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亨赙,又称侯鲍,号纯青,菲名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JOSEIGNACIOPAWA)。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南安码头刘林村。18岁时,随伯父刘元系往菲徘宾首都马尼拉谋生,初在他伯父铁铺里当学徒。学艺完成后,在马尼拉哈波内洛斯街开铁铺。亨赙经营有方,同当地居民也和睦相处,铁铺生意发达。 ...[详细]
刘会,生卒年不详,字逢甲,号望海,邑北城畔(今螺城镇西北街)人。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刘会中进士。初授萧山县令。该县每逢江湖水涨,往往毁坏田园庐舍,甚至坝堵溃决,向内陆泛泻,淤积为湖,酿成灾难,刘会力请巡抚上奏朝廷,得准在西兴镇构筑长堤。长堤竣工后,得肥沃田地数千顷。他又安抚游民,使...[详细]
刘君辅(1251~1321年),字仲佐,号西桥。晋江县安仁乡永宁里祥芝(今属石狮市祥芝镇)人。其入泉始祖刘逊为抗金名将刘锜之孙,南宋中叶寓居泉州,娶长箕(祥芝旧称)杨氏女,遂家祥芝。 君辅生于淳祐十一年(1251年),幼年丧父,无依无靠。长大后发奋努力,咸淳年间(1265~1274年),一度...[详细]
刘少芳,又名金春。1933年7月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安留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上小学,两年后因母亲病故而辍学,靠砍柴、卖油饼度日,10岁时,父亲将他卖给人家,第二年生父和养父母相继病故。从此,他成了孤儿,12岁起,他先后在德化泰丰加工厂、德化县电厂当学徒工。15岁后,到永安国民党保安五团第三大队长...[详细]
刘双恩(1909~1978年),泉州百源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父亲刘文福是医生。民国11年(1922年),刘双恩考进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毕业后往上海从事海运工作。后报考海关缉私舰驾驶员,录用为二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到四川宜宾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双恩放弃海关优厚...[详细]
刘梧桐,字琴宗。安溪县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刘汝霖,清季岁贡,通经史,善属文,应布政使司挑考,列一等,授永春儒学兼学正,兼办德化、大田闱务。科举废后,不求仕进,解职还乡,创办案山书院,教书育人。 梧桐兄弟7人,排行第6。因幼失怙,家道中落,无...[详细]
刘夕青 (1914~1985年) 刘夕青,民国3年(1914年)生,辋川镇辋川街东尾头人。原名肖锡卿,参加革命后更为现名。 夕青少时就读于惠安时化学校、惠安中学,后往厦门救世医院学医,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民国20年毅然参加“互济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民国22年11月,因参...[详细]
刘应望,字思俨,桃源里(今湖洋乡桃源村)人,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少年时在村中灵山佛寺攻读诗书,每日鸡鸣即起,正襟危坐,朗朗书声,响彻山谷,村民就以读书声作为起床操作时间。应望感叹地说:“苟应望获第,灵山其富乎!” 隆庆二年(1568),应望考中进士,出任江苏吴县知县。他为官清正,著...[详细]
刘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于安溪县兴二里源口乡(今金谷镇元口村)。兄弟姐妹7人,排行第二。小时因贫失学,即随父上山下田。长大后,撑船、拉纤、抬轿子,备尝艰辛。民国16年(1927),跟乡人往新加坡当码头工人,对工人受压迫剥削,有切身感受。19年返回故乡。 刘由回乡后与郭瓣结婚。郭瓣加...[详细]
刘玉水 (1893~1972) 刘玉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东岭镇东房村人。家庭贫苦。父刘亻马生,业裁缝,49岁去世。母张伴,96岁去世。兄弟姐妹8人,玉水居二。 玉水12岁即随父旅居集美。其时,山后村塾师辜宇庙,因谋生无路,投奔乡亲刘亻马生。辜见玉水生性聪颖,便主动充当业...[详细]
留章杰(1911~1990年),又名留杰,泉州聚宝街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生。留章杰十五六岁随父亲留文固行医。 民国24年(1935年),留章杰参加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函授学习;次年到无锡参加中国针灸学讲习所第二期学习。毕业回家乡后,大力推广针灸治病。在泉州流行霍乱时,他应用灸刺,多显...[详细]
刘治国,字理贤。安溪县崇善里魁美乡(今蓬莱镇美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7岁入塾,因家贫中途辍学,帮其父刘维机经商兼务农。20岁出洋,初抵巴生,继至双文丹,再转吉隆坡以贩卖蔬菜为业。后营酒店兼食品,辟胶园,采锡矿,家资渐裕。时值清末,孙中山在南洋一带宣传革命,治国目睹清政衰败,接受孙...[详细]
刘子宽,又名超,乳名庆裕,湖洋乡清白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印尼爪哇。儿童时期回国读书,民国15年(1926)毕业于厦门集美商校,即南渡马来亚任教,第二年又回国。当时地方民军战乱频仍,湖洋群众从战败过境的民军叶定国部缴获部分 枝,于民国17年组织湖洋民团局,子宽任团长,并进驻县城。...[详细]
李文会,生卒年不详,字端友,小岞乡后内村人。年少好学,博览典籍,“思研经学多有训解”,也擅诗赋。青年时尤重修身养志,励精图奋,富有报国热情。 建炎二年(1128年),文会以八行举进士,旋入仕。绍兴十二年(1142年)累官至监察御史。越年,迁殿中侍御史,又迁御史中丞。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详细]
李文陵(1916~1970年),泉州吴厝埕(亦称东观西台)人,民国5年(1916年)生,5岁时父亲去世,稍长进平民工艺传习所学做竹工,13岁入免交学费的泉州开元慈儿院念书,19岁南渡新加坡谋生。 李文陵在新加坡参加工人-,先后参加进步华侨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和星洲总工会等群众团体,成为这些...[详细]
李文墨,字西园,东平镇冷水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父载考,是一位热心家乡教育的长者。文墨小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冷水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莆田)学习。民国15年(1926),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秋,在“四·一二”的-下加入共产党。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冷水...[详细]
李五香,南安梅山芙蓉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家境贫寒,12岁随亲属到马来西亚投靠其三兄李映雪。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就读,毕业后到陈嘉庚开设的谦益栈当职员。五香为人诚实,工作认真,勤于钻研业务,在职5年,深得陈嘉庚的信任。后经陈嘉庚推荐到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有限公司任职。对橡胶的制造工...[详细]
李秀峰(1917~1972年),又名贤萍。民国6年(1917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四)生,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人。民国21年12月,前往菲律宾谋生。 秀峰身居异域,心怀故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奔走呼号,征募寒衣,发动捐款,号召-,调查揭发奸商活动。民国27年4月,他参加...[详细]
李延年,县城北门内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庭世代书香,祖父润之系晚清贡生,父宜守,曾任德化县丞。延年天资聪颖,先后就学于家乡及厦门的小学、中学。民国11年(1922)3月,其父为地方民军头子所忌,突遭杀害,家属亦岌岌可危。二兄家耀在永春中学任教,闻讯即急速扶携母亲及延年逃往厦门。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