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占南(1887—1937) 南蓢泮沙南庄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父母到美国葛仑埗定居。1909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为三藩市中国同盟会主盟人、葛仑同盟会会长、美国总支部执行委员、葛仑中山中学校长等。负责为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及1911年黄花岗起义筹款。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到美国,力图...[详细]
郑志声(1904—1941) 原名厚湖,三乡古鹤村人。酷爱音乐,立志献身音乐事业,中学毕业时改名志声。中国指挥家、作曲家。 父亲是广州至香港之间的一铁路小站站长,母亲去世较早,有兄、弟、妹各1人。民国11年(1922)入读圣心中学,校长是法国天主教神父,懂音乐,为作弥撒,组织学生管乐队,...[详细]
郑治彰(1909~1981),宁强县宽川秦家沟人,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少时就读于宁羌县高级小学,被开除,回家经商不济,常出入于, 场,几不自拔。后负债出走他乡,浪迹天涯。1931年辗转到福建省建宁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文书。同年冬,调司令部任文书兼参谋。在广东南...[详细]
钟明锋(1917~1989) 男,原名钟世秀,汉族,本县坪落(今赤南乡)袁家坝村人。9岁丧母,13岁丧父。1933年红四方面军十师在本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钟世秀担任长滩乡第四村(梨树村)土地委员,不久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少共,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排、连、营长,一二九师十四团团长,朱德...[详细]
钟荣光,字惺可,广东香山县小榄(今中山市)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幼年随父至香港,入私塾,稍长返广州就读大馆。17岁中秀才后,从岭南国学名家吴道鎔举人受业。光绪十五年(1889),24岁的钟荣光中己丑恩科副贡后,在广州华宁里设大馆授徒。光绪二十年中甲午科举人。这时,他已名驰文苑,所作八股制艺文章,常...[详细]
钟文耀(1860—?) “留美幼童”时期的钟文耀 号紫垣,香山县人。清同治年十一年(1872)为中国首批公派留学30名幼童之一,由容闳带领赴美国留学,此时只有12 岁。1881年,清廷下令召回120名公派留学生,其美国耶鲁大学肄业回国。最初在上海港务局工作,不久便进入外交界,任清政府驻美...[详细]
钟允谐(1886—?) 字琴石,本县山口乡人。前清举人,历官四川犍为知县。民国2年(1913),任首届国会参议员。4年(1915),同蓝培元创办南郑县立高等小学校。7年(1918),任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著《诗稿》一卷,已佚,仅存《秋感》一首,已收入《续陕西通志》。...[详细]
周崧(1879—1961) 字毓秀,沙溪龙头环村人。父周简廉,在乡设馆授徒。其自幼随父就读,并立大志,誓言“若我得考,当振兴教育”。清光绪十五年(1889),随四叔前往美国当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经营有方,遂成巨富,成为旅美华侨中知名的企业家,曾任旧金山美洲同盟会评议员,国民党驻美国总...[详细]
周明球 (生卒年月不详)湖南省卢溪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沔县知县。任职期间清正廉明。遇灾荒年,自己捐款和“放赈抚粮”抚恤灾民,并派医为民治病。在县境关隘处设卡24处,招募勇夫,维护县境安全,得民拥戴。...[详细]
周守愚(1900—1952) 沙溪龙头环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安南(今越南)海防市。追随胡志明革命,1925年为法国殖民当局所迫出境回乡。1926年初,由胡志明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1928年秋,中山二区自治筹备处成立,任主任。支持和参与龙头环乡旅美爱国华侨周崧捐资兴办周...[详细]
朱绶 明代本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初以传旨出使宗藩,拒收徽王的馈赠。后为御史,多所陈谏。时兵司马门内地面涌出红色泥浆,众人十分惊异,不敢上告皇帝朱厚熜,只有朱绶以此异端为由,上疏劝谏皇帝多行善政,内外称是。死后,囊空几不能治棺衣,时人叹服其清廉节操。...[详细]
庄武 (1885—1958),字希安,定军乡元山村人。曾留学日本,日本明治大学及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时任21军作战参谋。两次回陕,发展同盟会员,为陕西督军张凤翙运军火。民国24年(1935)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审计部科员,后回县。27年(1938)后任县建设局长、...[详细]
祝龟 字元灵,东汉时本县人。15岁时远出为学,聪颖,能文。汉中太守认为他是奇才,说:“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后被州牧刘焉授为葭萌长,撰有《汉中耆旧传》,坚持著述至老死。...[详细]
朱克勤(1892—1979) 字自勉,香山县张溪村人。香山讲武堂毕业,在香港参加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参加香山县辛亥起义,后任非常大-军事委员、大本营拱卫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曾参加讨伐龙济光、驱逐莫荣新、平定杨希闵和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广东第一游击区江防司令兼第五游...[详细]
朱慕菲(1897—1932) 女,张家边西桠村人。早年在上海崇德女子学校读书。深得宋庆龄赏识,教其学习英文,其曾陪宋庆龄到日本,并参加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礼。民国9年(1920)其父朱卓文任航空局长时,其追随张惠长学习飞行技术,掌握飞行特技和飞机修理技术。后编入大元帅府航空局,任空军飞行员,是...[详细]
朱问民(1880—1951) 县城东关人,虽出身书香门第,而性凶悍好斗。少年时游学西安、保定等地,学无所成。清宣统三年(1911)返县,入洪帮为大爷,任簸箕河民团团头。其时,豪绅恶霸黄朝镛等把持县政,以其亲信徐培桂为民防局长,徐、朱两家宿怨甚深。一夕徐方横榻吸 ,忽有公差入禀,请赴县...[详细]
朱有德(1899~1989) 男,字慎先,1899年生于本县大市川农家。幼入私塾,苦读四书五经,后因家境困窘,债台高筑弃学。7岁时,左脚患骨髓炎(俗称湿脚气病),立志从医济世,1911年到观音“永发堂”药铺当徒工,一边炮制药,一边熟记药名药性。14岁拜老中医蒋德元为师。白天随师傅出诊,夜晚挑灯研...[详细]
朱有守(?~1943) 本县福成乡人。1918年,参与朱兆琼领导的反对军饷“十元半”的农-动,任百长(类似排长),每战必先。义军败,投敌,任甲长。以后因巴结上司被委为民团首领,渔肉乡里,捕杀革命人士。1932年冬,红四军某部在福成乡建立苏维埃后匆去空山坝参战。腊月24日晨,苏维埃干部召开支前大会...[详细]
朱兆琼(?~1920) 本县福成乡人。清末秀才,以农为业,家贫。民国7年(1918)10月,川北民军(军阀)总司令部郑启和下令强征军饷“十元半”,对交不起的穷苦百姓轻则-吊打,重则剥皮抽筋。11月,兆琼在程家坝一带组织红灯教,吸收教徒2万余人。从中选出精壮者为“神兵”,自任首领,据山练武,铸造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