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道(1914.09--2011.10),江西省泰和县人。 1914年9月出生,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万泰独立营排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湘赣红军学校学员,湘东南大队大队长,湘赣...[详细]
罗锦文(1914—1939) 乳名长根,基督教名马可。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后迁居古城镇。 罗锦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跟随四叔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其性格内向,叔父闲暇时教罗写字习文,9岁尚能背诵不少唐诗古文。后进福音堂小学读书,为遂父愿信奉了基督教,教名马可。民国19年(1930)...[详细]
卢南樵,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 卢南樵同志是湖北孝感小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干事、-科长、营教导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反“围剿”斗争和黄安、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详细]
龙炳初(1914—1975)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导团特派员,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政治...[详细]
李震(1914—1973),1914年12月生,河北藁城人。1937年8月入党。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36年12月加入牺盟会办的山西太原民训团,为学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山西平定教导5团指导员。1938年7月任冀西游击大队2大队政治处主任。小说及其改编电视剧《亮剑》中“赵...[详细]
李雪瑞,又名小署,1914年5月20日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火田乡齐心村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一生务农,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母亲是家庭妇女,生养两个儿子。李雪瑞排行老大。因为穷,李雪瑞幼时就给别人放牛,12岁跟父亲到夏头冲一户人家做长工。他年满14岁时,经人做媒,在高陇镇石冲村找了一个农家女子,准备入赘。...[详细]
李兴昌(1914.11-1981.3) 李兴昌,呼兰县人。1931年呼兰中学毕业,赴北京难民子弟学校读书。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3月,在天津趁搬运工人给日寇船只装棉花包时,把燃烧物偷夹其中,轮船失火,棉花烧光。同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详细]
李希莲(1914~1980年),曾名吕彬,民国3年(1914年)生于山西省恒曲县同善乡刘村的贫苦农家。民国11年入刘村小学读书,民国19年高小毕业。民国25年,在刘村小学协理教学,并任中共领导的牺盟会小组长。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由中共组织介绍北上加入抗大阳城六区泗滩河十八兵站时...[详细]
李伟 解放军总政治部原文化部顾问、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李伟是河北沧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炮兵观测员和数学教员、数理总教、宣教股长,延安炮兵学校和东北炮兵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东...[详细]
刘镇 兰州军区空军原顾问。 刘镇同志是江西省莲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任司号员、连长兼指导员、宣传队队长、科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军委供给部汽车队队长兼指导员、卫生部政治部宣传科...[详细]
刘云彪,长汀濯田露潭人,民国三年(1914)生于贫农家庭。十八年(1929)三月,加入少先队。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12军36师108团,先后任团部通讯员,通讯班长、排长。二十年(1931),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次年,任团侦察排长,多次参加反“围剿”战斗。 ...[详细]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信连长、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第四师十一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详细]
刘夕青 (1914~1985年) 刘夕青,民国3年(1914年)生,辋川镇辋川街东尾头人。原名肖锡卿,参加革命后更为现名。 夕青少时就读于惠安时化学校、惠安中学,后往厦门救世医院学医,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民国20年毅然参加“互济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民国22年11月,因参...[详细]
刘清明(1914—1998)曾用名刘海鑫、刘问一。汉川马口镇刘家台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排长、连长兼军事教员,红军大学工兵科战术教员、第3科步兵营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师第3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详细]
刘禄长(1914-1980),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歧坑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团宣传干事、宣传队队长,红军学校军事营第6连指导员,中央教导师第3团2营连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第2师四团3...[详细]
刘录长,民国3年(1914年)1月18日生于上杭稔田乡歧坑村。7岁入私塾,10岁辍学在家放牛。 民国18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2月,参加赤卫队;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福建省军区警卫营三连任班长。20年夏,在省军区司令部警卫班当警卫员。尔后,被调闽粤赣省委警卫班当警卫员。同年冬,被...[详细]
刘国辅 (1914—1981)陕西省米脂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米脂县游击队第二十三支队文书,红二十八军第二团团部统计员,军供给部统计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宋邓支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平西第十二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龙赤区队...[详细]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刘福胜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分区政治部主任、分区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在第二次国内...[详细]
刘殿英,原名刘殿应,1914年5月23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江乡门坎山村一个贫农家庭。贫困的家境,迫使他7岁就参加劳动,无法上学读书。为了生存,他们一家人拼命干活。在艰难的生活中,刘殿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同时也打上了鲜明地阶级烙印。他虽然对阶级社会谈不上多少深刻的认识,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却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