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人物

刘梧桐

[公元1895年-1960年]

刘梧桐为[公元1895年-1960年]

  刘梧桐,字琴宗。安溪县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刘汝霖,清季岁贡,通经史,善属文,应布政使司挑考,列一等,授永春儒学兼学正,兼办德化、大田闱务。科举废后,不求仕进,解职还乡,创办案山书院,教书育人。
  梧桐兄弟7人,排行第6。因幼失怙,家道中落,无法入学,13岁往厦门,在乡亲林梓典当店里当佣工,勤快踏实,为老板所赏识。15岁经林梓介绍往缅甸,在其亲戚店里当佣工。不久,转做小贩。
  民国5年(1916)梧桐回国省亲,娶妻陈氏,往缅甸仰光做谷贩,每日贩谷5000包,供给英人在仰光开设的米厂。继则独资经营碾米厂,日碾白米千余包供应市场。继而扩大规模,开设三大碾米厂,日碾米上万包,运销汕头、厦门、上海等地,成为仰光专营粮食的最大厂家之一。因生意兴隆,而人手不足,乃请在乡胞弟金梓到厂里帮忙,扩充营业,发展国际贸易,家道日渐殷实,汇巨款在家乡建新居。当时,地方动荡,引起土匪注目。21年其母被湖头股匪陈世春绑架,他备款欲赎,却被居间者吞没,陈世春得不到赎款,打死其母。梧桐痛失慈母,喟叹安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导致匪祸频仍。认为只有办学校,兴教育,才能治愚,才能治国安民。遂立志发扬其父致力乡教之美风。
  26年秋以刘氏祖宇和自家的房子作校舍,与其弟金梓捐资创办案山学校,遴聘教师,招生上课。贫寒子弟补助学费。后重建校舍面积1762平方米,又购置教学仪器,充实设备,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独资开设蓬莱诊所,聘良医,购置医疗器械,便利病者就医。
  抗日战争开始,梧桐参加以陈嘉庚倡导成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任该会仰光分会委员,募款源源寄回祖国,支援抗日。日本南侵(1941),铁蹄将及仰光,迫于形势,梧桐留胞弟金梓居仰光做生意,而他用30辆卡车装运资财,沿滇缅路回国,不料至云南惠通桥竟被日机炸毁21辆,损失惨重,亲人刘祖聪殉难。梧桐回到战时省会永安,开办侨生运输行和汽车修配厂,又于贵阳开设戏院。虽因战争而事业收入锐减,但梧桐仍煞费苦心,维持案山学校经费。
  32年,梧桐冒险到广东韶关,接运美国用潜水艇运来之 和 ,装满11卡车行经江西、湖北、浙江、安徽、江苏至苏北战区交给抗日军。
  33年,梧桐在永安乘坐国民政府专机到重庆参加庆功大会,接受国民政府奖赏,并获得365000元,作为地下军在缅甸一切费用之补偿。原来他从仰光避难回国,临行时,敦嘱其弟金梓要以祖国为重,大力支持抗日活动,金梓遵兄嘱,作出很大贡献,故有此奖赏。
  梧桐在侨居地对创办安溪会馆,兴办侨校和创刊侨报等公益事业,皆不遗余力,深受侨胞赞佩。他被选为缅甸安溪会馆第三届副理事长,后任理事长,团结会馆诸同人,共谋侨胞福利,发扬先辈爱乡爱国精神,贡献殊多。他早年加入国民党,任驻缅党总支常务监察。国民政府要聘其为参政员,他力辞不就,只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在陈嘉庚感召下,他积极参与筹组集友银行并任理事,入股国币五十万元,嗣将股金捐赠集美学校作经费。
  抗战胜利,梧桐停办永安侨生运输行,将汽车修配厂全部设备搬迁到厦门,并入新开办的侨生铁工厂。翌年,梧桐往香港,得知日本占据台湾时,原被征召当炮灰的台胞士兵,散处在湛江和海南各有六千多人,时驻港联合国总署,因船只不足,未能及时遣返,梧桐即代“总署”租船运载台胞士兵回乡。旋往缅甸与金梓共谋振兴旧业。至36年因当地政府排华,乃移资金到新加坡开办“集华船务贸易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其侄祖殷为总经理,子杰民协助经营,拥有5艘远洋货轮,航运事业,颇为兴盛,誉为海外华侨、华人中独资经营航海事业的巨商之一。
  梧桐生活俭朴,不以富侨自居,吃与职工一样饭菜。他重然诺,守信誉,凡事认真负责,始终不渝,以底于成。虽年逾花甲,犹奔波于新加坡、缅甸与祖国之间,后积劳成疾,于1960年2月10日在新加坡辞世。
  梧桐之子杰民、祖平、杰力分居新加坡与缅甸从事实业,都有成就。特别是杰民酷肖乃父,继承梧桐遗志,对案山学校倍加关注,杰民会同宗亲刘澄清,刘汉水等翻建并扩建案山小学教学楼、宿舍楼4200平方米。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