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祥,1916年2月出生于新昌县大市聚上求村。1930年,新昌中学初中毕业后,先后在本县大市聚、西坑、前良和上虞等地做小学教师。1935年秋,在宁波鄞县教书。1936年,参加宁波各界救国联合会。8月,考入鄞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师班。期间,培养和发展一批救国会会员,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2月1...[详细]
梁国治(1723-1786) 清朝大臣。字阶平,一字丰山,号瑶峰,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进士,授修撰,擢署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湖北巡抚。乾隆三十四年(1769),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赈济灾民。三十六年,移湖南巡抚。三十八年召还,命在军机处行走。次年授户部侍郎,迁尚书。四...[详细]
廖鸣欧(1902~1949) 廖鸣欧,字伯鹏,广东兴宁人。少年时家贫,随伯父去马来亚。廖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向往革命,经介绍回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军事,于民国10年(1921)在步兵科第十五期毕业回广东,先后在大本营所辖的建国粤军李福林部第五军任讲武堂教练,李济深部粤军第一师二团七营营附,张...[详细]
李敦化(1893~1985) 李敦化,又名李意吾,广东兴宁人。父亲李曰京,曾任广东省议会议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2月,李考入两广高等工业学校预科。民国元年(1912)7月,因学业优异,被选送日本官费留学。在日本,他先后就读于东京东亚预备学校、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和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接着又...[详细]
李洁之(1900~1994) 李洁之,原名清廉,字洁之,曾用名李濂,后以字行,又号子正,广东兴宁人。早年就读新陂小学。稍长与堂兄合作经营生意。他喜读班超、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传记,熏陶日久,并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便毅然外出从军,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军士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详细]
海军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李君彦是河北定兴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干事、河北省委宣传干事、江苏省委组织干事,团中央经济斗争部秘书、部长,共青团河北省委巡视员、北平市委书记、天津市委组织部长等职。“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奔赴...[详细]
李鲁连,原籍浙江省嵊县,一九二七年生于山东青岛。他是“一二·一”惨案中师院第一个死于国民党武装暴徒的手 之下的,牺牲时年仅十八岁。 鲁连的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门任职,服务地点调动频繁,鲁连从小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却从来没有回过故乡。 鲁连六岁在青岛进小学,七岁到浙江金华,八岁到萧山,九...[详细]
林清(1770-1813) 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年青时当过药铺学徒、官衙佣役和运粮船夫。1806年加入天理教,成为坎卦教主,兼领八卦,传教河北。与滑县震卦教主李文成会商起义,被推为天王。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派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详细]
李士豪,字俊卿,诸暨盛兆坞李村人。1915年,在绍兴第五中学就读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丧权辱国廿一条的-。1919年夏,受五四运动影响组织参加了“国耻图雪会”,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同年秋,考入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毕业后,回家。由于受《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和思想的影响,于1926年赴广州参加...[详细]
刘岑(1087—1167),字季高,号杼山居士,吴兴(今湖州)人,后迁居溧阳。学问渊博,宽宏爱士,有古君子风。文章雄赡,字画道劲。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曾任著作郎,又出使辽国。还后通判兴国军,除湖州通判。辟川陕随-运使,佥金部郎。累迁户部侍郎、刑部侍郎,出知太平州、池州、镇江及信州。因得罪...[详细]
刘士木(1889~1952) 刘士木,名志权,字更生,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在家乡兴民小学读书。14岁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就读。不久出国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初在望加锡(今乌戎潘当)中华学校任教,后受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锋报》之聘,到该报任。 宣统元年(1909...[详细]
刘耀宗,1918年出生,兴国县鼎龙乡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9军政治部青年科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在长征途中,刘耀宗发现兄弟部队有8名伤员掉了队,被敌人围困,处境非常危险。在来不及向团领导请示的紧急情...[详细]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信连长、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第四师十一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详细]
刘玉堂,原名刘金启,1913年出生,兴国县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团历任通讯员、班长、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战争。1931年10月先后任少共兴国、会昌、宁都县委书记,江西省少年先锋队省队部省队...[详细]
李雪炎(1913~1999)定兴杨村人。1937年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十路连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独立支队第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冀鲁边抗日根...[详细]
李耀汉(1861~1942) 李耀汉,字子云,广东新兴人。早年在私塾入读,后在塾馆当伙夫,塾师,因-负债,沦为土匪,跟随匪首李北海为患乡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李北海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招抚,出任哨官,李耀汉亦随之出任文书。其后,李耀汉挑拨李准杀掉李北海,自己替任哨官,以后迭升为内河水师...[详细]
李振(1900~1988) 李振,原名晋坤,字载宏,广东兴宁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七人,李排第六。幼时因家贫辍学,为人帮工放牛。民国6年(1917)17岁赴汕头欲过南洋投其兄,未果,转而入粤-备军当兵。 其后一度投身于滇、桂军,后复加入粤军第一师。民国11年(1922)春随部北伐,...[详细]
陆伯龙(1897—1989) 吴兴(今湖州)双林人。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上海分会理事,望海楼书画社名誉会长。 陆伯龙年轻时的书画,曾得到艺术大师吴昌硕赞许,并为其题“号角闻楼主”,又作书推荐从艺术大家王一亭(震)学艺,深得王派艺术精髓,形...[详细]
陆费逵(1886~1941)字伯鸿,号少沧。祖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五岁起由母亲吴氏教读。六岁时随家迁南昌,仍由母亲教读。戊戌维新时,13岁的陆费逵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自学新书和《时务报》。常与其父发生冲突。幸得其母支持,开始自学古文、史地和算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