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棠

  • 何满棠,男,汉族,1968年1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广东省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 何满棠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凭经验能判断不同螺丝的材质与对应的扭矩,仅用普通工具扭出的螺丝扭矩均在国家标准之内;他自主创新,探索研发,善于发现控制设备缺陷,及时破解难题、排除故障,所带班组安全运行...[详细]

何渠若 [公元1920年-1973年]

  • 何渠若(1920—1973),原姓蓝,名克纯,又名蓝峋,湖寮镇圣塘村人。父务农,亦曾当过小学教师。生母早故,童年生活相当艰苦,从小就帮做家务劳动和下地干活。上高小时也帮人做短工。民国24年(1935)考进了大埔中学,看了诸如《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和苏联的《铁流》、《士敏土》,邹韬奋主编的《...[详细]

何善衡 [公元1900年-1997年]

  • 何善衡(1900-1997),祖籍番禺县茭塘司石溪村(今属广州市海珠区)。清代末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困家庭,靠母亲挑担上街贩卖棕绳度日,在半饥半饱中度过了幼年。因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10岁前仍未入学读书。其后,父母将他送回乡下,入读费用不高的私塾。 在乡间私塾,虽然学的是《三字经》、《幼学琼林...[详细]

何少霞 [公元1894年-1942年]

  • 何少霞(1894-1942),名振渠,字乾调,沙湾北村人。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受粤剧熏陶,为人诚实,学风严谨。何少霞在乡里以教书和创作广东音乐为主,曾在乡女子小学德明小学、象贤中学任教,与远房叔父何柳堂、何与年等探讨广东音乐的演奏、创作、评论,并与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以及西洋音乐家何...[详细]

何世荣 [公元1933年-1981年]

  • 何世荣(1933~1981),广东省惠州人,著名曲艺家。1951年从澳门来广州,时年18岁。他是一位多才多艺失明艺人,擅长自弹自唱,用“边助”自打锣鼓,并拉得一手好高胡、小提琴。其嗓音甜美悠扬、自然流畅,且擅仿各名家腔口的唱法,如薛腔、凡腔、虾腔、白驹荣腔、马师曾的乞儿腔等,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详细]

何寿朋 [公元1866年-1921年]

  • 何寿朋(1866—1921),字士果,民国后以字行。湖寮双坑人。父如璋。寿朋年二十三侍父日本,为文洋洋数千言。嘉应黄遵宪时为参赞,大异之,赠以诗。登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举人,二十四年(戊戌,1898)成进士,改官江西知县。是时清德宗锐意变法,擢用一时名流,而黄遵宪奉以京卿出使日本,命调寿...[详细]

何寿田 [公元1888年-1948年]

  • 何寿田(1888~1948),号季威,湖寮镇双坑村人。他4岁丧父,幼读史经,进修于汕头金山中学。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寿田东渡日本就读成城中学,后经邹鲁介绍入同盟会,转学到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学期间,承邹鲁电邀回国投身辛亥革命,寿田遂弃学与萧冠英、廖志人等联袂返回南京,追随黄兴,在津...[详细]

何探源 [清]

  • 何探源,字衍明,号秋槎。-恭洲人。祖遹骏,邑庠生,宿学不售,赍志而殁。父惇大,性至孝,以父善病侍疾久精歧黄术,弃童子试,居药肆。贫者求医不索值。探源少颖异,七岁辨四音,解吟咏;九龄应童子试,见赏袁邑令;十二龄作《鹧鸪赋》,特清逸,族叔炳星览之,叹为伟器。弱冠补博士弟子。屡试优等。道光二十三年(癸...[详细]

何侠 [公元1891年-1968年]

  • 何侠(1891—1968),字时杰,号十年磨剑室主,湖寮镇双坑村人。父子纶,系清末福建马尾船政局驻香港代表。他于清宣统三年(1911)由胡汉民、邹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即参加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民国5年(1916)4月,经孙中山保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结业时,滇军首领蔡锷将军赠一...[详细]

何小静 [公元1921年-1942年]

  • 何小静(1921-1942),沙湾镇北村人,曾就读于沙湾德明小学、广州职业学校英文夜校。抗战爆发后,何小静兄妹等七人参加抗日先锋队及艺协少年组,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何小静任广州少年抗敌先锋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何小静被派往国民党第七战区政工总队...[详细]

