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纪常(1875~1922),字曜五。清光绪元年(1875年)年生,宜兴县(今宜兴市)官林镇人。清末中举,赴奉天任知县等职。因聪明练达受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赏识。民国后,史历任东三省特派交涉员、奉天省政务厅厅长等职,因维持国体、平反冤狱而官声甚嘉,被民众誉为“青天”。民国11年(1922年)年被...[详细]
容儒(1875—1960) 字宝珍,宝鸡县贾村镇杜家凹人。宣统元年(1909)为清廷度支部闲散京官。民国元年(1912)与刘定五、张凤翙等回陕,曾任省参议员。30年代初,参与续修《陕西通志》,后任宝鸡县财政局助理员、局长、兵差粮秣处处长等职。因反对县长摊派粮款辞职回家。回家后宣传民主...[详细]
倪璋达(1875-1939) 字楚翘,本县三墩镇人。1905到1907年间参与筹办务本小学和尚志小学。首任尚志小学校长,兼三墩乡教育会会长之后,相继任县师范学校教习、泥城小学校长等职,从事地方教育事业前后达50年。他治学严谨,教育有方,曾制订尚志校训,编写尚志校歌,为地方培养了几代人才。最早...[详细]
马云卿(1875—1943) 又名马建斌。临桂人。因肚圆歌多,如当地肚里有货的草编饭包,绰号马饭包。8岁开始唱歌,一唱60年,远近闻名。其山歌源于生活,诙谐风趣,不少人为对歌慕名远道而来,但都不是对手。为贫民歌唱,不断用歌声唱出贫苦百姓的艰辛和呼声,为叫花子编苦情歌,揭露社会的黑暗,诅咒旧社会的...[详细]
凌铭之(1875~1937年) 凌铭之,名祖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居上海。是年,和同乡沈联芳、杨信之、黄晋臣在境内合资经营缫丝业。后因湖州同乡来沪日众,遂组织湖州旅沪同乡会,沈联芳任董事长,凌铭之任董事,在中兴路设立湖州会馆。其后,为便利同乡子女入...[详细]
井俊起(1875~1958.10),字伟生,号雪苑憨叟,河南省商丘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河南师范学堂。在校期间被推举为河南教育总会评议员。不久,秘密参加同盟会。 1908年毕业后,井俊起任河南省第五路视学,视察巩县、嵩县、洛阳、洛宁、卢氏等14县学...[详细]
蒋道南(1875~1947年) 蒋道南,字式言,号季澄,今新寺乡新塘村人。清末入京师大学堂习文学,戊戌政变后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习商科。宣统三年(1911年)授“洋举人”称号,至朝鲜新义州领事馆任随习领事。民国5年调升驻日本神户总领事馆副领事,两年后为驻日本横滨总领事馆领事。民国...[详细]
黄庆澜(1875~1961年) 黄庆澜,字涵之,祖籍江西景德镇,出生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毕业,清代副贡(贡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民国期间,历任上海 局局长、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特别市公益局局长等职。黄为发展教育事业,不惜巨资 ,独自创办三育中小学(今恒通路),自任校长达50年...[详细]
杜严(1875~1938),字友梅,清化镇二街人。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爱国实业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潜心营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曾先后参加组建和创办“中原煤矿公司”、“宏豫铁公司”,对近代河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严出身清贫,幼时父母相继下世,兄嫂将其抚养成人。他少时颖敏好学,从...[详细]
端纳(1875—1946),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西方人。18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898年成为新闻记者,1903年赴远东采访,先在香港接受《德臣报》聘请担任副主编,并结识革命党人胡汉民、宋耀如等人。1911年,端纳作为《纽约先驱报》驻中国记者的身份抵达上海。孙中山回国...[详细]
周诒柯(1875~1932),字心约。普庆西塘(今列家桥乡)人。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赴日留学。先读预备学校两年,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8年后归国,任长沙府中学堂教务长。 民国3年,段芝贵督鄂,他任湖北高等审判厅长。民国5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兼省长,其内侄陈时为竞选省议员与人争讼,王托人关说...[详细]
张肇铨(1875—1928) 字子衡。章丘县相公庄镇寨子村人。幼年家境不富裕。 在父亲张锡纯的严厉管教下, 致力举业。20岁中秀才,1902年中举人,1904年中进士。曾在云南任知州。辛亥革命爆发后,携眷逃回家乡。后转营钱业,加入济南银钱同业组织“福德会馆”,任济南总0会长。 1912...[详细]
张廷阁(1875-1954),号凤亭,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石柱栏村人,居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号、北新华街112号四合院。中国民族资本家。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10月4日生。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父亲去世,被迫辍学务农。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山东...[详细]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健伯,号韩斋,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人。清末两广总督,抗日战争期间投敌。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农历七月二十九日(8月29日)生。其父张凌云,读书捐官,曾任湖南湘潭朱亭丞。其母纪氏出身名门,为纪晓岚五世孙女,贤淑聪慧,犹工诗文。 光绪二十年(1894...[详细]
于振声(1875—1959)回族。济南人。查拳名师。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授。后任教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多次与外国击技家较技,从未败衄。新中国建立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详细]
于定一(1875~1932) 字瑾怀,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武进人,晚年建宅于荆溪村(今天宁区境内)。宣统元年(1909年),于当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和江苏省自治筹办处参议。民国元年(1912年)任江苏丹徒县知事,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民国2年,于在巴拿马赛会江苏出品协会上...[详细]
于霭辰(1875—1954)郯城县马头镇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翌年创办“图始女学”。1909年创办“求是”小学。至1931年23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1912年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 1933年他资助1000块银元和两支短枪, 支持共产党领导的“苍山-”。1948年去南京,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授...[详细]
姚锡舟(1875~1944),名锦林,字锡舟。上海南姚人。中山陵的承建者、中国水泥工业的先驱。13岁独自外出谋生,充当童役、小贩、筑路工,曾受教于著名工匠杨斯盛,营造技术造诣日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上海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光绪三十年,承建上海电话大厦而崭露头角。此后,又因建造外白渡桥、...[详细]
夏敬观(1875年-1953年),近代江西派词人、画家。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生于长沙,晚寓上海。 人物简介 光绪十七年(1891)入新建县学,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 以诗词名播南北。1895年入南昌经训书院,随著名经学家皮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