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楣(1882-1939),宇阆村,湖北恩施鼓楼街人。19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全国激愤。张荣楣与同学康建唐等密谋,联络当地爱国反清知识青年,进入当地各汉流组织当大爷,掌握领导权,宣传革命,准备发难。后康建唐被捕入狱,事未成功。 光绪二十九年,施...[详细]
张如榜(1600-1690),字宪卿,号云琦,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人。三异兄,仲璜伯父。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8月生。早年苦志下帏,督学水公拔列第一,获廪生,为汉庠名士。 清顺治三年(1646),登贤书(中乡试),因服丧未赴京试。 五年(1648),同弟三异一起赴京会试,中举人,...[详细]
张瑞瑾(1917-1998),湖北巴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利专家。 193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194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水利专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水利实验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大...[详细]
张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著名表演艺术家。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详细]
张瑞贵(1890-1977),字玉麟,法名园亚,壮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贵台乡那统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素有“生张飞”之称,蒋经国誉其有“廉颇风骨”。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少年家贫,给人放鸭。喜习拳术。曾于钦防军官讲习所肄业。 宣统元年(1909),受孙中山两次组织领导钦州...[详细]
张汝济,字仁甫,号育泉,明代通州人。先世浙江鄞(yǐn)县,永乐间于通州卫从军,并定居通州,后代即为通州人。 张汝济少年时代最好读书。他的兄长张汝源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先参加通州贡院乡试,考中举人。成为他的老师。隆庆元年(1567年),他也在通州中举,没有再继续上考,而被朝廷调到山东蒲...[详细]
张若麟(1914~1999)女。清苑温仁村人。1934年9月考入河北医学院,后转贵阳医学院读书。1942年贵阳医学院毕业后,在贵州省医院任妇产科助理医师、医师、主治医师。1950年任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兼贵阳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1953年调河北医学院。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在河北医...[详细]
张若柏(约1890-1941),湖北汉阳县北乡柏泉院子塆(今属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 清末自费留学德国。1910年回国,投身国民革命,在几次秘密活动中,被清政府逮捕。后用重金买通清吏获释。中华民国初建,张若柏以留德学生及革命党的声誉,出任汉口市政府秘书、科长及湖北省禁烟局总务科长等职。其间,...[详细]
张若名(1902~1958)女。清苑温仁村人。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时邓颖超、郭隆真等也在该校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与郭隆真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任评议部部长。6月当选为天津各界联合会庶务科干事。12月当选为天津新 评议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1月在《觉...[详细]
张森林(1909~1943)清苑冉庄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家乡从事抗日工作。1938年任清苑县冉庄抗日政权秘书,写下一首《从戎赋》:东来魑魅践山河,神州烽烟血泪多。 且将毫墨抛书案,怒持剑戟战群倭。 1938年,区委吸收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任...[详细]
张尚志(1926~1989)唐县刘家庄村人。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兵工厂工作,先后任组长、队长职务。1947年7月因 0事故,双目失明致残,后经个人再三申请,被批准复员回乡。张尚志回乡后,仍以革命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为残废军人,不靠国家救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各种农活,走...[详细]
张绍书(1895-1957),字六一、洛逸,湖北随州城区人。在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恽代英组织的革命团体“仁社”。 1919年"五四"运动后,张与在北京、武汉读书的部分随县学生暑假回乡,创办《觉剑》半月刊,担任副社长,宣传新文化。不久被随县知事公署指控为"宣传邪说"而勒令停刊。 19...[详细]
张绍堂(1900~1942)化名刘济民,字汝钦,曾用名张稚生。定兴张里村人。1927年毕业于定兴县师范讲习所,后任容城县北张村小学教师。1930年4月参加阴一刚等发起的革命文艺研究会,以提倡读书为名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阅读进步书籍,提高思想觉悟。1931年4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教师身...[详细]
张少岩(1910-1971),后更名张君悌,笔名金人、田丰。1910年4月25日生于河北省南宫县。自幼丧母,随父亲辗转漂泊于苏、皖、豫、京等地。在读小学阶段,曾在南宫、开封、苏州、淮阴、北京等地学校就读。1923年于北京师范附小毕业,1925年考入北京安徽中学。 1927年来哈尔滨,在东省特...[详细]
张申府(1893年-1986年),名崧年,张岱年之兄,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哲学家,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大革命时期因政...[详细]
张省三(1905~1982)定县(今定州)西王耨村人。1924年到燕京大学读书,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经批准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定县党部执行委员会训练部部长、定县职业学校校长,因将职业学校办成了有名的“红色学校”而被国民党政府通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东...[详细]
张时(生卒不详)字宗易。易州(治今易县)人。少年时曾与杨继盛同学,杨继盛以兄礼事之。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值蒙古俺答汗部入侵,张时上 书朝廷建议抗敌,不听,结果俺答汗以入贡为名大举寇掠。明世宗命仇鸾为大将军,倚以灭寇。仇鸾畏敌求和,请与互市市马,使蒙古军满载而归。是年,杨继盛由南京吏...[详细]
张时超(1912-1970)。原名明厚,湖北随州何店人。 1935年考入武汉大学攻读英语。参加学校举办的抗日战争问题研究会。 1937年底,聆听董必武在武大作抗战演讲,后弃学参加抗日活动。 1938年1月,回随县组织"随县抗日救亡剧团",到随北、随中地区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1月,...[详细]
张士汉(1886-1975),湖北省大悟县人。武汉江岸疗养所所长、二七纪念馆馆长。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出身贫寒农家。8岁放牛、种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15岁始弃耕从工,始当学徒。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铁路,在黄河南岸电灯房做小工。 民国六年(19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