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莱山人物

张廷阁

[公元1875年-1954年,中国民族资本家]

张廷阁为[公元1875年-1954年,中国民族资本家]

   张廷阁(1875-1954),号凤亭,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石柱栏村人,居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87号、北新华街112号四合院。中国民族资本家。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10月4日生。幼年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父亲去世,被迫辍学务农。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山东半岛。张廷阁“闯关东”赴满洲,曾被俄国人骗至西伯利亚的金矿当苦力。后与山东老乡郝升堂逃到海参崴车站当搬运工。两人积蓄一些钱后,在车站附近合伙开办杂货店,店名为“双合盛”,意为二人齐心合力,生意兴盛。
  光绪三十年(1904)2月,日俄战争爆发,俄国远东地区的海上运输线遭到日军-,海参崴的货源随之断绝,物价暴涨。双合盛随即将战争爆发前购入的货物以高价进行抛售,获得暴利。经过几年发展,双合盛在海参崴办设多家分号,并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驻员,直接同当地厂商保持进货关系,并和英国、德国等国的厂商签署长期订货合同,成为海参崴商界的翘楚。张廷阁被推举为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张廷阁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回到中国发展。
  民国元年(1912),携带巨款游历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考察工商,伺机购厂办实业。
  1914年,在北京收买瑞士人开办的啤酒汽水厂。被推举为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会长,竭力维护华商的各种权益。
  1915年,双合盛啤酒汽水厂正式投产。双合盛生产的啤酒及汽水均注册为“五星”商标。后又在哈尔滨开设双合盛制粉厂。
  1916年,升任“双合盛”经理
  1918年,当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
  1919年,又买进哈尔滨香坊的双盛泰油坊。至此,“双合盛”在海参崴的资本全部转回国内,结束其在国外的经商活动。
  1920年,投资100万现大洋,在松花江边兴建大型制革厂。这是哈尔滨民族资本大规模投资皮革工业的开始。同年,从德国订购了整套精油设备,准备兴建硬化油厂。
  1923年,被推选为哈尔滨总商会会长。
  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同苏联对抗,防止日本染指松花江航运事业,下令收回内河主权,一律禁止外国轮船在松花江航行。为此,张作霖指定由“双合盛”等三家企业合资收买并接办俄国人索斯金公司的轮船。其后,成立了奉天航业公司,张廷阁任经理。
  1925年,成立“双合盛无限公司”,张廷阁任总经理。并带头捐赠现款及面粉,以支持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工人。
  1926年,带头同帝俄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作斗争,维护国家主权。为民请命,要求改组俄人把持下的公议会,收回哈尔滨市政权。11月1日,中国政府取消公议会,成立哈尔滨市自治会,张廷阁被选为会长。
  1927年,开办兴记航业公司。至1930年,“双合盛无限公司”总资本达247万元,成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中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多次率先捐献大批款项和物资,支援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日伪当局对张廷阁采取政治上拉拢,经济上限制,资财上0手段,让其充任哈尔滨总商会会长、滨江省实业银行董事、哈尔滨松江胶合板株式会社社长等职。双合盛无限公司被迫改名为“合名会社”。
  1938年,日伪为掠夺面粉,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实行全面控制。从此,“双合盛”的面粉产量骤减,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
  1939年,奉天航运公司、兴记航业公司等被日伪-强行收买。并巧立名目,公开0,致使“双合盛”几近倒闭。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在李兆麟将军等支持下出任哈尔滨市政府代理市长,同时参加市政参议会。
  1946年4月,国民政府接收哈尔滨后,张廷阁辞去市长职务。双合盛制粉厂开始为人民政府加工面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抗美援朝期间,张廷阁代表公司捐献一架飞机的资金。
  1954年2月,哈尔滨的双合盛制粉厂发生火灾,设备被全部焚毁。张廷阁闻讯后生病,不久即病逝于哈尔滨,终年79岁。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