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艇(1893~1979),原名赵福林,城固大西关人,赵少艇7岁启蒙,勤奋好学。民国2年加入同盟会。当年9月,于西北大学政治科肄业时,考入日本东京同文书院。民国4年(1915)同文书院毕业后,又考入日本千叶医专药科深造。民国8年(1919)毕业回国,先后任陕西陆军医院药局主任、陕西助医学院教务...[详细]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秉声,曾用名张伟民,化名张声,广东梅县东郊乡东街村人。著名作家。 清光绪十九年(1893)5月24日生。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秀才。 光绪二十三年(1897),5岁始读《论语》,9岁进本村蒙馆,10岁离开私塾,由父教读《左传》。 光绪三十年(19...[详细]
张云松(1893~1936)原名久桢,建宁岩上人,毕业于福建政法学校。曾任福鼎县第一科科长,代理县长。 民国10年(1921)至13年间在新加坡华侨办的吉隆坡中华中学任校长,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辞职回县,创办凤麟中学,任校长。聘请进步人士黄农为教务主任,并与黄常在师生中宣传进步思想。北伐...[详细]
张永奎 (1893-1977),曾参加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早年丧母,流落哈尔滨街头。1904年在哈尔滨一家纺织厂当徒工。后为俄国医生收养,带回俄国。1906年入彼得洛夫斯克第一中学学习。1915年考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1917年在彼得堡华侨旅俄联合会任秘书。1...[详细]
张双铭,东肖镇盂头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民国10年(1921),加入邓子恢等人组织的奇山书社,民国12年,担任《岩声》报的庶务,积极筹集办报经费,参与管理与发行工作。民国16年加入共产党,发动组织秘密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被选为盂头村第一任秘密农会会长和党支部书记。同年底,以春节舞...[详细]
张少廉(1893~1934年),又名成生,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日生于福安溪柄柏柱洋山下村。民国8年(1919年),他结交张宝田和施霖。他们都不畏-,敢为穷人说话,被尊为柏柱“三霖”。民国16年,他在柏柱洋山下村组织闽东最早的农会——福安县柏柱乡农民协会。领导农民与鸦片捐蠹刘福愚等人展...[详细]
张国辉(1893~1968),字传新,邵武城关人。父亲笏卿,是前清秀才、基督教牧师。张国辉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进入基督教会办的汉美书院读书,宣统二年(1910)春升学到福州格致书院。同年秋,教育部考选留美学生,他以优异成绩于次年春录取赴北京清华学堂(即现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学习。民国2年...[详细]
张登阁 (1893~1946)字相臣,府谷县高石崖乡黑山村人。 晚清秀才,民国初年于榆林殖边学校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保定讲武堂炮科。毕业后返回府谷,筹建民团并任府谷民团团长。供职不久,因坚持革新、主张正义而与守旧官僚政见不一,弃职出走河南,任国民革命军高桂滋部炮兵营长。一年...[详细]
曾顺续(1893~1951年),原姓陈,灌口西滨村人。7岁入私塾,17岁随叔父南渡马来亚槟城,翌年转往缅甸谋生。初在杂货铺帮工学商,后得友人介绍,到米谷商行工作。民国4年(1915年)起,在仰光先后经营粮食、酒店、土产、百货及出入口业务。 曾顺续豪迈爽朗,见义勇为,乐为侨胞排难解纷,人们尊称...[详细]
叶季壮(1893~1967) 叶季壮,原名毓年,字耀周,曾用名郁年、兢天,广东新兴人。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东公立法政学堂,民国3年毕业后,在新兴、江门等地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主办《四邑平报》。民国14年6月参加省港大-,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任中共广东区委巡视员,到西江和中路各县...[详细]
徐泰咸,字晓春,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初一日生。其父徐国裕是个有名的武秀才,拥有土地500多亩、房屋20多间,生四子三女,泰咸居长。 泰咸9岁读书,16岁考入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成绩优异,提前半年毕业。随即考入海滨法政学校,旋转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6年(1...[详细]
徐梅坤,又名徐行之,浙江萧山新街长山富家塔村人。14岁进杭州郭记订书坊做学徒,16岁学习印刷手艺。1913年至五四运动前,活动于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及江苏无锡、上海等城市的印书馆、报社,结识了许多印刷业工人,为从事革命活动打下基础。五四运动时,在杭州浙江印刷公司工作。1920年,与工友倪忧天组...[详细]
续范亭,名培模,字以行,号恕人,1893年11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一个中农家庭里。 续范亭童年入私塾,后到族兄续西峰办的宏道镇两级小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就在这一年他加入了孙中山组织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族...[详细]
谢阿拾,又名谢员。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于溪坪里。幼时读过几年私塾。民国22年(1933)11月,参加马立峰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23年3月,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他被选任区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同年10月4日,国民党军队“围剿”柘洋苏区,他带领队伍撤退到岚前,后转移到英山。一天,他正在英山...[详细]
肖赞康(1893—1938) 字福田,首善乡(今钟宝乡)肖家湾人。喜结纳交游,待人宽厚,长习武艺,家境殷富,有田产数百亩和纸厂、油坊、水磨坊等。20余岁承父业,每逢收租,总叮嘱家人,让租二三成,若逢灾荒,酌情减免,或施舍粮饭;家仆、长工多系收留逃荒讨饭之人。夏老汉从四川逃荒至肖家,已60余岁...[详细]
肖楚女,1893年出生于湖北汉阳。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创办重庆公学。1923年6月担任《新蜀报》主笔,该报每天刊出的政论或社论,绝大多数出自肖楚女的手笔。同时,他经常给《向导》、《中国青年》撰稿。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战斗性很强,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详细]
吴正谊(1893~1956年),云霄白塔村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进县城学堂读书,后又进漳州、福州修完初中、高中学业。民国8年(1919年)秋,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闽南 区决定选派和资助一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吴正谊和方文徵(方逝世于法国)两人由云霄县选送赴巴黎,先专门攻读法语,后进里...[详细]
吴耀宗(1893~1979) 吴耀宗,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广州市商人家庭。父亲吴逢敬以经营木材为业。少年时在广州育才学校读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北京税务专科学堂。其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难日益深重,这对吴耀宗产生深刻影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晚读国耻小史,满纸血泪,读毕不禁掷书...[详细]
吴庭坚(1893~1943年),漳浦县石榴龙岭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曾读过二三年私塾,后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帮助家里捡柴、放牛等。稍长,与两位兄长一起租种地主的田地或外出打短工。 民国17年(1928年)春,平和-后,龙岭小山城、大坪等村的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