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敬(1876~1964)陕西富平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入蒲城县衙户房习吏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与留学日本返回陕西的井勿幕等组织自治社、天足会。次年冬参与了富、蒲一带农民反抗西潼铁路路捐、进城交农的活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生“蒲案”的当天,师得知知县李体仁已对自己怀...[详细]
宋宜,字献可,号仰山。明代鄜州直辖地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五年(1526)进士,封授为行人(官职,掌管传旨、册封等事宜),奉命到沈王府祭祀。沈王赐赠厚礼,宋宜拒而不收。礼毕回京,任命为南京监察御史。赴任时,恰遇皇亲贵戚,骄横奢侈,贪赃枉法,宋宜上 书直谏,言词涉及朝政,冲犯了世宗皇帝,被...[详细]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的胞姐,弟弟兼从孙女婿为吴帝孙亮。初嫁周瑜长子周循,于229年再嫁成为右大司马全琮之妻,故称为全公主。 孙鲁班和全琮有记载的子女为两个:全怿和全吴(一说全怿非鲁班所生)。 孙吴中期,她一度权倾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详细]
孙鲁育(216年前后-255年),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女儿。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 与胞姐全公主被称为“大主”相对,被称作“小公主”。 黄龙元年(229年),下嫁左将军朱据,自此又被称作“朱公主”,育有一女朱皇后,赤乌十三年(250年)朱据去世后,改嫁车骑将军刘纂。五凤二年(255年)...[详细]
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明代大臣。陕西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历官行人、御史、大理丞、佥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 隆庆(1567~1572年)中,孙丕扬为大理丞。因曾劾首辅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孙丕扬,因而落职受审查。及至隆庆末高拱罢官,澄清事实,孙丕...[详细]
田本沛(生卒年不详),字汉元,号华石,陕西富平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后,曾授他官职,但他不愿到任。清军进军江南时,授他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他到任安抚-百姓,组织恢复生产,上奏减免了该县历年来拖欠的税赋和力役。清军渡长江南进,需要征集大量民夫,他...[详细]
田玉洁(1886~1929)又名惠成,字润初。陕西富平人。八岁入私塾读书。爱好拳棒,臂力过人,好打抱不平。清末,与在西安读书的同乡胡景翼等结为金兰之交,并经胡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年西安起义成功后,曾随民党人士到晋南抗击清军。后入同州军官学校,毕业后任陈树藩旅连长。1914年奉命回富平募集新兵...[详细]
同万明(1908—1985),出生于河南,幼年随父母逃荒到富县安家落户,住羊泉街。12岁在铁匠铺当学徒,出师后以打铁为生,特长于锄、镰、镢、斧等农用铁器的制作。1937年3月,太乐(羊泉)区组建抗日救国会时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4年,先后任区民政助理员、中共区委宣传科长、...[详细]
王邦俊(1546—1616),字虞卿,号壶岭,明代鄜州直辖地下柳池村人。 王邦俊自幼聪敏,读书用功,过目成诵,对答如流,文人学士广结为友。河东(山西)冯友渔,久负重望,领兵河西(陕西),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鄜州见到年仅20岁的王邦俊,夸奖“此人非池中之物。应乘祥云飞去”。当即破例收为...[详细]
王克昌,鄜城镇北教场人。1898年生,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任教于鄜县三民(民权、民主、民生)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任校长职务。 民国十二年(1923),四仙乡火烧村村民给三民学校学生王建功送粮进县城,国民党县政府派 强拉送粮驮畜支差,引起学生不满,组织起来-拥堂,学生直奔县衙,翻桌...[详细]
王树勋(1908—1936),洛阳乡田厢村人,乳名满全,又名万全,别名立三,化名创业。为富县最早的中共党员和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创始人。 1928年,王树勋在鄜县单级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简称延安四中)。在校秘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中共延安党组织编印的《荧火》、《曙光》等革...[详细]
武淑(1850~1921)女。字怡鸿,号仪光阁主。陕西富平人。幼读家塾,喜学诗画。她晚年将诗词集纳成《仪光阁诗钞》,就将幼时所作的《咏雪中梅·并序》列为首篇,序云:“咸丰丁巳十月,园梅新放,霏雪满阶。先君招马香轩姻丈饮。余方八龄,姻丈以《即景》命题,冲口哦二十字,工拙不省也,抚今追昔,忽忽六十年...[详细]
肖孝泽(1902-1944)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兼参谋处代理处长 号海梁。男,1902年出生,四川富顺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5期毕业。曾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1935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分派河南省安阳县任军训教官。1938年初,调任河...[详细]
杨爵(1493~1549年),字伯修,号斛山,明代学者。陕西富平人。杨爵在幼年时就爱好学习,因家中贫困,躬耕时带着书本诵读。后受其兄牵连,被逮至牢狱中。于是他给县令上 书,辞语激烈。县令为之惊讶说:“此奇士也。”当即将他释放,以礼相待。 嘉靖八年(1529)杨爵中进士,授官行人,经改选为御...[详细]
杨玉亭(1903~1966)原名汉章。陕西富平人。六岁起帮家里放牧、拾柴,1914年起读私塾五年,后辍学到三原一家商号当学徒。1930年,杨目睹大灾之后中共组织发动群众斗富豪、分钱粮,思想触动很大。第二年,毅然参加了中共三原武字区委组建的赤卫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渭北游击队总指挥...[详细]
南域始有学焉,自珍始”,说的就是大学士尹珍在东汉时期,徒步千里拜师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故里教授,时称南中人杰。为纪念邑人尹珍,旧时富源建有“尹珍故里牌坊”。 尹珍(79-162),字道直,平彝县(今云南富源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古代在今县图书馆建有南书...[详细]
张紞(?~1403年),字昭季,明初大臣。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张紞于洪武年间举明经,为东宫侍读,经多次升迁为左通政。洪武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后,置云南布政司,令张紞任左参政。临行赴滇时,朱元璋赋两首诗赠送他。洪武二十年(1387)春,张紞回京参见皇帝,受到嘉奖,表扬他“治行为天下第一...[详细]
张鹏一(1867~1943)字扶万,号在山主人,晚年号一翁、一叟,笔名树叟。祖籍山西曲沃,生于陕西富平,遂以富平为籍。七岁起入塾读书。11岁始由其父每日讲授汉魏以来古诗二三十句,并要求读写。坚持五年,诵诗达千余首。 清光绪十八年(1892)考入泾阳味经书院,读书的同时,还协助山长刘古愚校勘《...[详细]
张青云(1777~1854)字衢九,号楠亭。陕西富平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武进士,以汉人入直禁卫“乾清门行走”。十八年(1813)奉命随陕西提督杨遇春督率清军开往河南滑县镇压“天理教”(白莲教支派)反清起义。战斗中,他带精锐100余人绕道起义军背后偷袭获胜,以功实授兖州游击,后迁胶州副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