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何渠若

[公元1920年-1973年]

何渠若为[公元1920年-1973年]

  何渠若(1920—1973),原姓蓝,名克纯,又名蓝峋,湖寮镇圣塘村人。父务农,亦曾当过小学教师。生母早故,童年生活相当艰苦,从小就帮做家务劳动和下地干活。上高小时也帮人做短工。民国24年(1935)考进了大埔中学,看了诸如《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和苏联的《铁流》、《士敏土》,邹韬奋主编的《生活》、鲁迅主编的《海燕》等书,开拓了视野,革命思想得到了启蒙。
  抗日战争爆发后,京、沪、津、穗的大埔籍师生,纷纷返回家乡,参加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经常举行报告会、座谈会,还组织同学走上街头,奔赴农村发表抗日演说,演出抗日剧目。何渠若经常是这些活动的主讲者。
  民国27年(1938)7月,他初中毕业,家贫不能继续升学,父亲要他去小学教书,他却与吴星峰、廖一凡一起,冲破重重困难,直奔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支队。当年10月,经队长叶荫庭、政治指导员程克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28年(1939)秋,在抗大毕业后,他除了短时期在机关工作外,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沈阳部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渠若作战勇敢,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民国31年(1942)冬,他在湖西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中,担任狙击日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和群众撤退的任务。他指挥一个连的兵力,缠住敌人,杀伤近百名敌人,粉碎了日军铁壁合围的战斗部署,树立了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渠若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好的组织和指挥才能。初时,他所到的连队,原是平江起义时建立起来的连队。他到连队后,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使之成为一支具有坚强的战斗力的队伍。上级称这个连像一只小老虎,放出去就打胜仗。
  民国38年(1949),他任某团政治委员,认真抓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宣扬先进典型,亲自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把这个团带成了一个先进团。进军大西南时,冒雨经过l50多公里的急行军,在战士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又以勇猛顽强的作风,与敌激战两个多小时,歼灭大批敌人,活捉了国民党政府军中将司令萧以觉,夺取了入川作战的第一个胜利。
  此后,在大西南剿匪的军事行动中,又累立战功。建国后,对部队思想建设也有不少建树。
  1950年,他奉命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屡立战功,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一枚,和以金日成主席名义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1971年2月,还奉命兼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职务。后因积劳成疾,患了心脏病和其他多种疾病而回国治疗,于1973年9月病逝。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慕容婉儿 (1920~1970) 上海市黄浦区
赵承辉 (1920~1944)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杨展 (1920~1941)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郭元兴 (1920~1989) 江苏省徐州睢宁县
饶维岸 (1920~1962) 浙江省温州苍南
+ 更多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
张文鸿 (1902~1973)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李弥 (1902~1973) 抗日名将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
李超桓 (1898~1973)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沈发藻 (1904~1973)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
徐来 (1909~1973) 上海市
包天笑 (1876~1973) 江苏省苏州
+ 更多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