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腾 [清][公元1598年-1664年]

  • 卢若腾(1598~1664年),字闲之,号牧州,同安翔风里贤聚(今属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奉旨入对四十名进士之一,授兵部主事。他秉性刚直不阿,弹劾朝廷权臣不怕丢官,惩治地方豪强决不容情,克尽职守,气节感人。 明末,国家动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若腾对权臣不以国事为重、纷纷争...[详细]

卢戆章 [公元1854年-1928年]

  • 卢戆章(1854~1928年),原名担,字雪樵,感化里古屿保古庄村人。 卢戆章9岁读书,18岁应试,县考名列前茅,府试却落第,从此不入科场。当时,“欧化东渐”,卢戆章参与基督教活动,受西方文化影响尤深。这使他与科举制度进一步决裂。他说“求学期于济世,寻章摘句胡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详细]

吕大奎 [元][公元1228年-1276年]

  • 吕大奎(1228~1276年),字圭叔,同安人。少时好学,年二十即登进士。初授潭州提举司,累迁吏部侍郎兼崇政殿说书。后因他讲南方方言,被派到福建兴化军任知军。任职期间,常以他的俸米冲抵贫困人家赋税。 吕大奎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对紫阳道学造诣颇深,因此向他求教的人很多。数十年间泉州府通经学古擢高...[详细]

吕罽

  • 吕罽(生卒年不详),字渊甫,号默庵,厦门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拔萃科考试,获朝考一等,原授官州通判,因母亲年老请求改授教谕一职。随即考取举人,所作文章选送皇帝阅览,一时广为传诵。他从小孝顺,其父曾患痰症,医生说竹沥可治,他怕夏天竹沥易干,大清早便进入密林之内砍竹取沥,手足长茧开裂,仍...[详细]

吕世宜 [清][公元1784年-1858年]

  • 吕世宜(1784~1858年),字西村,又字可合,号种花道人,同安县嘉禾里人。自幼嗜学,好金石,善诗文,壮年潜心钻研经学。先后在漳州芝山书院、金门浯江书院、厦门紫阳书院讲学。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后,视功名如粪土,应兴泉水道尹周凯之聘,掌教玉屏书院,更沉醉于金石之中,凡商周秦汉石刻、魏碑拓本...[详细]

马寒冰 [公元1916年-1957年]

  • 马寒冰(1916~1957年),原名国良,海澄县霞阳乡(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其祖父、父亲都是缅甸华侨。他出生于缅甸勃生城,民国17年(1928年)回国,定居鼓浪屿。年青时,先后在英华中学、双十中学就读,后考入浙江金华商业学校选修银行会计,民国21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肄业。因爱好文艺,民国25年在...[详细]

马约翰 [公元1882年-1966年]

  • 马约翰(1882~1966年),出生于嘉禾里鼓浪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就读于上海明强中学,光绪三十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获理学学士称号。在上海就读期间,马约翰一直是圣约翰大学体育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参加该校足球、网球、棒球、游泳等运动队,酷...[详细]

欧阳桢

  • 欧阳桢(生卒年不详),字少椿,号弢聿,厦门人。清末庠生。曾任厦门大学国文讲师。工书法篆刻,擅长行楷,晚年攻魏碑。远近碑文牌匾,多出自其手。与厦门著名报人苏眇公为邻,偶有七绝一首称:“神交我辈总忘形,同是浮家感梗萍。忽有长房为缩地,沧浪亭接醉翁亭。”曾与诗友组织“星社”。逝世前为阳台山僧人书写“阳...[详细]

彭德清 [公元1910年-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彭德清(1910~1999年),曾用名彭楷珍、陈国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同安县翔风里彭厝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2岁入学,16岁辍学。少年时在家乡参加抗捐抗税、反对土豪的斗争。民国15年(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详细]

彭友圃 [公元1893年-1931年]

  • 彭友圃(1893~1931年),同安县沙美村人。20年代初毕业于福州师范。民国3年(1914年)回乡创办新式学校,成绩斐然,为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陈敬贤所赏识,聘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办事员、办事处主任。民国15年秋,在集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同安县早期党员之一。同年11月,受罗明、罗扬才派遣,随北...[详细]

丘汉平 [公元1903年-1990年]

