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雷 (1884-?),广东省三水县人。1919年10月,被《国际协报》社长张复生聘为该报。1921年2月,叶元宰创办《东三省商报》后,他应邀任该报总。1923年9月,中共地下党员陈为人、李震瀛在哈尔滨创办哈尔滨通讯社,邀请他担任丛刊主任。1925年5月,哈尔滨通讯社停办后,再次返回《东...[详细]
吴道镕(1853~1936) 吴道镕,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澹庵,广东番禺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应元书院。清同治十三年(1874),学者李文田回籍,主讲应元书院。吴得其指点栽培,学业大进。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光绪六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授编修。时李文田返京,入值南书...[详细]
吴鼎新,原名旭,又号济芳,字在民,广东开平人。16岁赴广州求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府试第一名考取庠生。此后他不愿以科举为进身阶梯,认为科举八股文不切实际,而努力学习作为新学基础的数学课程。光绪二十九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博物科学习。他深受民主思潮及教育救国思想影响,立志于教育事业。...[详细]
伍汉持(1872~1913) 伍汉持,广东新宁(今台山)人。早年在佛山西医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开平、香港两地行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九龙创立英华学堂。其间,思想倾向反抗清朝种族-,曾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又创立图强医学堂。是年九月考入广东法政学堂,并与友人创办赤十字会。翌年因参与...[详细]
吴敬业,原名吴天赐,曾用吴准、陈光、陈华、陈光华、昂冲、琳曼等化名,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高塘乡一个封建大家庭。其父吴逸士(又名菊如),在马来亚怡保和新加坡等地经营锡矿业。其母林素娥,家庭主妇。吴敬业自少跟着父母侨居怡保。 吴敬业和同时代的进步华侨青年一样,充满热情,渴望救国,渴望祖国...[详细]
吴康(1895~1976) 吴康,字敬轩,号任书,别署锡园主人,广东平远人。年幼时随父耕读,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赴上海复旦大学肄业。后返乡就读。民国6年(1917)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民国9年毕业后,任职于北大图书馆。“五四”运动后,曾与同学罗家伦、傅斯年、俞平伯等人创办《新闻》杂志,倡改...[详细]
伍连德(1879~1960年),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群岛)。1899年,伍连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在校7年间,曾去利物浦研究疟疾,去德国、法国研究细菌学。1903年受聘为伦敦丕兰顿医院内科医生,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槟榔屿开诊为业。1907年回...[详细]
吴六奇(1607~1681) 吴六奇,又名吴钩,字鉴伯,号葛如,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曾读书,青少年时嗜-,致倾家荡产,行乞他郡,从此交结了不少江湖朋友,并熟悉山川夷险。明末,广东农村义民四起,吴六奇趁机在丰顺起义。他训练兵勇,歼山寇张义斌等人,声势大振,被南明永历帝任为总兵,以舟...[详细]
吴勤(1895-1942),原名吴勤本。原籍东莞,1895年l1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今属佛山市石湾区环市镇)一个贫农家庭。他祖辈因受地主恶霸压迫,在东莞家乡无法立足而迁到南浦村。吴勤一家人辛勤劳作却终日不得温饱。吴勤十一岁那年,父亲病逝。仅读了四年私塾的吴勤只得辍学,到...[详细]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详细]
吴星峰(1922~1994),原名星昌,祖籍湖寮镇新寨村,出生于新加坡。 星峰6岁入三条石英文小学,后转入美朱律华人小学就读。民国17年(1928),随祖母和母亲回国,入古城承祜小学读书。不久,他重返新加坡,民国21年再度回国,就读于湖山官学。民国24年,他入汕头聿怀中学就读,民国26年转学...[详细]
吴耀宗(1893~1979) 吴耀宗,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广州市商人家庭。父亲吴逢敬以经营木材为业。少年时在广州育才学校读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北京税务专科学堂。其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难日益深重,这对吴耀宗产生深刻影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晚读国耻小史,满纸血泪,读毕不禁掷书...[详细]
吴子复(1899~1979) 吴子复,名琬,字子复,号伏叟,世以字行,广东四会人,生于广州。斋室名有野意楼、怀冰堂、麝瓶斋等。 吴自幼喜好艺术,尤喜书画。青年时代曾与郑可、李桦、余听亚、伍千里等组成“青年艺术社”。所作油画色彩强烈、笔触粗犷,风格近于“野兽派”。30年代中期执教于广州美术...[详细]
萧隽英(1901~1988) 萧隽英,又名萧鹏魂,广东大埔人。因生父家贫而被卖给高陂镇萧锡传为养子。早年在高陂镇小学毕业后,跟人学医。民国6年(1917)春后,到潮安县城小学任教。民国9年8月到驻汕头市的粤军义勇军中任事。民国11年,陈炯明部背叛孙中山,邹鲁任孙大总统特派员,委萧任特派员公署...[详细]
夏学谦,广东曲江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在当地教会小学读书,12岁被外国神父带到广州,先在天主教办的圣心学校读书,17岁入方济各学校。民国5年(1916),被送到马来亚槟榔屿神哲学院读神哲学。民国11年,毕业后回国到南(雄)韶(关)连(县)教区工作。民国13年晋升为神父后,先后在南雄、曲江、...[详细]
谢德荣,1947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64年3月,刚满17岁的谢德荣放弃了升学、找份好工作的机会,毅然报名当了警察。在当时的一幅照片上,谢德荣题道:“平凡的人,特殊的心,革命熔炉出真金;不怕枪林弹雨,无惧万弩穿心,要忠实为革命献身。”表达了他要为革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详细]
谢钢,1951年1月出生于广东番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北京华艺映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演员。 1985年,拍摄老舍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1995年,在清代四大冤案之一改编的作品《淮安奇案》中饰李毓昌。1997年,参演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红岩》...[详细]
谢枢泗(1886~1972) 谢枢泗,广东梅县人。父谢舜龄,是小商人。谢枢泗自幼从身为教师的祖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清光绪三十年(1904)出国到暹罗(今泰国)谋生,初当店员。时值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锐意改革朝政,并在其后诏令续建自碧差武里府伸延到南部各府的铁路,以开发泰南地区。谢氏...[详细]
谢缵泰(1872~1938) 谢缵泰,字重安,号康如,祖籍广东开平,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父亲谢日昌,三合会首领,在当地经营泰益号进出口公司。谢缵泰自幼受中华文化教育的熏陶,立志报国。12岁时,他曾对其父许下诺言,表示长大后一定回国效力,复兴中华。 清光绪十四年(1888)谢氏毕业于澳洲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