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张时超

[公元1912年-1970年]

张时超为[公元1912年-1970年]

  张时超(1912-1970)。原名明厚,湖北随州何店人。
  1935年考入武汉大学攻读英语。参加学校举办的抗日战争问题研究会。
  1937年底,聆听董必武在武大作抗战演讲,后弃学参加抗日活动。
  1938年1月,回随县组织"随县抗日救亡剧团",到随北、随中地区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月,被派至均川镇小学教书,建立随南地区中共小组。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均川支部委员会,领导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商民抗日救国会和随县人民自卫团,动员青年到中共鄂中区委创办的长岗店抗日游击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后被派往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政治指挥部,任随南工作队队长。抗敌工作委员会撤销后,张先后担任均川小学校长、中共随县均川区委书记。
  1939年10月,中共随西工作委员会成立,张任书记。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组织农民自卫队和抗日武装工作队,秘密建立地方政权。
  1941年3月,张任随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41年5月,任随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委政权部长。动员13000人参军从政。当年夏,随南发生严重旱灾,日伪军对根据地又实行物资-。张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并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秋季,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上交救国公粮500石,受到鄂豫边区行政公署的通令嘉奖,并获"模范县"光荣称号,《解放日报》亦在头版报道。
  1942年7月,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撤离随南,张调中共安(陆)应〈山〉县委工作。不久,调任鄂中行政公署财政委员会秘书。
  1943年9月,调鄂中中学任校长兼训育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培养革命人材。
  1945年4月,根据地收复,张回随南任县长兼政权部长,迅速恢复区、乡政权,日夜辛劳,20余天筹集军粮25万斤,组织民工1200人支援抗战。"中原突围"前夕,张奉命化名北上东北,到安东(今丹东)解放区工作。8月分配到中共辽东省委,在桓仁县参加土改和开展游击活动。
  1946年冬,任虎山县县长。辽东解放后任中共宽甸地委干部科长,不久改任秘书主任。宽甸地委撤销后任中共安东省委秘书科长。
  1949年5月,张随解放军南下江西,先后担任中共赣州地委秘书主任、赣西南区委秘书处长、江西宁都地委委员和秘书长等职。
  1952年,张调武汉任中南第一航空工业学校副校长,同时任航空工业局局长。不久学校迁至南昌,改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张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1955年3月,张被选为中共南昌市委委员。
  1957年开展反 份子的斗争活动,张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执行政策,保护知识分子。
  1959年3月,张抽调到沈阳,负责将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扩为学院。一年后,返江西省筹建江西工学院,任中共江西工学院委员会书记兼管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工作。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张将国家每月照顾的10斤精粉、5斤黄豆、2斤麻油和白糖等营养品全部交给公共食堂。
  1966年,张患癌症在上海住院治疗,病中多次写信劝告师生不要形成对立两派。
  1967年,回校引导群众正确开展运动,学院在"文革"期间未出现武斗,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未遭揪斗。
  张参加革命后全家流离失所,1952年才找到长子。次子仍留农村照顾养身父母。其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昌市工作,长媳是吉安县山区教师,按照政策可调在一起生活。张拒绝了儿媳调至南昌市要求,动员儿子到吉安县工作。并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能不爱吗?我们共产党人要顾全大局,如果只考虑个人利益,总想比别人特殊会失去群众信赖的,我不能这样作。"1970年病情加重,8月8日在上海逝世。
  (《随州志》658-659页) 相关院校:

武汉大学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赵宏弼 (1912~1988) 江苏省镇江
洪达瑛 (1912~1971) 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
高德财 (1912~1936)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钟行忠 (1912~1936)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彭瑞珍 (1912~1936)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
张承樵 (1884~1970)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
张云石 (1887~1970) 甘肃省天水
张名振 (1883~1970) 重庆市长寿区
张直忱 (1881~1970)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
张光 (1878~1970) 浙江省温州鹿城区
张文甫 (1902~197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 更多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