蒋以麟、许卓然合力负责治安,并主持总务工作。不久返回厦门,担任同盟会厦门联络部副部长。
  民国元年(1912年),吴文楚目睹党人间互相倾轧,深感失望,于是再次南渡爪哇,受聘为三宝垄中华公学(中学)主任,兼任三宝垄中华工会总干事。
  民国13年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吴文楚积极参加活动。从1924~1927年,连任中国国民党泗水支部主席。1925年参与支援“五卅”惨案而组织的华侨外交后援会,积极筹款支援。1928年,创办《爪哇每日电报社》,任社长,发表一批反帝反封建文章。1930年,荷兰政府勒令吴文楚离境。吴回国寓居厦门。
  民国21年,厦门成立闽南华侨抗日救国会,公推吴文楚为主席,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
  民国23年,吴文楚回泉州,刚好新隅学校校舍因遭洪水大部分倒塌,他的岳父、创办人陈春冰年事已高,委托吴文楚代为筹资修葺,并接任校长职务。吴文楚拿出私人积蓄和变卖妻子的金银首饰建新校舍,连家里的家具也搬入学校公用,从此以校为家,致力教育。
  吴文楚治学认真,历届毕业生多被省立晋江中学录取。又组织校董会,争取海外侨资,改善办学条件。抗战期间,侨汇断绝,吴文楚全力支撑,被推举为晋江教育会监事主席。
  吴文楚为人刚正不阿,急公好义。在-的日子里,他把新隅小学作为中共地下组织的交通站,经常接待、掩护地下党工作人员,传递文件和信息,积极营救被捕的地下人员。
  1950年,吴文楚被特邀为晋江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任常务委员;1951年在泉州市首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被选为市协商委员会委员;1955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56年被邀请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同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任民革泉州市委员。
  1958年元月,吴文楚病逝,享年69岁。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