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原名吴世禄,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现属河南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幼年,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一亩山林,全靠父亲吴先正租赁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窘迫的生活使吴世禄全家只得寄人篱下,靠借住别人的房子勉强度日。 1922年,湖北闹灾荒,由于实在无法生活,吴世禄全...[详细]
万振西(1914—2006)汉川里潭乡木楼沟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三军独立团排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十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加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第三支队营长,...[详细]
王助 (1914~1941年) 闽侯县(今鼓楼区)人。民国19年(1930年)入福州英华中学念书,加入中共的 组织“反帝大同盟”。翌年夏,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反帝大同盟远东大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秋,考入北平(现北京)燕京大学。因领导-,组织--,引起学校当局注意,党组织调他...[详细]
王再兴,新中国开国少将、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陕西省米脂县城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20日去世。 ...[详细]
王先臣,又名顺成,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水阳镇江南里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克勤克俭,让王先臣读了六年私塾。王先臣从小聪明、正直,深受老师和乡亲们的喜爱。15岁那年,王先臣经本村苏维埃主席王启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9月,湘赣红...[详细]
王肃,原名王玉纯,祖籍山东,1914年4月3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现新民市)二区金太牛村(现归兴隆堡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王肃有弟兄五人和一个妹妹。父母终日劳作,尽力省吃俭用,先后供几个男孩子上了村里的小学读书。王肃7岁时进了学堂。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详细]
王世锐(1914~1988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书香世家。民国25年(1936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国,入康奈尔大学。两年后毕业,获土木工程学位。民国28年回国,任交通部汉渝公路工程师。后任福建省公路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调任华南区华中工程局总工程师,上海市工务局...[详细]
王若杰 外交部原驻外大使。 王若杰是山东邹平县人,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连指导员,山东纵队清河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渤海军区三分区副政委,渤海军区特务团政委、七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师政委,第...[详细]
王明星(1914~1941年),又名王明典,出生于连江县马鼻尖墩村一个农民家庭。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及父兄的带动,民国22年(1933年),王明星担任乡儿童团分队长,站岗放哨、搜集情报,活跃在马鼻、透堡地区。民国23年初,明星加入红军十三独立团,担任卫生员,不怕脏臭,不叫苦累,待红军伤病员比兄弟还亲...[详细]
王汲然 (1914.11-1986.1) 王汲然,原名王鸣飞,字泽田,辽宁省辽中县古城村人。8岁入小学读书,12岁到哈尔滨投奔外祖父,就读于哈尔滨三育中学,1930年毕业,入俄文补习学校。王受外祖父、舅父影响,爱好下棋。棋风雄健、锐不可挡,"杀"遍哈尔滨街头摆棋式的人,被称为"虎将",在哈...[详细]
王俭,民国8年(1914年)生于方正县二吉利村,读过私塾,粗通文墨,性情豪爽刚烈,在村民中威望很高。 伪康德3年(1936年)秋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师长常有钧率部由江北返回方正开展抗日斗争。其时王俭为伪二吉利村自卫团团总。常师长经常派人与他接触,向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启发他的民族觉...[详细]
王怀仁(1914~1973),今靖边县红墩涧乡什拉他拉涧人。小学文化程度。民国二十五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区委、县委、地委任领导工作多年,最高职务为中共榆林地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 王怀仁在任靖边县委书记、榆林地委副书记期间,经常到市民和农民家里作客,攀谈家务,体验...[详细]
王贵德(1914年-2017),福建省上杭县太拔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连政治委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二至五次反“围剿”、湘江、会宁、田水铺、山城堡等战...[详细]
王恺,又名王子毅,1914年出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王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他的父亲叫王才,是一位勤劳又心灵手巧的笼匠。虽说是笼匠,其实他什么活都干,夏秋两季种菜卖菜,冬季开切面铺,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1923年,王恺9岁时,入萨拉齐高等小学(现在的大东街小学)读书,当时能进...[详细]
唐景阳 (1914-1971),又名达秋、林珏。黑龙江省安达县人。幼年聪颖好学,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读完小学和初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于爱国热情,一度参加霍刚领导的抗日部队。1932年到哈尔滨,考入北满特别区第二中学高中部师范科。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校内的反口活动、散发传单、油...[详细]
唐桂芝,1914年生于内蒙古经棚县朱可耗来村(今克什克腾旗柳林乡永远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唐文富终年劳动,唐桂芝兄妹六人刚懂事便一个一个地去给别人放羊放猪才勉强维持全家的生存。唐桂芝8岁给别人放猪,13岁被转卖给谢姓一家当童养媳,不久又被转卖给梅姓一家,18岁又被转卖给牛头沟村的傅甲珍。傅...[详细]
孙孺(1914~1987) 孙孺,原籍广东兴宁,出生于新加坡。父母都是侨居马来亚、新加坡的手工业工人。他于民国18年(1929)秋回国,在梅县读中学。毕业后回新加坡,从事文学创作。处女作是以“炉火”为笔名,发表在新加坡华文报纸上的诗歌《生命的旌旗在我手中飘扬》。此后还以流冰、高扬、夏风、刘宾...[详细]
孙桂云 (1914-1960)女,山东胶县人,中国第一代女子短跑运动员。1932年毕业于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现第七中学)。1930年,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以7秒2和13秒8的成绩首创中国女子50米和100米的全国纪录,荣获田径个人总分第一名。被选入中华女子田径队,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193...[详细]
孙光(1914—1967),原名寿山, 河南罗山孙家湾(今属于湖北省大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南游击队第五支队营长、支队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连长、营长,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四团教导队队长、副营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