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扬(?~1951年) 林君扬,闽侯县人,生年不详,早年参加“复兴社”、“蓝衣社”等国民党特务组织,曾在福建地方军阀卢兴帮部队(后被国民党政府改编为新编第一师)任参谋,又在浦城县税务局任局长、福峡汽车公司任业务主任。民国28年(1939年)11月,由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委陈肇英和80师师长陈...[详细]
林开庚(1880~1923年),字孝先,清光绪六年(1880年)出生于琯头镇拱屿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家种田,也当过搬运工。后-背井离乡,赴湖北汉阳铁工厂做工,继之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车头当验车工。 民国10年(1921年)12月下旬,武汉共产党人陈潭秋到江岸开展工运,工人林祥谦深受教育和启...[详细]
林克俊(1926~1948年) 林克俊,化名老吴、吴克俊,闽侯县鼓山乡(今福州郊区鼓山镇)人。 民国30年(1941年)4月,福州沦陷,克俊辍学(初中),逃难到南平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伙夫,3个月后,到福清县当小学教师。民国32年又到闽清入“福建学院附中”读书,不久到沙县考入“省福高”。但不...[详细]
林可彝(1893~1928年),原名瑞鼎,字可彝,罗源县城关北门街人。 民国5年(1916年),林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为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先后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日期间,研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发表《日人捣乱东南亚和平论》等文章,严责日本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详细]
林立(1914~1948年) 林立,原名林笑幻,化名萧一秋、方生、老方、老黄等,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洲尾村)人。 林立4岁丧父,家境贫困,在小学读了几年书就辍学。民国17年,随姐姐一家到台湾,在高雄“德州楼”菜馆当堂倌。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菜馆停业,林立又回到福州,在南...[详细]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闽县青圃乡(今闽侯青口镇青圃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林白水祖父母将其收养,且爱抚备至,视同己出。同治十年(1871年)后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第三期管驾班。同治十三年,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与同学林森林、陈英等分派到“建威”练习舰上实习。...[详细]
林弥钜(1879~1950) 林弥钜,竹田人,清光绪五年(1879)出生。父林泰感是私塾教师,收入微薄,后又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以致家中一贫如洗。弥钜年幼失学,从小在外祖父家中放牛。弥钜19岁时到马尾谋生,在马尾海军煤站挑煤。23岁时他到福州一家锯木厂做工,帮助老板家人管理工厂,颇有才干,因...[详细]
林慕曾,平潭县北厝镇天山美村人,民国3年(1914年)6月14日生。父亲为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慕曾少时随父读书,14岁入县办兴文小学,插班五年级。15岁小学毕业,因家贫无法升学,回乡务农。 民国24年,慕曾考入县办小学教师训练班,担任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详细]
林启 (1839~1900年) 字迪臣,侯官人,家住城内。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慈禧太后拟修建颐和园,林启上疏谏阻,触怒慈禧,外放浙江衢州知府。在任不及两年,尽力充实仓谷,种桑养蚕,平反冤狱,惩办劣绅,整顿书院,创立义塾,受到人民的欢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详细]
林清卿 (1876~1948年) 侯官县人,家住城内。从小喜欢吟诗作画。后拜福州寿山石雕“西门派”陈可应为师,成为“西门派”代表人物,与“东门派”的林友深齐名。其后,又研习书法、篆刻、碑帖,着意创新,使以石为体、以意为本、以刀为用的薄意艺术从民间工艺进入文人艺术领域。清卿善于因材施艺,巧...[详细]
林清炎(1900~1938年),罗源县飞竹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飞竹、塔里、三角洋、陶洋、马洋、下漈、斌溪等地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任赤卫队队长。同年12月,在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长黄孝敏领导下,参与组织飞竹农民-。民国21年11月,林率队配合闽东工农游击...[详细]
林权(1919~1982年),原名启錝、启宇,字祥权,闽侯县尚干镇人。民国22年(1933年),考入福建乡村师范。后就学重庆国立第九中学、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毕业后,进入南京农业实验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携家归闽,在福建省农事试验场任职。1950年,主持间作稻改连作稻试验,经3年取...[详细]
林绍能(1908~1980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出生于罗源县洪洋乡王认村樟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父母双亡,与其兄相依为命。16岁后农忙务农,农闲贩卖绢花,艰难度日。 1950年林任王认乡(村)农会主席,带领贫苦农民参加土地改革。继之带头组织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春...[详细]
林绍年 (1849~1916年) 字赞如,号健斋,闽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任光绪六年(1880年)会试与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御史,上疏力谏移海军经费修葺颐和园,遭慈禧严饬。光绪十九年(1893年),...[详细]
林慎思(844~880)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钦平里(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人。年少好学,兄弟五人在筹岩筑室读书。唐咸通五年(864)荐礼部试,不第。退居梓里(在长安),著《伸蒙子》、《续孟子》。咸通十年(869)中进士。翌年再试,中宏词科第一。兄弟五人先后俱登第。懿宗赐“兰桂同芳”匾,...[详细]
林世章(生卒不详) 林世章,初名庆,字以行,后更名尚闇,坑田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吉安教谕。他发展教育,修葺破败的白鹭书院,使生员有所居。因教绩显著,升为国子博士。后转任南京工部主事。曾任都水郎中,打击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不法奸商,惩办不法税吏,制定平定物价的“短载法”。时河...[详细]
林寿椹(1920~1986年) 林寿煁,福州郊区鼓山乡后屿村人。 民国21年(1932年),林寿煁随父学习寿山石雕的工艺,民国29年出师,在一家图章店当技工,曾雕成一件“梅鹤”,被认为“出手不凡”。 1954年,寿煁同郭功森等人在后屿成立“寿山石雕合作小组”,他所雕的《八鹅八燕笔筒》...[详细]
林寿煁(1920~1986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出身于雕刻寿山石的艺人世家。1954年,发起成立福州市第一个寿山石雕合作小组。同年,雕成《八鹅八燕笔筒》,在苏联、东欧各国巡展后,作品被苏联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收藏。石雕《十三鹅十二燕笔筒》参加省民间美术观摩展览,获一等奖,作品由省博物馆收...[详细]
林寿昌(?~1935) 林寿昌,号叟村,祖籍连江县,寓居福州仓前山。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福州成立学生联合会,开展声势浩大的-运动。时林寿昌在英华中学读书,他离开学校,投入-斗争。 民国9年1月,林寿昌同福州 调查科成员刘友贤、林梅生、林子炎、江秀清等10人结拜为兄弟,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