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龙(1902~1993年),原名今生,字运生,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年青时就学于集美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年)南渡印尼谋生。民国25年回国,拜名师学习气功和针灸,通过临床实践,将两者熔为一炉,独创带气行针及针刺子午补泻手法,取得显著疗效。 民国26年初至民国37年8月,在越南西...[详细]
陈应娘、叶氏、范惠女三民女,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围城时被掳,在屠刀面前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情操。 陈应娘,松溪县人,江惠胜之妻;叶氏,松溪县人,江华之妻,与陈应娘是妯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围攻松溪城,应娘、叶氏和几个妇女逃避到长潭村(今大布村附近)。一村民要理...[详细]
陈荫南(1901~1984年),字毓霖,号阿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福安城关,读10年私塾,即从师学医。行医于福安、宁德、霞浦等县。他学习勤奋,治病认真,善于博采众长,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在中医学术上造诣较深,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日门诊近百人次。他擅长妇科,能辩证施治,从中医的基础知识,...[详细]
陈依奴(1860~1927年),长乐县古槐乡高楼村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六年(1880年)携眷来罗谋生,遂定居罗源,住城关东门外府前街,业大木(房屋建筑),技术高超,技艺精湛,享有盛誉。其主要技术为牮厝,凡房屋倾斜者,均请其牮正。曾移建北门街郑少凌六扇厝,旋转建筑物180度,将该...[详细]
陈一堂,又名世旺,清宣统二年(1910)生于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镇香山村,其父务农。民国5年(1916),为了躲避匪害,陈一堂举家迁居樟湖坂,进模范小学念书,民国10年转读私塾三年。他自幼喜欢作文,习作优良,深得师长器重。 民国20年,一堂投考福建省自治训练所,受训二年毕业,委派为南平县樟...[详细]
陈意映,字芳佩,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父元凯,光绪乙丑举人,获花翎四品衔,广东截取知县。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 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国民革命,意映受其影响,带头放缠小脚,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详细]
陈有钿,1938年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乡,家有父、母、兄共4人,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1941年4月,全家流落南平、顺昌一带,后在顺昌埔上乡万全坑定居,时有钿仅10岁。由于家境贫寒,度日艰难,他不得不沿街乞讨帮贴家人生活。 1949年,顺昌解放后,有钿一家分得土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13...[详细]
陈玉,字汝良,沙京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刑部主事。他执法公正,不惧权贵。时有广东南海人庞尚鹏,自幼聘尚书王吉女儿为妻。王吉嫌尚鹏贫贱悔婚,女儿矢志不二。王吉迁怒,罗列罪名,控告尚鹏。陈玉查明案情-,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尽力为尚鹏辩冤,使其得以免灾。后庞尚鹏巡抚福建时为陈玉...[详细]
陈豫(1049~1117年) 字子由,建阳考亭人,北宋丞相陈升之的侄儿,得荫补秘书省秘书郎。他初入仕途,任阳武县(今属河南)尉,考绩显著,先后充任永嘉(今属浙江)、陇城(今属甘肃)知县。陇城滨河,每遇连日大雨,官署民房尽没水中,公私深受其害。豫上 书请徙新址,得准。择高处筑新城,百姓从此得以...[详细]
陈渊 (1067~1145年) 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沙县城关人。陈瓘侄儿。18岁时获乡试第一。26岁时投书从师杨龟山,深得赏识,后成为杨龟山的女婿。与乡人罗从彦为同窗好友,交往40余年。李纲谪居沙县时,相与唱和,交好至深。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陈渊因给事中廖刚,中书舍人胡寅...[详细]
陈远恩(1925~1975) 陈远恩,别名宁化佬,民国14年(1925)出生于清流县梦溪乡水东村,后搬迁到东华乡暖水村。1952年起,先后任沙芜乡水东村行政组长、互助组长、水东乡信用社会计、水东大队长、沙芜公社党委委员。1964年出席华东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同年被华东地区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详细]
陈元锡,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无锡答曰:“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 ...[详细]
陈元雪(1900~1968年),乳名角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屏南县龙潭村。光绪三十四年,父母相继辞世,由叔父清沐收养。叔父系四平戏艺人,戏班外出演出时,元雪均跟随不离。耳濡目染,他对四平戏产生浓厚兴趣。有时在后台跟着“帮腔”。叔父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鼓励他悉心学演戏。从此元雪在叔父...[详细]
陈元宰(1907~1939年),原名陈其昌,云霄城关人。少时在甄陶、浚源小学就读,后保送泉州培元中学,民国14年(1925年)从培元中学毕业,到浚源小学任教。民国15年往厦门,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厦门参加工农运动。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与李联星等到漳浦马坪、丹井,以创办醒民...[详细]
陈源湛(约1550~1610年),字礼泉,安砂人。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考中举人,万历十四年出任广东和平县知县。他任职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兴办学校,做了不少“善政”。和平县岭岗山区有江月照、叶英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非常活跃,陈源湛诱骗起义军上当,“设计歼之”,残杀了很多人,把坚持多年的农...[详细]
陈羽帛(1602~1647年),号眉丈,别号可丹。祖籍靖城,后移居和溪。 明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十三年登进士。历任广东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抚兼甘肃提督。奉旨钦差监督办理大仓粮饷事务,劳绩卓著,崇祯皇帝特赐“南天一柱”匾额。崇祯十六年春,陈羽帛上 书弹劾阉党汪拱等朋比为奸,弄权误国,词...[详细]
陈月娘(1910~1931年) 陈月娘,女,漳平县永福镇内洪村人。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少时先后两次被卖到卓村、陈村农家当童养媳。18岁与陈村农民叶进如结婚。 1930年3月23日,永福农民总-后建立总区赤卫队,陈月娘夫妻一起参加赤卫队。当陈月娘受到革命教育后,对照自身实际,懂得工...[详细]
陈玉辉,生卒年不详,字达卿,号荆碧,今辋川镇后坑村人。 陈玉辉出身贫苦之家,“少长闾阎,略知民间疾苦”,能“留心民瘼”。他有一首《蔬粥》诗写道:“隙地多种蔬,荒年常啜粥。稚子莫嗟贫,西邻久枵腹。”玉辉少时“最喜班马庄列诸书,所为发之篇章,荒唐莽荡,几于泛驾”。受到父亲的批评指点后,才潜修义理...[详细]
陈玉林,乳名细弟,南平县(今南平市)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二十八日。祖籍长乐县,父迁樟湖坂定居,以打铁为生。陈玉林于宣统元年(1909)开始学打铁。民国3年(1914)冬,经樟湖坂基督教堂介绍,进南平流芳学校工读。民国5年在南平县□吡哩医院附设高级医士班学习6年毕业。民国11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