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兴宁人物

李洁之

[公元1900年-1994年]

李洁之为[公元1900年-1994年]

  李洁之(1900~1994)
  李洁之,原名清廉,字洁之,曾用名李濂,后以字行,又号子正,广东兴宁人。早年就读新陂小学。稍长与堂兄合作经营生意。他喜读班超、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传记,熏陶日久,并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便毅然外出从军,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军士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研究班。
  民国10年(1921)7月,在粤军第一师士兵营二连任排长。同年11月,被选拔为大元帅大东营警卫团二营五连排长。两年后升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一连连长,担负拱卫大元帅府任务。在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斗、统一两广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历任粤军部队营长、师司令部经理处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交通处长、北海平南盐务总局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团长、第一集团军第四独立旅旅长等。民国21年2月至25年6月,任广东虎门要塞司令部司令、广东国防要塞建设委员会委员、办公厅主任。民国25年(1936)6月,陈济棠策动反蒋(介石)事变。李洁之本是陈之亲信,但此时与陈的政见不同,遂与其他将领莫希德、罗梓材、李照寰、李振球、李汉魂等取得共识,策动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实行兵谏,从而迫陈辞职离粤。
  其后在第四路军参谋长徐景唐的支持下,李洁之转任广东省会 局局长。他到任后,立即宣布取消新闻邮电检查,以恢复言论通讯等自由;取消入伙担保办法,以恢复人民居住自由;释放“政治犯”,以恢复民主精神。计先后释放了前任移交的“政治犯”214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共党员及其他爱国进步人士。为此,受到叶剑英等的称赞。
  民国27年(1938)10月,改任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总监,负责筹措和供应抗战部队的粮秣、被服、弹药、通讯和卫生器材等。民国30年10月,任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李洁之在政治上所凭藉的余汉谋军事派系已被蒋介石陆续分化瓦解,他对此深感不满;并对蒋介石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愤慨,乃于民国36年(1947)5月往汕头市,以经营海洋渔业为名,意图由此联系一些旧军政人员和社会人士组织力量,配合当时各界进行的反-、反内战的-,借以建立一股反蒋的政治势力。是年秋,正式开办中国渔业公司。他往来台湾、香港、广州各地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加紧联系。同时,与中共方面取得联系,准备策划起义。
  民国38年(1949)5月,李洁之接任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他首先下令释放“政治犯”,并采取稳定金融、恢复工商百业的措施,活跃经济,准备支援南下的解放军。5月14日,李洁之与原国民党军队将领吴奇伟、曾天节等人署名发表《我们联合起义的宣言》,随即率领所部宣布起义,并以梅州区专员公署名义发电报给所属各县称:“第九行政区已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起义,脱离蒋介石匪帮,希各县宣布和平解放。所属文武机关人员,务尽守岗位,保管公共财物,维持治安秩序,听候中共派员接管至要。”20日,李洁之将起义详情向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报告,并赴梅州与闽粤赣边纵计议进取韩江下游,解放潮汕。不久,粤东闽西16县联成一片,保存了地方元气。与此同时,李洁之还发表一封公开信,劝告张发奎、薛岳、余汉谋起义,未果。旋任中共建立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50年代后,先后担任广东省政府委员、黄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1951年,他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极 分子”。1961年后,在省政协担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兼军事政治史料征集组组长,先后撰写了40多万字的亲历、亲见史料,被誉为“广东的活军事字典”。
  1979年4月,李洁之错划“ ”的问题得到平反改正,被任命为省政府参事室主任。1983年4月,他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并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1990年他将自己历年所写的著述整理,出版了《李洁之文存》,共70余万字。1994年1月26日在广州病逝。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