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何探源

[清]

何探源为[清]

  何探源,字衍明,号秋槎。-恭洲人。祖遹骏,邑庠生,宿学不售,赍志而殁。父惇大,性至孝,以父善病侍疾久精歧黄术,弃童子试,居药肆。贫者求医不索值。探源少颖异,七岁辨四音,解吟咏;九龄应童子试,见赏袁邑令;十二龄作《鹧鸪赋》,特清逸,族叔炳星览之,叹为伟器。弱冠补博士弟子。屡试优等。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举于乡,咸丰八年(戊午,1858)成进士,选庶吉士。丁艰回里,主讲潮州韩山书院凡六年。值海氛未靖,襄办潮州防诸事宜。时天津罢兵议款,英人有入城之约,惟潮人阻之经年,几酿大变。巡抚郭嵩焘寓书商榷,探源与郡人士调剂约束,民始帖然。事后大吏保奏,得花翎五品顶戴。同治七年(戊辰,1868)散馆,改官知县,选四川阆中县。县俗夫妻反目,归辄雉经,外氏即挟人命为孤注。探源至先严示禁。间有复蹈故辙者,勒追诈赃,究诬坐,风顿息,活命无数。冬装棉衣千百具分给狱囚,尤加恤贫。民感深挟纩。际大比,分俸余赠士子宾兴费。摘奸缉盗,循声日著,大府倾襟。九年充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调署开县。以试士劳瘁属疾,犹日阅案牍,听断不懈,至秋病剧,卒于官。年五十五。卒后不名一钱。邑人士敛赀赙之,子邺华得扶榇归。
  探源早负文名,中岁始登第。公车两度北上,晚岁改官入蜀,道途经历,人事感慨,辄寓之于诗。其诗学长庆体,善写人意。间亦出入于少陵、义山、牧之。初改官,不惯趋奉,尝作《新妇词》以见意。在开县作《公余五首》,有云:“我心固空洞,我性分喜嗔。猾胥界其侧,片语导屈伸。此际或不检,偏处暗即生。”又云:“律一而例百,援引恣挦搘。情真例未当,旋风在笔下。删节慎拘索,比附而苟且。公庭决一囚,谳牍动盈把。申详与驳复,官纸费钞写。浮文转相蒙,实处安在也。当时明允才,断不笔墨假。”又云:“感化存其理,威克令始行。刑书以救世,国侨真惠人。”又云:“县官称父母,职在养与教。究竟教养事,空言不能到。何以浚沟洫?何以兴学校?百为计经费,民力应见效。捐摊失均平,兴作苦号召。利民先病民,或致纷更笑。”可见其通达吏治,不徒为诗人已也。又以川中官舆所过,办夫役者轿牵责诸地保,取诸乡民,是亦虐民一政,恻然作诗云:“官来事事皆民力,试问图民惠若何?”真不愧循吏之言也。其《大埔新乐府七章》亦足以训俗云。
  邺华号架珊。幼聪慧,天性过人,由廪贡生保训导,授职户部主事,转员外郎。以母病乞归养,调护药饵必躬亲。闻父讣号泣万里奔丧,奉庶母曹氏扶榇归里。念庶母能得父欢,身后照料皆其力,终身孝养如所生。时大学士孙家鼐与探源同年至谊,屡书催邺华赴京就职,以母老婉辞。居家奉亲教子,和睦宗族乡邻,清正自持,闾里敬服。其长子传薪、三子述,均有声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