  • 丘汉平(1903~1990年),海澄县新垵(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出生于缅甸。少时回国求学。获中国公学商学士及东吴大学法学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获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外交领事系系主任、海外文化部主任兼中学部主任,还兼任东吴大学、交通大学、中国公学教授,并在沪任律师。民国28...[详细]

邱葵 [元][公元1244年-1333年]

  • 邱葵(1244~1333年),字吉甫,号钓矶,南宋同安小嶝岛人。少时聪颖好学,进秀才后又拜吕大奎等许多儒学名家为师。吕大奎师事王昭复,而王昭复曾拜朱熹的门生陈淳为师,故邱葵为朱熹的四传弟子,其气节与学术造诣,在泉郡颇有名气。 宋景炎元年(1276年),邱葵的恩师吕大奎不肯降元被害,激起邱葵的...[详细]

邱炜羈 [公元1874年-1941年]

  • 邱炜羈(1874~1941年),原名德馨,字羈娱,号菽园,晚年自号星洲寓公,海澄县新垵(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父丧,赴新加坡得遗产百万余元,成为巨富。他无意仕途和经商,为人豪放,倜傥不羁,喜诗词,与国内许多著名文人学者及社会活动家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等都有交...[详细]

邱良功 [清][公元1769年-1817年]

  • 邱良功(1769~1817年),字玉韫,号琢斋,同安县人。弱冠从军,初随金门镇总兵李芳国率舟师出洋追捕骚扰闽粤海面的安南夷艇,以军功累官外委、把总。自清嘉庆元年至三年(1796~1798年),他先后击败几股海上武装势力,补千总之职。嘉庆四年秋,提升为守备,嗣再升任游击、参将、副将。自嘉庆七年起,...[详细]

阮旻锡 [清][公元1624年-1705年]

  • 阮旻锡(约1624~1705年),字畴生,号鹭岛道人。父亲伯宗,幼孤,泛海做生意,上养堂亲下课子读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这时阮旻锡刚20岁,感于时变,慨然放弃了科举之途,拜父亲的老朋友曾樱为老师,以学习性理之学为主,旁及道藏、释典、诸子百家、兵法战阵、医卜方技等各方面的学问。出游...[详细]

邵应魁 [明]

  • 邵应魁,字伟长,号榕斋,明中叶同安金门人。同安县第一个武进士,著名的抗倭将领。 应魁聪明颖悟,曾攻读诗书,县试成绩优异,列考生之首。因父亲去世没有参加乡试。 嘉靖间,倭寇大肆骚扰我沿海省份。俞大猷视察金门所,应魁敬仰大猷的豪情壮志,于是弃文就武,跟大猷学武术,立志卫国。应魁勤学苦练,不但...[详细]

沈观格 [公元1892年-1961年]

  • 沈观格(1892~1961年),字锡标,号拙庐主人,厦门人。民国6年(1917年)赴印尼三宝垄,在一家公司任会计兼批房(文书)。他参与组织侨民发起加薪-活动,获得胜利。同时还在印尼创办平民学校,创办《真理》半月刊,并兼任《泗滨日报》特约记者,参与组建工党,积极维护当地华人、华侨的正当权益。民国1...[详细]

释会泉 [公元1874年-1943年]

  • 释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母迁居厦门。清光绪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赐法名。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即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道阶诸高僧,闻...[详细]

苏鸣岗 [明][公元1580年-1644年]

  • 苏鸣岗(1580~1644年),同安人,少时念过私塾,能文章,善武术,弱冠赴印尼谋生,初经商于西爪哇万丹,后迁居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通晓马来语和葡萄牙语。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苏鸣岗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特命为首任华侨甲必丹,作为当地“华人之领袖,管理一切民事诉讼”。次年,荷印评政院...[详细]

苏绅 [宋]

  • 苏绅,北宋中叶同安人,字仪甫,原名庆民,苏颂之父,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 苏绅学问渊博,能文善辩。扬州州将盛度以文才自负,见到苏绅文章后大惊失色,自愧不如,苏绅因此知名。历任选拔贤良方正科考官、翰林院学士、史馆修纂、知制诰、集贤殿修纂、吏部郎中等职。 苏绅锐于进取,对国家大事十分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