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燮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汪燮卿,祖籍安徽休宁,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后转入北京石油学院。1956年赴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历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常务副院长、首席总工程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此外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炼制分会副主任、...[详细]

汪树仁 [公元1871年-1922年]

  • 汪树仁(1871年---1922年),又名立元,曾任国民政府安徽省参议,自幼饱读诗书,文学底功深厚,恪守孔孟之道,中庸之学,常以“慎独”自勉,与本乡礼屋人、曾任民国时国务院谘议及安徽省长名誉顾问的康达交往甚密,是街中有名的开明乡绅及慈善家。 树仁在街中开设最大的商号“源泰”,广有资产、田地,...[详细]

汪廷讷 [明][公元1573年-1619年,明代戏曲作家]

  • 汪廷讷(1573~1619年),字昌期,号无如,别署坐隐、无无居士、全一真人。今徽光乡汪村人。明代戏曲作家。 廷讷早年以经营盐业致富,家境殷实,由贡生授任南京盐运使及宁波府同知等职。他博学能文,爱好诗词,尤善曲。家中建有坐隐园、环翠亭,常与汤显祖、王伯谷等名士交往。廷讷剧作能博取汤显祖、沈璟...[详细]

汪挽华 [公元1907年-1974年]

  • 汪挽华,男,原名汪惠生,1907出生,芦溪乡芦溪街人,个高体瘦,话语不多,性格沉稳。幼时因家中贫穷,到景德镇做学徒,后经营木行,1938年曾在景德镇担任祁门木业公会主任。 民国二十七年(1939),景德镇地下党员任通文介绍汪挽华参加民族抗日先锋队,稍后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汪挽华接受中...[详细]

吴象

  • 吴象,原名吴大智,1922年1月生,休宁县商山乡商山村人。中共党员。 原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33年入安徽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37年在南京安徽中学高中肄业。1938年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夏,在晋东南敌后八路军野战部队做宣传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抗大...[详细]

吴正治 [明][公元1618年-1691年]

  • 吴正治(1618—1691年),字当世,号赓獠。清休宁临溪人,寄籍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市)。从小聪敏颖异。9岁能写一手好文章,13岁应童子试连获郡邑第一名。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以后,屡屡升迁,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详细]

谢复 [明][公元1441年-1505年]

  • 谢复(1441-1505),字一阳,明祁门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六年,卒于孝宗弘治十八年,年六十五岁。少从吴与弼游,又与陈献章为同门友,故其学务求力行。晚年,筑室西山之麓,学者称西山先生。...[详细]

虚谷 [清][公元1823年-1896年,晚清画苑第一家]

  • 虚谷(1823-1896年),安徽新安(今歙县)人,俗姓朱,名怀仁。曾任清廷将官,因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天国而出家为僧,“意有感触,遂披辎人山”,但他不茹素,不礼佛,惟以书画自娱。后来在上海他还曾暗地帮助太平天国。虚谷出家后携笔带砚,云游四方,足迹遍涉大江南北的江、浙、皖三省,尤多往来于上海、苏州、...[详细]

许国 [明][公元1527年-1596年]

  • 许国(公元1527一1596年),字维桢,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检讨、国子监祭酒 、太常寺卿、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十二年,因“平夷云南”有功,晋太子太保...[详细]

许厚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1934年5月4日生于安徽歙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62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潮委员...[详细]

姚桐斌 [公元1922年-1968年,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 姚桐斌(1922—1968),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我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主持制订了该所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领导和参加了数百项课题的预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及其他科技成果,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贮备。在坚持文明科研生产,培养严肃、严格...[详细]

张小泉 [明]

  • 张小泉,南直隶徽州府黟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张小泉长到三、四岁,刚刚能走路,就蹲在炉边帮0拉风箱;长到八、九岁,身个儿比砧子才高出一点点,就和他爸做对手,学着打小锤。等张小泉长成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接过他爸的大锤了。张小泉自小机灵聪明,肯用心学习,他爸又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尽心把祖传的手...[详细]

朱简 [明][公元1570年-1631年,明代后期杰出印学家]

  • 朱简(约1570年—1631年),字修能,号畸臣、菌阁,后改名闻,安徽休宁县人,明代后期杰出印学家。他精研六书,尤精古篆,在印学理论上造诣很深,有《印品》、《印经》、《菌阁藏印》、《修能印谱》、《印章要论》等著述传世;他在篆刻上着重笔意,以切刀刻石,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是位治印和印论兼精的艺术家...[详细]

朱升 [明][公元1299年-1370年,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

  • 朱升(1299~1370),字允升,号枫林,休宁回溪台子上村人,与朱熹同宗。受亦儒亦农之父朱秀和大家闺秀之母汪氏熏陶,朱升自幼好学,先后师从陈栎、黄楚望等名家,开馆讲学于故里、紫阳书院、商山书院、歙县石门、郑庄等地,人称枫林先生。朱升19岁中秀才,46岁中举人,50岁任池州路儒学学正,却不弃耕作...[详细]

胡康戎

  • 胡康戎 (1948~) 笔名康戎。安徽黟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景德镇日报》总编室资料员,景德镇市文艺工作团创作员,景德镇市文化局创作员、艺研所副所长、创作员,广东珠海口岸新闻宣传中心主任。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童话集《神雕》、《瓷雕龙船》,民间文学《转心瓶》、《...[详细]

胡廷瑞 [清]

  • 胡廷瑞 字蕴山,安徽黟县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任西乡知县。到任伊始,目睹城乡凋蔽,百废待举,乃以除害兴利为己任。 县城濒临牧马河,水泛岸颓,危及城厢。前任多令编竹贮石堵御,往往漂没。廷瑞倡议集资修筑河堤,首捐200串文,绅耆商庶踊跃乐输,共集20500余串文,树木...[详细]

江枫

  • 江枫 (1929~) 原名吴云森,笔名吴畏、匡非。安徽歙县人。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46年创办《晨星》杂志任主编,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记者、、研究员,江西省首届文协常委、创作研究部副部长,《红楼》杂志副主编,北京翻译社翻译,《寸草》杂志主编,中国社科院...[详细]

李平易

  • 李平易 (1956~) 安徽黄山人。1980年毕业于徽州师专中文系,1991年又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1974年在当地插队。1977年后任小学、中学教员,后任黄山市委宣传部干事,黄山市文联创作干部、秘书长。现为《黄山日报》记者兼市作协主席,安徽省作协副主席。1979...[详细]

李盛藻 [公元1912年-1990年]

  • 李盛藻(1912~1990)京剧老生演员。本名李凤池,字翰儒。原籍安徽祁门,生于北京。父李寿峰专工老生,叔李寿山也为京剧演员。他自幼好学,常模仿别人演唱。8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为盛字科学员,习老生。得萧长华、雷喜福、蔡荣贵、王喜秀、王连平等指点,又随马连良、高庆奎等学艺,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详细]

孪盛藻 [公元1912年-1990年]

  • 孪盛藻(1912—1990)老生演员。名凤池,宇翰儒。安徽祁门人。父李寿峰、叔李寿山均为京剧演员。幼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为盛字班学员,习老生。得萧长华、雷喜福、蔡荣贵等指点,又随马连良、高庆奎等学艺,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中已初露头角。出科后遂搭班演出。后成为高庆奎女婿后。经高精心辅导,艺术上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