何与年 [公元1880年-1962年]

  • 何与年(1880~1962),名树人,祖籍广东番禺沙湾北村,何博众之孙。何与年自幼受祖辈的音乐熏陶,跟随堂兄何柳堂学琵琶,后又精通三弦、扬琴等乐器,是广东音乐的多产作家。他留于后世的广东音乐有《寒潭印月》、《走马看花》、《上苑啼莺》等作品30余首。 个人作品 何与年一生潜心于广东音乐创作...[详细]

何育斋 [公元1886年-1949年]

  • 何育斋(1886~1949),原名载生,湖寮镇莒村人。他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少年时习二胡、三弦,成年后专攻古筝。 育斋收集整理民间保存的乐谱并进行教习和传播,结合客家人的爱好、特点修改编著成《中州古调》及《汉皋旧谱》,成为深受客家人喜爱的民间音乐。 民国19年(1930)春,育斋为长见识和...[详细]

何柱彬 [公元1900年-1951年]

  • 何柱彬(1900-1951),字乾楚,番禺县沙湾镇人。 1917年在广州广府中学就读,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27年毕业,同年返广州任教于广东国民大学。1930年起,先后任南京税警团和宪警处军需。 1932年,父何与柳及二兄何柱保双双病重,何柱彬即弃官回乡,接掌父业,经营何生利...[详细]

何作朋 [公元1917年-1985年]

  • 何作朋(1917~1985),广东中山县人,祖、父辈均从事篆刻印章业。他念过6年私塾后,便随父学习篆刻印章。民国29年(1940)在广东省粮食调节委员会当雇员、办事员、科员。民国38年6月离职,在文德路自营-小店。 何作朋于1956年加人广州市第一-合作社(1972年并为红印刻字厂)。197...[详细]

黄长夏 [公元1882年-1961年]

  • 黄长夏(1882—1961),字炳南,光德镇沙坪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小学未毕业,15岁就开始替人砍树做杂工。25岁那年(1907)他创办了“三和”瓷厂,因此,人称他为“黄三和”。 “三和”瓷厂从创办到1956年并入县陶瓷专业联社,整整50年。办厂初期是一间设备简陋面积仅有几十平...[详细]

黄达强 [公元1934年-1992年]

  • 黄达强(1934~1992),银江镇昆仑村人。 达强于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曾任北京市委原书记郭影秋的秘书。1971~1978年,在《红旗》杂志社任。1978年起,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副...[详细]

黄鼎臣 [公元1901年-1995年]

  • 黄鼎臣,男,汉族,1901年8月生,广东海丰人。中学就读期间,曾参加彭湃同志在海陆丰领导的革命活动。1921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日本医科大学,后入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继续深造。任广东留日学生同乡会总干事。在东京参加社会科学研究社,1928年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反日大同盟”组织委员会主任...[详细]

黄鼎苹 [公元1894年-1973年]

  • 黄鼎苹(1894~1973),名侃,广东顺德容奇人。他居住在广州河南,将住处命名为珠海波光楼。 鼎苹少时随父黄桐学画,好深思,见前辈所习人物,动物画,头大而躯短、不合比例,虽笔力遒劲,但不够理想。便师事区继芬学习西洋画法,研究-原理,后又认为描头画角,追求形似,艺术性不算很高。于是回过头来学...[详细]

黄独峰 [公元1913年-1998年]

  • 黄独峰,画家。名山,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男,汉族,1913年10月生,广东揭阳人。1929年从揭阳画师邝碧波学任伯年派花鸟。1931年入广州春睡画院。1936年留学日本。次年回国。1938年后在桂林、重庆、香港及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从事美术活动。1939年在香港创办《现代艺术...[详细]

黄桂珠 [公元1915年-1994年]

  • 黄桂珠(1915~1994),女,又名黄吉,出生于饶平县,3岁时被卖到大埔双溪镇下木村黄家做养女,长大后嫁湖寮龙岗。 桂珠10岁随养父学戏,12岁师从来明师公,工于花旦、青衣,并开始登台演出。她17岁成名,曾先后在“荣天彩”、“新天彩”、“艺社”、“国艺社”、“国乐社”等戏班担任主演。抗战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