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原校长。 张荣森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师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等职。1983年6月离职休养。 张荣森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他参加革命五十...[详细]
张明智(1917~1971),神木城关人。其祖张星南,父张玉堂,均为本县一代名医。他自幼好学,过目成诵。16岁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乃随父学医。18岁开始行医,初不为人所知。因其所治病症,每获良效,名医郭星桥,白秀山奇之,试与论《内经》、《难经》、《伤寒》、《本草纲目》等典籍,他口若悬河,所议甚...[详细]
张竭诚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 张竭诚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典明张石河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团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详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协会会长。 张怀忠1917年8月31日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一个贫农家庭,1937年7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文登黄山区抗日救国会军事科长,招远县三十二大队政委,胶东独立营营长,胶东一支队政委,胶东五支队副团长,胶东南...[详细]
张凤歧(1917~1952) 字国祥,又名善家,河南省新乡县小宋府村人。曾任国民党县政府记帐员、敌军上士、特务长。1942年,加入国民党,任黄龙设治局司法录事,并先后任信义、仁爱两乡乡长,兼仁爱乡自卫大队大队长。在其任职期间,向乡民摊派粮款,拉夫抓差,修碉堡,以-陕甘宁边区。1947年,在任...[详细]
张伯彦 (1917.11-1944.7) 张伯彦,笔名征骊、信风,呼兰县南乡庙台子村人。1928年移居呼兰县城。其父张镜寰曾就学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后因家境变故,辍学回呼兰当教员。张镜寰为人忠厚耿直,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张伯彦思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张伯彦在县城模范初高两级小学...[详细]
沈阳军区原顾问。 曾雍雅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宣传队分队长、干事、指导员、股长、科长、县长兼县委书记、团政委、分区司令员兼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详细]
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干休所离休干部。 余潜同志是河南省滑县人,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他历任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抗大十分校团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主任、步兵学校政委、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 余...[详细]
俞菊生,笔名胡原、黎平、葛丁、旅隼、小D,1917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城。毕业于新昌中学,富文艺才干。抗战爆发后,组织成立抗日救亡流动宣传队,活跃在城乡。1938年3月,参加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致力于抗日宣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去新昌县抗日自卫大队任中队政训员,开展对武装部队的宣传...[详细]
袁意奋 海军原装备技术部政治委员。 袁意奋是湖南省慈利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科工作员、文书、干事、团俱乐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治指导员、旅教导大队党总支书记,团组...[详细]
叶群(1917~1971年),女,又名宜敬,闽侯县沪屿乡叶厝村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后去延安。抗日战争后期,与林彪结婚,追随林彪参加解放战争。1955年,授解放军大校军衔。“文革”中,在林彪指使下,勾结-,捏造材料诬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1967年后,历任“全军...[详细]
叶逢樟,化名叶南,长汀城关人,民国六年(1917)生于手工工人家庭,13岁进饶太丰药店当学徒,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过通讯员、卫生员。二十二年(1933)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十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因负伤被俘,押往九江感化院。二十四年(1935)被遣散回汀。 民国二十七年(1...[详细]
姚克(1917~1969)原名志钧,亦作志军。陕西户县人。1936年在西安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青年学生的-。西安事变中,他走上街头,宣传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率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到农村宣传民众,鼓动抗日救亡。同年11月,被派到安吴青训班学习,次...[详细]
杨树金(1917~1956)原名丑娃子,宜川县新市河乡赵村人。民国六年(1917)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他15岁时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给地主、富农扛长工。三十一年(1942)因交不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被保长的狗腿子打得皮开肉绽。 1948年3月,宜川解放后,他在土改工作...[详细]
杨世荣 (1917.2-1987.9)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参加了赤卫队,任红九军七十三团宣传员、师当通讯员。抗日战争,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当排长、连指导员,1938年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组织干事,1942年任三八六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三八六旅十六团总支书记。1943年,他调任决...[详细]
杨护发 (1917~1976年) 杨护发,民国6年(1917年)生,山霞乡下塘村人。父杨钟,泥水名匠。 年甫13岁,即往厦门建筑工地当学徒。他随师勤学苦练,且经常利用雨天及假日,独自寻访踏勘那些有代表性的建筑,随手测量比画。数年之间,走遍厦门汉式建筑及鼓浪屿洋楼房。晚年回顾这段学艺过...[详细]
徐翼,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省吴县,1917年2月生于辽宁省辑安县城。父亲原是东北军一名校级军官,九一八事变后因从事抗日秘密活动,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扩大侵略坚贞不屈,后病死于狱中。其舅父亦为东北军军官,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1923年,徐翼入辑安县城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沈阳省立第一中学...[详细]
许虹(1917~1959年),原名许剑莹,祖籍广东普宁,出生于泰国一个贫苦菜农家庭。11岁随父返回原籍,就读于普宁小学及揭阳小学。中学毕业后,在揭阳女子中学小学部任教。民国26年(1937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揭阳青年抗日同志会。民国28年参加随军工作队,担任铅印小报《烽火》的出版工作。翌年到...[详细]
信风 (1917-1944),原名张伯彦。黑龙江省呼兰县人。自幼聪敏好学,在县城模范初高两级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中学。他酷爱文学,1935年春,考人阿城师范学校。其问,与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了文学团体"黎明社",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1935年4月,用"征骊"的笔名,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